人生感悟(12)安慰是需要学习的
在一次访谈节目中,台湾的一位乳房外科医师郑伃书分享了她本人得了乳腺癌后,同事与朋友们所给予的安慰和自己作为被安慰者的一些感受,她感叹地说:安慰是需要学习的。
郑医师发现自己的乳房肿块时其尺寸已达到2.8公分,一开始她不想告诉别人,一大早自己去超声室做了B超确诊,然后照常上班,但是做穿刺需要同事的帮忙,检查报告输入电脑系统之后也会被人看到,所以生病的事还是未能瞒得住。
"2.8公分那么大,你怎么会摸不到?"一位同事一开口就有点责备的意思。病人原来就有点自责,这一下子心中更是懊恼。
一位朋友在听到消息后,没有来看她,也沒有打电话,只是发了个短信说"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难过,有什么事我可以做的吗?"朋友懂她,用这种方式关心她,让她觉得很宽慰。
还有一位同事,在她最难过的时候,过来陪她,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地握住她的手,她或许觉得,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说话,陪伴就好。
那位访谈的主持人,也分享了他本人与他生病的师父之间的互动,那是另外一种方式的安慰。他的师父病重时他去看望,他选择的话题是师父感兴趣的历史,音乐和自然界的杂闻趣事,交谈时,他能明显感觉到师父心情的愉悦,与轻描淡写地说一句"别担心啦.你会好起来的"这一类谁都不信的宽慰话相比,主持人的处理方式是对师父更好的陪伴和安慰。
作家王安忆在一篇怀念好友陆星儿的文章中有一段回忆:多年前,我生病,感觉自己快要死了,星儿一边使劲搓着我的手,一边恼火地骂:"人哪里那么容易死的!"
这里的骂,便是一种安慰,被骂者不再感到悲戚,而会默默地重复,对呀,人哪里会那么容易就死呢?
记得蔣勳先生曾与听众们分享过一次令他印象深刻的被安慰的经历。有一次他做手术时疼痛难忍,不由得叫出声来,医师在他耳边轻轻说了一句:"最痛就这么痛了"。就这么一句话,就如一剂止痛针,他顿时觉得不再那么痛了,这样子的痛都应该是可以忍受的。
由于人的个异性,每个人在遭遇不幸时,用以调适心情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有人想要安安静静地独处,慢慢地消化坏消息,有人希望亲人朋友陪伴在侧,才觉得心里踏实。所以好的安慰者先是要了解对方的需要,顺意而为。在有些时候,最好的安慰便是不安慰,与对方一起去做一些可以分散注意力的事,说一些不相干的话,虽然通常情况下,这样做有点难,看到亲人朋友难过,总想要说些宽慰的话,但被安慰的人听了,可能会更加难过,更加自悲自怜。我现在还记忆犹新的一段经历是37年以前那个寒冷的冬天,父亲在出差途中意外车祸突然去世,那些天我以泪洗面,悲痛欲绝,同事们不间断地来到我的办公桌旁边,不停地说着安慰的话,但我越听越难过,越劝越想哭。后来干脆不去办公室,每天躲进图书馆,避开熟人,找一个角落,备课,查资料,写文章,慢慢让自已的心情平复下来。我和父亲的感情太深,他走后我那内心深处的痛常会一触即发,为了尽快地从痛苦心情中平复,我向在重庆召开的全国复合材料研讨会投了一篇发言稿,一人独自飞到重庆参加了七天的讨论会,再与几个新认识的同行一起坐遊轮顺长江而下,????览了长江三峡,又去了张家界。在一群陌生的同行们中间,会上谈论的是专业,归途中谈的是沿路的风景,二周下来心情得到了很大的慰藉。
有了那次经历,我体会到了当痛苦巨大,任何安慰的话都会显得那么地蒼白无力。我原来就不是一个善于安慰别人的人,在朋友或家人遭遇不幸感到痛苦的场合,我不善言辞,所以我宁願以其它方式表示自己的同情。十多年前,我的一位朋友失去了心爱的独生女儿,悲痛欲绝,我几次想拿起电话安慰她,却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到后来,还是去了世界书局,在店员的帮助下,找到了一本关于自我疗愈的书,寄給了她,这位朋友后来告诉我说,书中主人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方法,她还是做不到,但我用这种方式去关心她让她觉得很温暖。
人的一生总会经历一些磨难,家人朋友的安慰和帮助是我们走出逆境的助力,但懂得如何安慰别人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它与学历无关,与专业无关,与亲疏关系无关,安慰是需要学习的。
我们在出生的一二年中就学会了开口,但或许需要化一辈子的时间学习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要不要说话,说什么话,以及如何说话。
沈香离开这几个月里,忙了很多事,一桩接着一桩,暂时出来冒泡问候大家,下月初还会去国内处理一些事,人生就是这样,总有一个时段让你忙得心身疲惫。沈香虽然人在城外,但依然心系城内,想念城内的朋友们。等我忙完这一阵定会回来与大家在城里共享快乐时光。
祝两岸姐秋安吉祥!开心快乐每一天!
一直在跟踪你多姿多彩的退体生活散记,祝幸福的海风夏安:)
祝油翁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