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佛证得的境是同一个法身
2020年8月14日001-1-2五台山 禅花如伊整理
我们看世界的方式,是通过眼耳鼻舌身意认知的,六根是我们身体的器 官,但是我们认知世界的工具本身有先天的缺陷,只能认知有限的境相,我 们现在用眼睛看,只能看到这个屋子里的东西。我们的见有一个特点,白天 我们能见到,梦中我们也一样能见到,但是我们只能见到缘起的境相,我们 见不到缘起的背境,换句话说我们分不清眼前是梦境还是现实。现在西方的 脑科学研究,在大脑相应的反应区用电极刺激,同样能产生影像,被试验者 的大脑分不清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的根识如果能分清楚真假,人就不会做 梦了,这个非常重要。
我们大家都做过梦,这是肯定的,如果我们能分清眼前是虚幻的话,我 们就不会做梦了,佛说我们的认知是颠倒梦想,换句话说,我们的认知都是 不真实的,这个问题就非常严重了。按佛的认知,我们连最基本的判断能力 都没有,所以佛觉知的世界和我们的认知是完全不一样的。学佛要把我们的 认知定位在梦境,佛的认知我们叫觉知,以区别于我们的虚妄分别。佛的觉 知是什么?我们这里用生活的例子和梦境来说。梦境有三部分组成,做梦者、 梦境、还有落在梦境里的你我。为了把佛的见地说清楚,我们讲的梦喻不是 解梦。
佛看世界是做梦者、梦境和梦中人三个视角同时看,我们只有梦中的视 角,梦中的视角是根境识,通过眼耳鼻舌身意来认知世界,根识和境发生互 动,产生认知。根境识的认知和我们身体器官有关,佛、菩萨的觉知是心境 识,我们依根识在梦里认知不到梦境,佛、菩萨从做梦的视角和梦中的视角 看世界是两重觉知,看我们这个世界是心识的变现,相当于观众看舞台上的我们,根识只是舞台上的认知,只有一重视角。学佛一定要把法相唯识学懂, 清楚了以后,我们知道菩萨不仅是一个好人,还能觉悟世间如幻。
大乘佛法和修学天道宗教不一样,佛法强调智慧。佛教有一个词非常重 要,大家一定要记住,就是觉醒。觉醒可以分开说,我们睡醒了也叫醒;觉 也可以读成睡觉的觉,睡醒不是觉醒。佛觉有三个层面,一个是根识的层面, 我们现在的觉醒,醒在哪里?醒在根识的认知,觉醒在人身这个载体上。觉 是通过人身载体来认知世界,进一步说菩萨的觉不仅醒在根识,同时菩萨的 觉也醒在心识能相,菩萨的觉知比我们要多一重,菩萨看我们的生活是舞台 上的真实,舞台的真实是在一定范围之内达成,超出这个范围就不真实了。
佛法要往深处讲,只能借用比喻,大家一定要跟上,真正的觉醒是一心 佛觉,佛觉我们也叫一心,大乘佛教有一个特殊的说法,佛说十方三世诸佛 共一法身,诸佛所证的境界是一个,这个非常重要。所有的佛证得的是一个 法身,同时还包括一切有情,大家都是一个法身。由于有这么一个施设,我 们将来成佛证到的境界,也是现在诸佛所证,这样讲我们学佛就有意义了。 佛是我们的终点,在佛教中,我们所有人的终点是一个,佛证到的法身就是 我们将来所证的法身。如果佛证的法身和我们不一样,那就不同了,我们学 佛的价值就缩水了。
我们根识的认知大家都有经验,心识的境界就不同了,尤其你们搞艺术 的,每个人的审美都不一样,每个人的创作会不同,标准很难统一。佛教里 有小乘佛教、大乘佛教,教理有中观、唯识、大圆满,我们每个人眼中的世 界都不一样,但是如果把这所有的差别放在境界里看,就一样了。因为从境 觉的视角来看,和境相的视角完全不同。比如我做梦,躺在床上的是一个人, 但梦境里展现的有很多人,从做梦者的角度看,这些梦中人都是你梦出来的。 如果从梦中的角度看结论就会不一样。我们的根识只能分别境相,不能达成境觉,菩萨心识觉知是从做梦者的角度看梦中一切的显现是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