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2017年11月谈话记录
2017年11月2日
一、
[url=http://mp.weixin.qq.com/s/O75Gd2IJptH01D7e2xqT2Ahttp://mp.weixin.qq.com/s/O75Gd2IJptH01D7e2xqT2A]http://mp.weixin.qq.com/s/O75Gd2IJptH01D7e2xqT2Ahttp://mp.weixin.qq.com/s/O75Gd2IJptH01D7e2xqT2A[/url]
谈师谈佛 || 谈锡永:密意说空(十四)
内容:
究竟离空而说空
欲究竟说空,必须离“空”而说。一如说兔角牛角,必须离“角”而说。
龙树《法界赞》有一颂言——
以兔角喻牛角喻 此为如来所现证
是故于彼一切法 除中道外无所有
此颂所说,实引用《入楞伽经•集三万六千一切法品》。为什么“世论”会落于有无二见呢?在经中,释迦说有两种情形。
第一种是执著于“无”,外道断言:一切法自性会随因而坏灭,是故无有。释迦说这种见地,有如依分别见而说兔角无有。
第二种是执著于“有”,有一类外道依大种、求那、极微、实境而说诸法有。释迦说这些见地,有如执著于兔无角而牛有角。
对兔角牛角,释迦说是“非有非非有”,这里说的“非有”并不等于无,这里说的“非非有”并不等于有。“非有非非有”的意思是,当说为“非有”时,同时亦否定此“非有”(故说为“非非有”),二者同时,所以便是“非有非非有”,这便是佛的辩证,龙树认为这便是释迦所说的中道,必须依此中道见,然后才能正见一切法,因此说为释迦的现证。
在这里,释迦认为落有无二边便只能成为分别。如何无分别呢?并不是在有无之间找一立足点,因为这样一来,这立足点便依然是根据有无而建立。以兔角牛角为例,不能说二者为有,亦不能说二者为无,即使依世间现象说兔无角、牛有角,亦只是识境的分别,因此释迦说,必须去除“角想”,亦即去除“角”这个概念,当如是而见时,由于“角”的概念已经寂息,这样便根本没有兔角牛角有无的问题。
这样去除有无的分别,便即是释迦的中道。
去除分别,主要是去除相对。因为一切世论(依识境名言义的立场),实依相对而成立,《入楞伽经》中有一偈颂说——
譬如长短等诸法 唯由相对而成有
若说为有实非有 若说非有实为有
所以欲去除相对,即需去除世间一切名言句义,譬如“角想”便即是句义,与“非角想”相对。是故经言——
不以不生起分别即成为无有。何以故?以有角想即有分别故。
这是说,不能以为不作分别便是无有分别,一有概念便已经有分别。因此,便需出离世间才能现证中道。经中复有颂言——
分析而至于极微 实无色法可分别
所能建立但唯心 此恶见者所不信
此非理量之境界 亦非声闻之境界
此为悲悯者所说 佛内自证之法门
由此二颂即可成立经中之所说,“故由相对立量,不能持之为正量”。由超越相对缘起,住入相碍缘起,见一切诸法任运圆成,是即证入初地的触证真如。这时,依华严宗的说法,即是能见事无碍、理无碍、事理无碍、事事无碍。
如上所言,离分别而唯心所自见,即是心识离一切名言与句义而见,如是才能见到本性,同时见到一切诸法的自性即是本性。当施设本性为空性时,便说一切法自性空,这才是究竟说空,亦即是“毕竟空”的真实义。
这样说空,便即是离“空”而说空,因为这里只需施设如来法身为空性,除此之外,并没有任何外加的概念来说空。《入楞伽经》有大段经文说——
大慧,譬如明镜无分别顿现形象,大慧,如来清净一切有情亦复如是,无分别顿入无相境界;大慧,譬如日月以光华顿照一切色法,大慧,如来令一切有情离颠倒见所成习气,彼由此习气而接受心现之外境;大慧,亦复如是,顿向一切有情示现不可思议佛智境界;譬如藏识顿现自心所见之身、资具、住处境,大慧,等流佛亦复如是,顿成熟有情内心,安置彼于色究竟天宫殿,作种种修学;大慧,譬如法身佛以光辉照耀而顿成等流化身佛,大慧,亦复如是,自证圣智顿时照耀,离有无见。
这里的明镜喻,即是说一切影像的自性,皆以镜性为本性,由此即能入无相境界。诸佛如何教导有情无分别,则有三身的教法——
化身佛的教法是,如来令一切有情离颠倒见所成习气,离此习气,才能离名言句义而接受心现之外境。
等流佛的教法是,令有情知一切色法的究竟,由是心识顿现自心所见,一如凡夫依于藏识,顿见自心之所见。
法身佛的教法是,自证圣智照耀,究竟离有无见。
如果说要观修空性,必须依经所说而观修。这里却需注意,行者并无作意观空,只是次第离识境的名言句义,便能次第成就唯心所自见,及至世间名言句义尽时,便究竟离有无见而唯心所自见。这样观空,实不离识境而观空,因此分别说为现空、明空、觉空。
龙树在《法界赞》中,有一颂说——
庄严住者具力尊 及宏丽色究竟天
连同心识此三者 可合为一我敢说
这赞颂之所说,即依上引经文而说,“庄严住者具力尊”,说的即是法身佛的觉空双运;“宏丽色究竟天”,说的即是等流佛的明空双运;“心识”,说的即是化身佛的现空双运。由此可见,龙树亦并未以“缘生性空”为究竟,于赞法界时,他已离缘生而说,所以接下来即有颂言——
未熟唯依于识觉 圣者故为说异门
此于长寿具力者 成为劫算长程因
所以说缘生,只是法异门,亦即方便言说,若困于言说,即是“依于识觉”,便需历“劫算长程”而成佛,这即是“未熟”,法异门亦唯对未熟者而说,是即方便。若依究竟,则另有颂文——
卓越光辉诸佛子 相随于佛道次第
证本智而入法云 有情净相见空性
这里说依“佛道次第”而现证的是“本智”,由本智即见本性,这样才是“净相见空性”,亦即是究竟见空性。
莲花生大士《大圆满直指教授》,有颂文说——
是故我说中道,即不落任何边际,
我说根本觉性即为一心的无间显现。
既然空性充满此心即是根本觉性,
则此便名为如来藏,亦即佛的心或胚胎,
若能了知此义,即能胜超一切法,
则此便名般若波罗蜜多,或圆满智。
在这里,说“既然空性充满此心即是根本觉性”,便即是说由本觉证知本性,因为施设本性为空,便可以说为由本觉现证空性。所以反过来说,便可以说为,一心无间显现空性便即是本觉。至于“根本觉性”、“如来藏”、“深般若波罗蜜多”、“圆满智”都可以视为同义词,所说的即是由中道证空的一心无间显现。
这段颂文可以作为本文的总结。读者若能了知,即能由如来法身本性来了知空与空性,是即不落于缘生边来说性空,这才是究竟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