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5日002北京
萨古鲁说修学瑜伽是跟自然的融合
竺坤铔整理
今天为什么要放这段视频?张德芬女士在灵性学习里面是比较活跃的一 分子,但是她的视角和印度萨古鲁完全不同,我们都可以看出来,因为我们 所有人学习都是依实有的人身。比方你照顾孩子,给孩子提供身体的营养需 求,为个体的需求提供更多的物质,即使修学瑜伽也离不开身体。她提的问 题多是怎么通过瑜伽把身体锻炼得好一点,禅师萨古鲁不同,萨古鲁讲的瑜 伽要跟整个存在融合在一起,就必须把身体的界线打破。中国人修学瑜伽, 是把这个身体变得坚固。
学校这段时间让老师们做佛法观修的课题研究,包括大中观跟大唯识的 修学,老师们的作业都发到群里面,你们应该都看到了。我们的微信群里每 天都在贴老师们的作业,今天贴的是一芥子老师的作业,前几天贴的如麒老 师的作业,还有刘校长的作业,学佛要从凡夫的见一点点过渡到佛的见。我 们的学习都是自愿的,我家里人说我很笨,讲佛教讲了十多年,这点东西老 是说不清楚,她认为听课的这些人都不是很聪明,这么多年还听不明白。实 际并不是这样的,佛法讲的内容不仅是对显现的认知,要细分的话有很多层面,简单地说小乘佛法一切有部认为显现都是实有的,跟普通人的看法是一 样的,一切都是实有,连三世都是实有的;小乘还有经部的看法,过去已经 过去,未来还没有到来,他们只认为当下是实有的,这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了。
再往上,大乘佛法有中观和唯识,唯识认为所有东西都是识变,众生、 外境都是识变,我们认为外境是虚幻,能认知外境的我们是真实,这里讲的 真实又不一样。刚才讲到小乘有部是三世实有见,经部是当下实有见。现在 很多人喜欢讲学佛要看住当下,这个实际是小乘见,与禅宗讲的当下不同, 禅宗的当下是另一种见地。我们谈到唯识今学讲外境是识变,二取不是真实, 但是我们认为能认知外境的识是真实。
佛法还谈到中观,中观认为一切显现都是空性,都是缘生的,不管是外 境也好,能认知的我们也好,一切都是组合而成的,如果把他们拆分的话, 找不到一个不变的实体,所以中观说显现都是不真实的。我们的世俗生活是 依止名言概念建立的。有一种中观承认世俗的认知是有,叫自续派中观;不 承认真实存在的是应成派中观;认为只有空性是真实的,一切显现的世俗都 不是真实的叫他空大中观,他空中观是胜义不空,胜义外世俗的现象都是空; 在他空之上又有离边大中观,还有极无所住大中观。同一样事物有几种不同 的说法,不是一句话就能讲清楚的。
为什么我们讲了几年还说不清楚?因为显现的层次背景不一样。就跟萨 古鲁的讲话,刚才你们都看到了,瑜伽修学是有不同维度的,觉受有不同的 层面,所以说宗教修学不是简单的一是一、二是二。为什么要细分?因为普 通人的认知没有意识到事物组合有不同层面,笼统地放在显现一个层面来讲, 就会产生一些概念的混淆,以至产生一些烦恼,人间宗教都是从教化的角度 来讲的。
今天我们为什么介绍印度的萨古鲁?提问题的张女士代表的是凡夫的唯 识,萨古鲁的回答代表梵天的唯识,梵代表的是存在,在梵之上还有佛法的 唯识,也叫大瑜伽或无上瑜伽。我们现在学的叫大唯识,大唯识相当于无上 瑜伽。
法相唯识有个非常重要的教法是识变众生与法,这是《转识论》里讲的。 平时给大家讲佛法,多是举梦境的例子,识变众生与法是从变现这个角度来 讲显现,一旦从变现的角度来讲瑜伽,就能看出来张德芬她肯定不懂法相唯 识,她讲的只是个体对外境的认知,基于外界互动产生的烦恼、喜悦。萨古 鲁不讲互动,他讲融合、讲合一。佛法讲的大唯识就更高了。印度萨古鲁说 修学瑜伽不是练腹肌!要锻炼身体可以去游泳、去爬山,没必要练瑜伽,瑜 伽修学是精神层面的内容。当然做一些柔软的运动也能使腹肌变得发达,那 只是瑜伽的一些副作用,并不是主要目的。
瑜伽是跟自然融合,融合实际上是梵的境界,瑜伽是自然的,这就有点 像道家老子学说。我们学的大唯识大瑜伽,涉及到不同的识体平台、不同的 生命维度,佛法不仅是在现象界里的融合,生命的实相超越了现象。宗教讲 能相所相的变现理,施设不同的维度空间。如果从大唯识的角度看,萨古鲁 认为真正的瑜伽失传了,实际没有失传,真正的瑜伽是在中国。大瑜伽也叫 大唯识,印度瑜伽行也叫瑜伽行中观,或叫中观瑜伽行。
今天我们不从佛法教理上讲,我们从萨古鲁的角度讲世间的瑜伽是怎么 建立的,我们先不谈融合,先谈一下交换。禅师在对话里谈到了呼吸,我们 坐在这里呼吸,我吸进去的空气可能是你刚刚吐出来的,我们的呼吸都在一 个空间里,呼吸是一个交换,你吸进的气可能是树吐出来的,你吐出来的气 可能被植物重新吸进去。空气这样一交换,环境就变成了一个场了,所有生 命共用一个气场,这个场跟大家就都有关系了,不能说大气只跟我有关系。
萨古鲁说美国人看到树木不叫树,叫木材,把树木当成家具,是从树木 的用途来谈的。我们站在个体的角度学佛,给孩子回向,你为了孩子好,这 跟佛教没关系。母爱不是不好,佛法讲的是整体,因为空气你没办法把它隔 断,站在人类的视角,把木材当成家具的材料,这就是我们的看法。换成瑜 伽的看就不一样了,瑜伽修学讲融合,融合就是交换,我喝的水也一样,水 一喝进去就等于我的身体跟自然是分不开的,我坐的这个地方和地球也是不 能分开的,听懂了吗?
接受瑜伽行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打破个体界限就是通过交换,因为融 合的角度下谁也离不开谁,从这里引申,就能看到法相唯识的真意。唯识古 学是从印度传过来的,现在在印度已经失传了。古唯识讲识变众生与法,我 们讲梦境是两重变现,如果现在是梦境的话,这些东西都是识变。从交换的 视角讲你就能听懂了,大家共用一个气场,共用空气、共用水资源,包括地 心引力,有如在梦境里,帮你、害你的都是你,这个视角就不是站在个体的 角度来说,是站在境来讲。
我们学佛就是从个体的认知引入到境觉,大唯识教法就是这么建立的, 个体认知的实有,一旦进入到瑜伽的融合世界里,个体认知就变成了境相的 觉知,这里人身的实体有就变成了实有,从实有就变成了境相有,境相是实 有,实有跟实体有的区别是什么?实体有就是色身,一个具体的东西;实有 就是概念的有。我们要描述一个东西必须要有语言,名言概念就超越了实体 有,概念有对我们来说就是境相有,在整个境里边,个体的你只是境相,从 境相自然就能导入到境觉,学佛就进入到背景的觉知。依着背景的存在,就 如萨古鲁说的,不是说你跟境融合不融合,你本身就离不开这个境,就是说 你本身就在地球里,你不融合也得融合,你出不去,你想走出地球很难,想 出地球至少得达到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我们上中学时学过物理。
这样看瑜伽就不一样了。 我们十年前就放过萨古鲁的演讲,他讲到面包在体外跟你不是一个,当你把面包吃进去就变成了你身体的一部分,你说它跟你到底是两个、还是一 个?一般地说烦恼都是以我们色身为界的,所有东西都依着我执,单独的你 是不存在的,没有和周围的环境去互动的你是死的,鲜花就变成塑料花了。 刚才大师讲到给你一朵花,我们不会照顾,所以我们喜欢塑料花。人类的问 题是跟自然隔开了,人为地隔开,实际你是隔不开的。我们这里很多是学医 的,甭管你是否有洁癖,你吸的空气可能是他吐出来的,你再洁癖也没办法, 因为我们坐在一起,空气你看不到,无色无味,自然大家都得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