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淡如菊

北美小张老师的生活随笔 烹雪饮茶琴棋书画 携幼扶老精耕细作 煮酒对诗谈吐春秋
个人资料
正文

月色下的禅意 中元节的丰收庆典

(2023-08-31 19:04:29) 下一个

Image

父母喜欢依循传统的阴历,过生日自然也是阴历的日子。

很多华人来美国之后,就很少过中国的节日了。今天是中元节,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称为七月半,也有人称其为鬼节。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节日,我知道这个节日的主要原因是我有一个姐姐就是在中元节出生的。

我觉得母亲很会选日子生娃。姐姐居然在鬼节投胎,而我则与孔老夫子同一日寿辰。在中国时一直都不知道,来美国教中文,翻阅孔夫子的资料时,才突然发现:啊哈,居然与孔圣人同天生日呢,真是莫大的荣幸啊~

对中元节最初的印象是在老家,七月十五,母亲总会做一种糯米传统食品,类似汤圆,然后在黄豆粉和红砂糖里滚过,名叫麻糍(当地方言叫麻垒),类似Mochi (麻糬)。只记得吃的了,其余一概不清楚。

Image

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出差到泰国。一天傍晚,泰国朋友带我去海边,看到不少人在海滩边,有的放灯到天上,有的淌到海里放灯在海面上,场面蔚为壮观;我很好奇,觉得很好玩,很浪漫,也没有顾及人们庄重的神色。

泰国朋友解释,今天是七月十五,盂兰盆节,放灯是为了祭祖、祀亡魂。他又问:你们在大陆没有这个习俗吗?我还以为这个节日是从中国来的呢。

我从大唐中土来到泰国这小岛上,居然对此习俗一无所知,实在汗颜,也是那场文化革命的后遗症吧。

那天晚上,月自海上升起,硕大无比,朋友和我静静地坐在海滩上,海风拂面,望着那满天满水面的灯,看人们点灯为亡灵照亮回家的路,默默无语...

Image

准备开学一星期,开课也已经三天了。见到学生的那一刻,仿佛身上的每个细胞都调动起来了,看来自己是非常适合诲人不倦的。好多新学生的哥哥姐姐都曾经或者正是我的学生,真没想到,自己曾经教过有些家庭的四、五个孩子呢。

开学初,收到一个家长的邮件,感谢小张老师对他两个孩子的教育,并告诉我他大儿子大学毕业了将去上海工作半年。在近期西方人不愿去中国的节骨眼上,这位学生对中国仍抱有极大的好感,真是难能可贵。

走进教室,去年毕业生的影子似乎还在其中,想到他们都已经开始大学生活了,不由得有些淡淡的哀伤。去学校邮箱取邮件时,看到一封邮件躺在那儿,打开一看,是一位毕业生写来的,他说自从7年级开始,我的中文课就是他最喜欢的课,他希望某日从大学回来时能与我重逢。看得我心里开始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看来,思念是双向的。

Image

先生又开始了他的脑部按摩,每天在我的午餐盒里藏进他的爱情打油诗。在学校午餐时,偷偷地瞄一眼,然后不由得微微一笑。我的身边都是老师,真有点像男生给心仪的女生递条子,女生怕被老师们抓个现行。

Image

宁园初尝丰收的喜悦。每天清早我都邀请父母来帮我叠衣服,能够为子女多做一点事,他们就会动力倍增。他们说,走到我家好像去公园锻炼,在宁园看看花、看看树、歇歇脚,然后带一点地里的收获回家,又犹如赶集。

每次他们来时,母鸡们都特别高兴,纷纷从很远的地方飞将过来,然后你一言我一语地好像在说:有没有给我们带东西吃哇?

Image

Image

这两个礼拜,分别为家人过了两个生日,先是父亲的87岁生日,然后是姐姐的60大寿。每次在学校干完活回家,就忙着张罗晚宴,累并快活着。

晚上盏灯时,一轮圆月冉冉升起, “超级月亮”现身夜空,这是8月的第二个满月,将成为罕见的“超级蓝月”。这也是一个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追怀先人、敬祖尽孝的节日。

点上蜡烛,先将园中的收获奉祀先人,然后再与家人一起品尝劳动的果实,庆祝姐姐的生日,感恩“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愿神灵庇佑,风调雨顺,祈祷来年的好收成。

家宴后,送走父母、姐姐,收拾好碗筷后,回到书房,家人都已经进入甜美的梦乡。月色如水,透过窗棂撒在书案上,夜是如此寂静,只听得秋虫在呢喃。心中充满了禅意。

 

Image校园里的小树,一叶知秋

尊重原创;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Image

请扫二维码关注小张老师

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