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游记

环球旅游的随记,北美,欧洲
正文

老安游记《走马观花游列国》第九篇:日本东西京

(2022-03-14 06:32:14) 下一个

老安游记《走马观花游列国》第九篇:日本东西京

上一篇讲我于1995年在新加坡开会和旅游的经历。本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我于1995年在日本东京的学术活动。第二部分讲我于两年后的1997年,在日本京都开会和旅游的过程。先将第一部分。

1995年5月28日(Sunday)上午,我乘坐日本航空公司(JAL)的班机,从新加坡的樟宜国际机场(SIN)起飞,当天下午到达日本东京的成田国际机场(NRT)。东京在日本的地理位置,见下面的日本地图。

图1. 日本地图,包括东京

日本东京的成田国际机场(なりたこくさいくうこう,Narita International Airport,NRT),通称成田机场,原名新东京国际机场,位于日本千叶县成田市,与羽田机场并列为东京两大机场。成田机场是东京主要的国际机场,羽田机场则以国内航线为主。

成田机场与东京市中心相距约60公里,两地即使搭乘最快的运输工具也要花上36分钟。为了与羽田机场相区别,国际上常以“东京成田国际机场”(Tokyo-Narita International Airport)称之。下图是日本东京的成田国际机场。

图2. 日本东京的成田国际机场

日本(Japan),是位于东亚的一个岛屿国家,由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和一些小岛所组成。日本国土的全境被太平洋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和东中国海所环抱。日本西邻朝鲜半岛俄罗斯远东地区,东北方接千岛群岛,西南方向则面对台湾中国大陆

日本列岛包括四个大岛:北海道(Hokkaido),本州(Honshu),四国(Shikoku)和九州(Kyushu)。还有一些小岛,小岛中的琉球群岛(Okinawa),离日本本土较远。日本的八个行政区域,通常用“一都(东京)一道(北海)二府(京都大阪)43县”来概括(见下图)。

图3. 日本的行政区域划分

日本以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南北温差十分显著。日本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南部的冲绳属于亚热带,北部的北海道属于亚寒带。整个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较多的地区。

日本人口1.25亿,当中逾1/4的人口,居住在东京及周边所构成的首都圈。日本在政治上,实行议会君主立宪制,君主天皇只是国家的象征无实权。真正的政治权力,则由国会以及内阁总理大臣(首相)所掌控。

传统上认为,日本在公元前660年建国皇室号称“万世一系”,从未更迭。有文字记载的公元一世纪,从弥生时代邪马台国卑弥呼女王为始。公元四世纪,出现首个统一政权。七世纪的飞鸟奈良时代,积极模仿中国隋朝唐朝大化革新后确立天皇中央集权制。

从八世纪开始,日本进入平安时代,脱离中国影响,产生了国风文化,创造了独特的服装建筑和文字,确立以京都贵族(公家)为中心的生活模式。十二世纪后,武士武家)的力量超过贵族,日本陆续由数个武家政权幕府)实际统治,天皇沦为表面上的君主。

这些武士造成了政治上纷乱的南北朝时代与战国时代。经历安土桃山时代之后的十七世纪,日本终于由江户幕府的德川家康统一全国,从此日本实行长达200多年的锁国制度,下图是日本江户幕府的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Tokugawa Ieyasu)。

图4. 日本江户幕府的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とくがわ いえやす,Tokugawa Ieyasu,1542-1616),是日本战国时代大名,以及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是日本在1598-1616年的实际政治领袖,与其同时代的织田信长(Oda Nobunaga),丰臣秀吉(Toyotomi Hideyoshi)并称为“战国三杰”。

他本姓松平,初名为松平元信,后来取祖父名字中的“康”字,改名为松平元康。独立之后,改名为松平家康。后来将姓氏由松平改为德川,成为德川家康。德川家康的家系是三河国(当今爱知县)的富豪松平氏,松平氏源自藤原氏,后来德川家康自称源自藤原氏。

德川家康与少时玩伴织田信长结为“清洲同盟”,多次协助织田家击败强敌。本能寺之变发生后,织田信长死,“清洲同盟”瓦解。丰臣秀吉接掌织田霸业并迅速崛起,德川家康深感威胁,不久与丰臣秀吉爆发战争,然而迫于战局形势和外交压力而向丰臣秀吉屈服。

小田原之战后,丰臣秀吉消灭了北条家族,统一了整个日本。北条家的领地关东地方则转封给德川家康,虽然德川家被丰臣秀吉移封关东,失去长年经营的故土三河,但却得到了丰臣政权下各大名中最大的领地,能够在远离丰臣家族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势力。

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率领东军,战胜拥护丰臣的西军,确定了德川家的霸权。1603年,受天皇诏封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开创幕府。后来经历大阪的两次大战,消灭了丰臣家族,江户幕府从此坚如磐石,统治日本达264年,史称江户时代。1616年,德川家康逝世。

1854年,日本被美国将军马修-佩里以武力胁迫而开放港口,下图是马修-佩里将军。

图5. 美国海军将军马修-佩里

马休-佩里(Matthew Perry,1794-1858),是美国海军将领,因率领黑船打开锁国时期日本国门而闻名于世。佩里出生在美国罗德岛州新港的一个海军家庭。父亲是美国海军私掠船长克里斯多福-佩里,哥哥奥利弗-佩里也是美国海军的著名将领。

1809年,佩里本人也加入海军,1812年参加英美之间的战争,1833年任布鲁克林海军工厂的造船所长。1837年建造出美国海军的第一条蒸汽船,同年晋升为海军上校。1841年成为海军工厂的司令。后来被称为“海军蒸汽船之父”。

1852年,就任东印度舰队司令官,被授予“日本开国”的指令(但是禁止开炮)。同年带着美国总统米勒德-菲尔莫(Millard Fillmore)的亲笔信函,从维吉尼亚的诺福克港出航。带领四条舰船,经由大西洋和印度洋,1853年7月8日,在日本横须贺入港。

佩里转交美国总统的亲笔信给幕府当局,幕府表示希望能给些时间考虑,明年再予以回答。舰队先在琉球靠港。1854年3月31日,佩里再访日本,强迫幕府签订了《日美和亲条约》。归国途中在琉球群岛停泊,并与琉球当局缔结了《琉美修好条约》。

佩里晚年一直忙于为自己的日本冒险经历著书立传。1857年12月28日,自传著作完稿。1858年3月4日,佩里在纽约市去世。

十九世纪中叶,日本发生了巨大转折,在西方列强步步紧逼时,首先由部分武士(大名)帮助明治天皇,从幕府手中收回政治实权明治维新时期进行大规模的政治和经济改革,政治上实行天皇专权的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引入欧洲的科学和技术,实现工业现代化

明治天皇(めいじてんのう,Meiji,1852-1912),是日本第122代天皇(r. 1867-1912),名睦仁,孝明天皇第二子,母为典侍中山庆子。1852年11月3日,睦仁出生于外祖父中山忠能的宅邸,幼年时居于京都御所东宫御所

1868年(明治元年)8月27日,按其继承的顺位,睦仁以年仅14岁之冲龄即位为天皇,是为明治天皇。在1869年3月28日,明治天皇将皇室从京都迁移到东京。根据1889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明治天皇为大日本帝国陆军海军的最高指挥官。

1895年,按照《马关条约》,明治天皇成为台湾群岛的最高统治者。1910年,按照《日韩合并条约》,大韩帝国皇帝李坧将朝鲜半岛的统治权让给明治天皇,明治天皇成为大韩帝国的皇帝。1912年7月30日,明治天皇在东京皇宫去世,享年59岁。

睦仁的健康状况一直不佳,和父亲统仁一样,有着下颚前突症缺陷,下颌不能正常地前突,伴有严重的牙齿下坠。在日本皇室的历史上,有大量近亲通婚的记录,因此其生理缺陷,被怀疑是因为近亲通婚所导致的遗传性疾病所引发。

这种疾病也影响到睦仁的生育能力,他与五位侧室生的15个孩子当中,便有10个夭折。然而睦仁的精神状况是正常的,不像皇子嘉仁一样出现精神问题。当时日本皇族成员也普遍患有脚气病,这种疾病当时只在日本的上层社会流行。

图6. 日本的明治天皇

十九世纪后期日本国力大幅增强,开始进行对外扩张。首先并吞琉球,然后将台湾朝鲜半岛库页岛等地纳为殖民地。二十世纪时,日本被认为是东方世界唯一能够与西方列强争霸的大国。后来日本被军方控制,走向法西斯化,成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

1931年,日本开始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941年,扩大战场至西太平洋,成为二战的一部分。1945年,遭受两次原子弹轰炸无条件投降。战败后,日本在盟军主导下转型为以国会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天皇成为虚位君主。

同时依据战后宪法,永久放弃发动战争的权利,仅拥有维持国防为目的,有限度防御性的武装力量自卫队。日本现今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亦为七国集团的成员,与美国同为两个人口过亿的发达国家。现时日本的科研能力,工业基础和制造技术水平均位居世界前茅。

东京(とうきょう,Tokyo),位于日本关东地区,一般指“东京都”,狭义上的东京市区。亦可泛指东京都及周边卫星都市群相连而成的“首都圈”。东京都是日本事实上的首都,人口数达1394万,首都圈的人口数达3800万,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都会区

在正式行政区域划定的意义上,东京都同为日本的第一级行政区东京都的辖区包含首都圈和若干离岛。其中,东京都为日本中央政府的所在地

东京古称江户,从德川幕府时代以来,成为日本的主要都市之一,明治维新时期改为现名。现在已经发展成日本政治经济文化时尚的重镇,是世界上经济发展程度与富裕程度最高的都市之一。此外,东京还有全球最复杂,最密集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1995年5月28日(Sunday)下午,我从新加坡(SIN)飞到日本(NRT),东道主高桥教授带领他的学生于可深到机场接我,乘坐高速列车到达东京市。于可深陪我找到下榻的旅馆,西日暮里的舒适酒店(Nishi Nippori Comfort Inn)。

1995年5月29日(Monday)上午,于可深来接我去上智大学参加学术活动。下面东京地图中左边标出的小区域是智大学,再下图是日本东京上智大学的校园。

图7. 日本东京的地图,包括上智大学

下图是日本东京上智大学的校园。

图8. 日本东京上智大学的校园

上智大学(じょうちだいがく,Sophia University),是一所私立天主教大学。1913年,由耶稣会初步兴办。1928年,升格为正规大学。上智大学的校本部位于东京四谷区,另外在神奈川县大阪府各设一个分部。

上智大学与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的入学分数,皆为日本私立大学中的最高水准,因此有“日本私立三大名门”之称。上智大学注重国际化教育,成立于1949年的国际教养学部,是日本大学中第一个以全英文授课的学部

高桥浩尔(Koji Takahashi),是日本东京上智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我们相识于1994年11月9日,当时他来我校访问和讲演时,系里曾经派我接待,包括机场接送,安排旅馆和本地交通等。他认识我感到非常高兴,这次我的到来算是回访。

1995年5月29日(Monday)上午9点,高桥安排了一个“见面会”,与他的同事们座谈。个个都是日本式的见面礼:“初次相见,请多多关照”。我心想:“我明天就走了,怎么关照?”不过我还是客气地回应:“请多多关照”。然后参观高桥的流体力学实验室。

中午12点,是午休时间,高桥陪我到学校的小餐厅吃工作餐。我对日本式的饭菜,历来有个印象,这些日本寿司(Sushi)之类,都像香港点心(Dim Sim)一样:“吃不饱”。不过,我还是礼貌地说:“好吃”。

下午2点,我用一个多小时做了一个讲演,内容是当时正在做的一个研究项目。上午那些参加“见面会”的先生们,多数也都来参加了,还问了不少问题。我一一作答,气氛热烈而愉快。讨论会一直开到下午4点,在不知不觉中,一天的学术活动结束了。

晚上7点,高桥在中国餐馆宴请我,这次没有那些“见面会”先生,只有于可深和另一个中国留学生作陪。还是中国餐馆的饭菜能满足我的“中国胃”。吃得“酒(以茶代)足饭饱”。末了,高桥拿出一个信封给我,是我讲演的酬劳三万日元,我有点惊喜连说谢谢。

1995年5月30日(Tuesday)上午,我谢绝了于可深的陪同,独自乘坐火车去了成田机场(我已经轻车熟路)。上午乘日本航空(JAL)的班机从东京(NRT)起飞,当天晚上,到达芝加哥(ORD)。就这样结束了我在新加坡参加会议,和在东京学术交流的两次活动。

回想起我与高桥浩尔的交往,还有点戏剧化。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许多学生学者走出国门,或留学进修,或学术交流。外国的学者教授,也不断进入国门,进行学术交流。高桥浩尔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曾经访问过哈尔滨工业大学,还招去几个中国留学生,包括于可深。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哈尔滨有两所著名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和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哈工大是地方的,公开的,不穿军装。哈军工是军队的,保密的,穿军装。两校的领导时有来往,甚至还有一些学生的公共课程。

两校的校址都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大直街上,哈工大在大直街西端,哈军工在大直街东端。现在想起来,倒可以用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来表达。《乡愁》有四段话,可以再加上另一段话:

… 

那时候

乡愁是一条直直的大街[1]

我在这头[2]

你在那头[3]

注[1]:哈尔滨市南岗区的大直街

注[2]:大直街东头的哈军工

注[3]:大直街西头的哈工大 

哈工大和哈军工的校名,翻译成英语,都是(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IT)。出国留学后,哈军工的“军”字(Military),太敏感,谁写简历都删掉,所以才成为(HIT)。其实(HIT)这也是强拼硬凑,因为麻省理工学院(MIT)太出名了,大家都想去贴靠。

乔治亚理工学院叫(GIT),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叫(IIT),所以哈工大和哈军工都叫(HIT)。这就使高桥浩尔误会了,看到我的简历,以为我毕业于哈工大,谈话之间不断提起哈工大,借此拉近之间的距离。我明知他误会,也装聋作哑一味应付,好在我对哈工大也不生疏。

其实也难怪他误会,哈尔滨早已不存在哈军工了。哈军工在文化大革命中,先是脱军装,继而被拆迁,最后被肢解。在哈尔滨提起(HIT),不是哈工大会是谁?

下面讲本篇文章的第二部分,我于1997年在日本京都开会和旅游的过程。

1995年5月25日,在新加坡召开的第六届亚洲流体力学会议上,有个日本教授给了我一份会议通告:第十届输运现象国际研讨会将在日本京都举行(T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a on Transport Phenomena,1997.11.30-12.3,Kyoto,Japan)。

我看到之后很感兴趣,就把当时研究的一些成果整理一下,写成论文摘要,投稿到会议秘书处,准备参加这次研讨会。不久收到会议主席铃木(Suzuki)教授的邀请函,我随即着手撰写论文,交付会费并预订机票准备出发。

1997年11月29日(Saturday),我乘坐日本航空(JAL)的班机,从底特律(DTW)起飞, 1997年11月30日(Sunday),抵达日本关西国际机场,然后乘坐轻轨到达日本的“西京”京都(Kyoto,West Capital)。京都在日本的地理位置,见下面的日本地图。

图9. 日本地图,包括京都

关西国际机场(かんさいこくさいくうこう,Kansai International Airport,KIX),通常称为关西机场,是位于日本大阪府的国际机场。该机场坐落于大阪湾东南部的泉州近海,离岸5公里的一个人工岛上。1987年兴建,1994年启用,我到的时候,处处崭新。

关西国际机场是京阪神都会区近畿地方(日本“西京”)的主要联外国际机场,该机场与神户机场大阪国际机场并列为关西地方三大机场。该机场距离大阪市中心大约38公里,有高速公路或铁道来往,车程最快32分钟。下图是的关西国际机场。

图10. 日本“西京”的关西国际机场

与我同机到达关西国际机场的,还有个台湾《天下杂志》的女记者杨玛丽(Mary Yang)。她刚刚结束了在美国任务,赶来采访将在京都举行的“应对世界变暖的国际会议”,我们同路从关西机场到京都,一路上边走边谈,她不仅阅历丰富,而且热情健谈。

她说日本像中国一样,也有个战国时代,各路诸侯征战不休,人民生活水深火热。后来出了一个德川家康,剿灭诸侯统一日本,就像中国的秦始皇一样,如此等等。还说了一些日本的风土人情,使我对日本的社会和日本的历史,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

不久我到了会议秘书处给安排的旅馆,我们就分手了。我到达会议的地点,京都研究园区(Kyoto Research Park),见下面京都地图中左下角的第1点。。

图11. 京都地图

我们会议的全称是“第十届输运现象国际研讨会”(T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a on Transport Phenomena,ISTP-10),时间是199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地点是日本的京都研究园区,会议主席是京都大学的教授铃木(Suzuki)。

这次会议是由太平洋热流体工程中心(Pacific Center of Thermal-Fluids Engineering)主持的系列会议之一。系列会议的宗旨是为环太平洋国家提供一个平台,以便交流信息和研究发展,展望未来和开展合作。每次会议都有一个主题,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输运现象。

系列会议的前九次主题分别是:旋转机械(1985,檀香山),湍流(1987,东京),热控制(1988,台北),热量和质量输运(1991,悉尼),传热(1992,北京),热工程(1993,首尔),制造过程(1994,阿卡普尔科),燃烧(1995,旧金山),热流工程(1996,新加坡)。

1997年12月1日(Monday),是会议的第一天。上午9点是开幕式,我的报告被安排在上午10点,是开幕式之后的主题讲演之一。

1997年12月1日(Monday),是会议的第一天。上午9点是开幕式,然后是大会主题讲演。我的报告被安排在上午10点,是大会的主题讲演之一。我的报告之所以被安排在大会上作主题讲演,是因为我的论文主题很凑巧,与当年的一个突发事件联系在一起。

1997年初,有一艘载油船《钻石优雅号》在东京湾触礁,1300多顿原油撒在水里,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时任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Hashimoto Ryutaro),立刻号召全国紧急动员(National Emergency)以应对这个突发事件,这个事件成了日本广播电视的头条新闻。

图12. 日本东京湾简图

如果石油撒在水面,最紧急的应对方法就是,把石油用适当的装置(拦油栅)收集在一起,然后装入另一条船,或者在水上直接烧掉。如果收集的速度太慢,效率会太低。如果收集的速度太快,石油会在拦油栅底下溜掉。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正是我的论文内容。

下图是会议论文集的封面(左)和我的论文首页(右)。

图13. 京都会议论文集的封面(左)和我的论文首页(右)

午餐后,我参加了会议安排的京都半日游。首先是京都的永观堂禅林寺(Eikan-Do Temple),其具体位置见前面京都地图中的第2点。

“永观堂”是平安时代 (794-1185),一位贵族馈赠给一位佛僧的礼物。1072年,七世永观大师把寺院作为念佛道场,永观堂的这个称呼即来源于他。另外永观堂还有别称“禅林寺”,作为秋枫红叶的名胜而闻名于世。

永观堂里收藏了各式各样的艺术作品,其中最主要的是“回首阿弥陀像”。相传1082年,永观在阿弥陀佛旁念经时,阿弥陀佛扭过肩膀回头说“永观,你太慢了”。“回首阿弥陀像”将对永观的这种大慈大悲传达给如今的人们。

下图是京都的永观堂禅林寺。

图14. 日本京都的永观堂禅林寺

然后是平安神宫(Heian Shrine),1895年3月15日,是迁都平安京的1100周年,为了祭祀第50代桓武天皇,创建了这座神社。平安神宫是守卫京都的地方。平安神宫的周边配备有公园及文化区。下图是京都的平安神宫,其地理位置见京都地图中第3点。

图15. 日本京都的平安神宫

最后是音羽山清水寺(Kiyomizu Temple),公元778年前后建造清水寺,主要供奉千手观音,清水寺的山号为音羽山。清水寺与金阁寺和岚山天龙寺等,都是京都市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一年四季的观光客总是络绎不绝。清水寺的地理位置,见前面京都地图中的第4点。

平安时代以来,清水寺就经常出现在日本的文学作品当中。1994年,清水寺以身为古都京都的文化财产之一部分,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下图是我在日本京都羽音山清水寺的留影。

图16. 我在日本京都羽音山清水寺的留影

参观完三个景点之后,我在购物中心给孩子们买了几件T-恤衫作为小礼物。

1997年12月2日(Tuesday),是会议的第二天,在上午休息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在清华大学工作的美国人大卫-克里斯托弗(David Christopher),自己还起了个中文名字,叫做“柯道友”。这个柯道友,活泼大方,热情洋溢,还很健谈,我们聊了好大一会儿。

在午餐的时候,我还遇到了加拿大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的教授安德鲁-波拉德(Andrew Pollard),他曾经是加拿大计算流体力学学会的第一任主席,我们以前就见过。这次会议,他带着老婆孩子一家四口来到京都,可谓是“开会旅游两不误,公私兼顾”。

当天晚上6点半,是会议安排的晚宴(Banquet),我的同桌都是日本人。我们一边吃饭,一边欣赏日本歌舞,我还现场应景地学会了几个日语单词。有个东芝公司的学者叫石塚胜(Masaru Ishizuka),还不断强调“塚”就是坟墓,看起来他丝毫没有任何忌讳。

1997年12月3日(Wednesday),是会议的第三天。下午的最后项目将是闭幕式。午饭后,我到会议前台去看旅游信息,最后决定去参观日本在京都的皇宫,京都御所(Kyoto Imperial Palace)。京都御所的地理位置,见前面京都地图中的第5点。

京都御所,是位于京都市上京区的一个宫殿建筑群,曾经是日本天皇的居所。从北朝存在至迁都东京(1869),历代天皇皆居住于此。公元794年,桓武天皇长冈京迁都至平安京,将天皇居所设于平安京(今京都)。

公元1331年,北朝首代天皇光严天皇即位,以土御门东院殿作为居所,这便是京都御所的雏型。当时占地不大,经过足利义满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的整建,遂有现今所见之规模。公元1392年,南北朝统一之后,这里继续作为天皇居所。

公元1869年,明治天皇将皇宫迁往江户(今东京),京都御所作为皇宫,已经为时477年。值得注意的是,天皇居所虽然迁往江户,但京都御所原有的皇宫地位并没有被废除,象征天皇驻地所在的天皇宝座高御座”也仍然留置于此。

京都御所的部分区域开放给公众参观,下图是京都御所的大门。

图17. 日本京都御所的大门

我在京都御所遇到了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游客史密斯夫妇(Ken & Sarah Smith),于是同游,成为“驴友”,一起参观,边走边聊。下图是我与史密斯夫人莎拉的合影。

图18. 我与莎拉在京都御所门前的合影

下图是日本京都御所的大殿,大殿门前有很多观光的游客。

图19. 日本京都御所的大殿

下图是日本京都御所的偏殿。

图20. 日本京都御所的偏殿

下图是我在日本京都御所的后花园。

图21. 我在日本京都御所的后花园

因为时间来不及,我没有参加会议的闭幕式。

1997年12月4日(Thursday),是我在京都最自由的一天。我决定去参观幕府将军的住所二条城(Nijojo Castle),二条城的位置,见前面京都地图中的第6点。

元离宫二条城(Nijojo Castle),是位于京都市中京区的一座城堡。1603年,江户幕府的第一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始建。1624年,江户幕府的第三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扩建。二条城是幕府将军守护京都御所的地方,也是将军到京都拜见天皇时所住宿的地方。

1867年,江户幕府的第十五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庆喜,在二条城内举行“大政奉还”仪式,将政权归还给明治天皇。1915年,大正天皇即位仪式大典在二条城的御殿里举行,1939年,昭和天皇将之赐给宫内省,更名“元离宫二条城”,正式对外开放参观。

1994年,京都二条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中的古京都文化财产之一。下图是京都元离宫二条城的门票,每人600日元。

图22. 日本京都的二条城(景区门票)

下图是京都元离宫二条城的入口,游客们在排队入内参观。

图23. 京都的元离宫二条城(景区入口)

下图是京都元离宫二条城的御殿建筑。

图24. 京都的元离宫二条城(御殿建筑)

下图是京都元离宫二条城的御殿正门。

图25. 京都的元离宫二条城(御殿正门)

下图是我在京都元离宫二条城御殿正门前的留影。

图26. 我在京都元离宫二条城御殿正门前的留影

1997年12月5日(Friday),是我在京都最后的一天。我先乘坐轻轨从京都到大阪,再从大阪到关西国际机场,下图是著名的古迹大阪城(Osaka Castle)。

图27. 日本著名的古迹大阪城

1997年12月5日(Friday),下午4点半,我乘坐日本航空(JAL)的班机,从关西机场(KIX)起飞,同日(经过国际日期变更线)下午2点,到达底特律机场(DTW)。这次为时一周的参加京都会议的活动,就圆满顺利地结束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