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sandstone2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上海集体主义的狂欢

(2022-04-14 17:59:45) 下一个
前两天上海浦西全面封控的前一晚,我的朋友圈开始被TudiMusic的云蹦迪现场刷屏,一个直播国外音乐会现场的视频号里突然涌入无数的上海市民,并开始在互动区里疯狂“甩菜”,留下带地理坐标的深深烙印。人们把这一天戏称为浦西“大年夜”,白天疯狂囤年货,晚上在家吃年夜饭,还有蹦迪春晚,集体在家躺平四天等待大年初五出门“迎财神”。
 
那一刻,相信大多数还没有经历过封控的浦西市民(包括我)对一切还是保持乐观的。我们跟随一个强有力的号召,参与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在运动开始之时赋予它充足的仪式感,并期待在运动中履行自己的公民职责。这种将个人使命与时代主题深深绑定的感觉似曾相识,我上一次如此强烈的感受还是在2009年。上大一的我经过一番“个人暑假自由与集体主义荣誉感的斗争”后,参加了国庆60周年的群众游行方阵,在每一次经过长安街的时候,都产生了一种“投身于时代”的“光荣感”。我,一个19岁大学生,参与创造了一次社会主流叙事里的大事件。而当我再次连接上这种感觉的时候,那种个体的渺小和社会的宏大对比让我脑海里有7个清晰的大字—“集体主义的狂欢”。
 
当个体选择将自己无条件融入一场集体运动,追求与他人的一致性,并主动放弃独立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形成了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所描述的“群体无意识”,就是一种非理性的集体主义狂欢。常见的表现是网络上跟随一种统一的声音制造舆论暴力的“键盘侠”,民粹运动中打着政治性口号而对民众施暴的“纳粹”等等。他们的共同点是仿佛服务于一个至高无上的“群体性目标”,但是在操作中却无不掩盖了人性中美好善良的那一面。
 
这几天的上海疫情消息,从方方面面都让人感到揪心,从电话录音里暴露的健康云/疾控/医院隔离点数据管理各自割裂,“领导”说“作为专业人员我们一直在建议无症状在家隔离但是没有人听”,到无数婴儿被单独隔离无人照看给无数家庭造成巨大心理挫伤;从突发哮喘却因为医院集中收治新冠病人而无法得到医治导致死亡的护士,到救护车到楼下但是按规定不能改变收治对象死亡的哮喘老人,还有微博上无数因为疫情封控而发出SOS的血透病人;从比我们早几天被封控生存基本保障都堪忧的浦东人民,到在各种微信群里流传的“医护人员打架”,“抗疫志愿者与小区居民爆发冲突”的视频。
 
足以见得,一个以秩序、精细而闻名的城市,在遇到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时它的管理体系也是非常脆弱的。而于此同时,“有奖举报上海人,抓一人5000元”,“都是上海/香港的锅,‘精准防疫’反过来看自己的笑话”,网络上此起彼伏的留言也让人从另一个层面怀疑人生,追求自己的那个0早就超过基本的人本主义关怀。
 
疫情已经第三年,“动态清零”和“长期共存”是科学问题,是政治问题,更是公共政策和社会治理问题。政策的制定不应该是大手一挥片面追求单一KPI,而从制定到执行落地更是有方方面面需要考量。在基层的管理能力和效率已经明显跟不上疫情发展的速度时,是不是要调整方向,或者即使方向保持不变,有什么样的手段可以确保在层层执行的时候动作不变形,不因噎废食本末倒置,不让疫情产生的次生灾害超过疫情本身。所有这些,都不是喊一句人定胜天的口号可以解决的。
 
回到集体主义的话题,当下我们每个人都处在疫情防控这样一场公共事件之中,保持个体的清醒,才能从各自的角度更好思考如何避免“非理性的集体主义狂欢”。作为普通市民第一要务是保护好自己和家人,注意防护尽量不感染,一旦感染做好隔离,对已经感染的邻居给予力所能及的理解和帮助;而作为社会公共系统的管理者和守护者,除了辛苦执行行政命令外,也恳请把你们看到的问题及时地反映,并能够有变通性地尝试解决,而不是一刀切。
 
体制的组成者是每一个人,在一个运转有序的社会里,我们无法越俎代庖,每一个层面都应该有义务解决每一个层面的问题,我们相信系统的兜底,也应该相信每个人的纠偏能力,不是一出现问题就甩锅给一个无形的力量。
 
祝大家早日解封,还能在4月出门赏春光
 
 
 
 
作者:  晓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sandstone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有一天我会' 的评论 : 还有这样的?
sandstone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有道理。
有一天我会 回复 悄悄话 我老家举报一个上海人奖一千元,如果认定阳性的奖三万元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供给制配给制半军事化用到这么个高度商业化的都市,三五天可以,时间一拖久肯定乱套,粉红战狼都会冤枉居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