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拍卖会、博物馆以及古玩市场常见的古董文物,大致可分为五种:世代传承下来的文物、考古发现的文物、偷盗来的文物、民间捐赠的文物、民间发现的文物。
本来,历朝历代的皇家都珍藏了很多的价值连城的宝物,但在1860年的那场大火中,被两位“盗贼”洗劫一空,上百万件珍贵文物流落海外。“两天内,我拿到了价值3000万法郎的丝绸、珠宝、瓷器、铜器和雕塑。”其实一位参与者记录到。
大量珍贵文物的流出,以至于想建成一个大型的国家级博物馆,都没有足够的文物来陈列。不过随着上个世纪考试工作的开展,一些宝贵的文物破土而出,以及大量民间捐赠的文物,北京历史博物馆(后改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于1959年8月才得以正式建成。
关于民间捐赠文物,其实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大白就和你聊一聊河南老汉钓到一只价值18亿老鳖的故事。
老汉钓到一只价值18亿的老鳖
2003年的一天,河南的一位老汉一如既往地来到恒河边垂钓,可刚抛下鱼钩没多久,就发现鱼竿变沉了,且水下没有丝毫挣扎的痕迹。
相信有钓鱼经验的朋友看见这样的场景,就已经知道,一定是钓到了一些“死物”,大白也曾经有幸在河里钓到过鞋子。
可老汉正叹气,准备将鱼钩收回来的时候,却发现鱼线那边的物体异常的重,难不成是勾到水草了?老汉小心翼翼地收着鱼线,出水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钓了一只老鳖。
老鳖比鱼更好,老汉刚高兴,却发现这只老鳖有点奇怪,背上好像还有一些东西。
老汉急忙将这只老鳖拉到岸上,当仔细看到老鳖的瞬间,老汉有点懵,因为这根本不是活的老鳖,而是一只青铜老鳖,且背上插着四支箭,还有一些古老的文字。
虽然老汉看不懂上面的文字,但他觉得这只青铜老鳖,绝对是一件历史悠久的文物,便去找县里的专家来鉴定。
专家看见这件青铜老鳖第一眼就十分兴奋,在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后,专家断定这只青铜老鳖应该是商朝晚期的产物,且背后的铭文较为完整,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属于无价之宝。
老汉十分兴奋,连忙追问专家,这只青铜老鳖具体值多少钱,对此专家表示:估值18亿元。
别说18亿了,老汉连几百万都没有看见过,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这一鱼竿,就钓起了价值18亿元的老鳖。
可专家随后的一句话,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由于这件青铜老鳖过于珍贵,且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希望老汉可以捐给相关文物部门,他们会给老汉相应的物质补助。
正逢当时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征集各地文物,在文物部门和老汉多次协商后,老汉决定无偿将这件青铜老鳖捐赠出去。
经过多次辗转,这只青铜老鳖进入了中国国家博物馆,被命名为“作册般”青铜鼋。
“作册般”青铜鼋的来历
这只青铜老鳖之所以被命名为“作册般”青铜鼋,是因为其背甲中部有铭文4行32字:“王于洹,获。王一射,射三,率亡(无)废矢。王令(命)寝(馗)兄(贶)于作册般,曰:“奏于庸,作女(汝)宝。”
译为丙申日,商纣王来河南安阳的洹河边狩猎,发现水中的大鼋,射了一件箭,作册般佐射了三箭,四箭全中。纣王十分高兴,便把这只鳖赏给了随行的作册般,并对他说:“你将这件事记在铜器上,作为你的宝物吧。”
这里的“作册”指的是史官的官职名,“般”是那个史官的人名,“庸”是古代铭功的铜器。
就这样,那位名为般的史官,让工匠按照当时鼋的形状以及中箭的位置,铸造了一模一样的青铜鼋,并遵照纣王的旨意,在鼋背刻下这次事情的纣王射鼋的全过程。
从老汉在恒河中钓起青铜鼋,我们也可以知道,这位名为般的史官可能出于某种寓意,最后将这种青铜鼋又重新送回了洹河之中。
“作册般”青铜鼋之所以会如此珍贵,被专家估值18亿,是因为它不同于其它像生类的青铜器,因为兼顾容器功能而显得抽象。“作册般”青铜鼋则是完全纯粹的写实作品,将鼋在水中游泳的形态和中箭的位置真实地还原出来。
且“作册般”青铜鼋的铭文较为完整,加之其写实的造型,给我们呈现出三千多年前纣王射鼋的真实场景。
目前这只“作册般”青铜鼋被收藏于国家博物馆中,位于“后母戊鼎”右侧靠墙的展柜。有机会去国家博物馆的朋友,可以静距离去欣赏一下。(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