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请一位艺术家为自己创作一幅肖像画,你觉得要花多久才能拿到?
你可能会说,街上的漫画家几分钟就能拿出一幅。
如果是挂在客厅的大幅油画呢?
想到油画打稿、上色、调整……一系列的步骤,你是不是觉得一天之内很难拿到?
史贝霖 Richard Wheatland船长夫人肖像 1799-1805
但你知道嘛?即使是油画肖像也可以快速完成。不到半天就能带走作品的事,在清代广州的一位画家那里一点也不夸张。
他是个专门画洋画的中国画家,人称“史贝霖”。他作画非常迅速,2个小时就能完成一幅肖像。当时的中国艺术圈,四王和四僧的水墨画是最流行的,油画这种赋色浓丽、带着阴影的画作并不受欢迎。所以,这位快手画家的客人,并不是中国艺术圈的藏家,而是来中国经商的洋人。他的画惟妙惟肖,十分精美,即使在欧洲也能突显出藏家的贵族眼光和身价。洋人们很喜欢找他画肖像,所以他的客人络绎不绝。
史贝霖 Richard Wheatland船长肖像 1800
这些客户有的是老客,但也有的是听了这个画家作画神速的传闻,特地来看个究竟的。
“连欧洲最好的画家都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个中国人到底能不能画油画?会不会是骗子?”
“听说这个家伙学油画没多长时间,有这么大本事?”
直到画家已经动笔,他们仍是半信半疑。
作画的时候,画家和端坐的肖像主人公已不再讲话。画室十分安静,旁观客人的神态变化,几乎是画室里最热闹的一景了:满脸狐疑的表情几十分钟后开始消散;接着,是时而点头;再后来,他们已经在不自觉地发出惊叹声。
外销画上的中国画家
在他人看来,洋人们成了画室的焦点,而洋人眼里的焦点,是眼前的画家和即将完成的作品——短短的2个小时,一幅肖像竟真的呈现在眼前。
美国商人哈斯堪在1803年的日记中曾说:
“觅得空闲之时,我去找史贝霖,请他替我画肖像,坐了两个小时就画好了。他每幅肖像画收费10美元,生意十分兴隆。我惊奇地发现,他是多么擅长此门肖像画艺术!”
可惜,这个画家在中国本地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在2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几乎找不到关于他名字的记载。只能从洋人的记录中知道,人们对他的称呼是Spoilum。中国的学者再转译成中文,称他为“史贝霖”。但也有人译成关贝霖,因为传说另一位外销画家关乔昌是他的孙子。
史贝霖 托马斯船长肖像
史贝霖 红衣男子肖像
林呱(关乔昌)自画像
在清代,能这样把洋人的心深深抓住的画家不只一位。据说,在对外国人开放的广东十三行,有几千位外销画家。关于他们的文献记录,大多查不到,现在能知道的有“林呱”“蒲呱”“庭呱”这样的称呼。洋人喜欢的题材也非常多样,除了史贝霖这样的肖像画,还有风景画和风俗画。尤其还有下面这种描绘清政府酷刑的作品,也是西方人喜欢的题材。
挑断脚筋
环首绞刑
看到这种画,不要被西方人的恶趣味惊到,因为洋人买它们可不是为了满足变态心理,而是想一睹东方大国的尊荣,满足自己对神秘东方的幻想。
绘有中国人物和西方风景画的外销画
对当时的欧洲人来说,中国是一个充满神秘和传奇色彩的国度。商人和船员梦想着去富饶的东方卖掉货物,换回精美的工艺品和茶叶丝绸回到欧洲倒卖,以此发一笔横财,走上人生巅峰。洋人建造出了大型船只,装满自以为畅销的新产品和欧洲特产,运往东方。虽然那时候欧洲的旅行家能进行世界远航,商人们也可以来中国做生意。但这样的远行,至少要个一年半载,不是所有的欧洲人都有机会远渡重洋。当回到欧洲,商人和船员既带回了新奇的玩意儿,也带回了奇闻和赞美。
通过游记之类的文字想象,永远不如图画感觉真实。在没有照片的时代,绘画成了洋人认识中国的首选。商人和船员会让中国画家绘制很多符合西方口味的外销画。它们材质多样,有油画、水彩画,也有工艺复杂的玻璃反画。当他们返回时,这些画作将跟随整船的货物一起到达欧洲。
绘有仕女的外销画
这些表现风土人情的画作,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东方的好奇心,外销画成了当时欧洲人眼里的香饽饽,购买和珍藏的客户遍及商人和贵族。奢侈品的制作过程是欧洲人喜爱的题材,尤其是在欧洲最受欢迎的丝织品、茶叶和瓷器的制作场景图。
采桑
丝绸制作
制茶
可惜,这些图画跟真实还是差了一大截,因为活跃在广东的这些画家,可能从未离开广东,甚至从未见过真正的制作场景。
你一定会问,那他们怎么画出来的?
别忘了,中国画有一大方法是“摹”。尤其清代,临摹仿写古代作品是备受推崇的一种作画方式,受到从小学习国画技艺的外销画家们自然也不例外。外销画家会借助前人和洋人带来的风俗画、人物画、艺术复制品,来一个挪用和修图,就成了外国人喜欢的“采茶图”、“农耕图”、“采桑图”。它们看似写实,却很少写实。国画和西画一大不同点,就是不强求写实。若去看看古代帝王妃子的画像,你会发现他们表情几乎相同,动作也异常地相似,就像一个模板里出来的。
林呱大宫女仿作
清代外销画西洋风格的外表下,是中国艺术的魂魄。外销画家大多只受过短期的西洋画技法训练,创作的笔法还是会用到中国画的技巧。中国画因为作画工具材料的原因,几乎都是下笔无悔,不可修改。这种经验,让许多外销画家可以迅速准确地落笔,线条流畅,画面构图和谐,甚至比欧洲画家的作品更精美。他们的作品具有微妙的神韵,产生了不同于欧洲传统绘画的味道。
林呱 帕克医生
200多年的英国“马葛尔尼使团”成员约翰·巴洛这么形容外销画家:
“他们模拟自然界艳丽色彩的本领无人能及……欧洲彩色印刷画送到广州,被他们复制得相当逼真。”
女子像 外销画
女子像 西画原作
外销画代表了西方曾经对中国的憧憬,也是中国人学习西洋画的印记。然而历史总是向前发展,随着照相机的发明,外销画的记录功能被替代,世界的格局变化也让西方人对东方的神秘憧憬日益减少。风靡一时的外销画,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外销画上的西方商人和中国官员
描绘伍秉鉴的庄园的外销画
这段承载了中国西洋画历史开端的作品,因为多在国外流通,曾一度被国内忽略,关于它们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