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广岛
【德】麦考·帕默 著
郎伦友 译
第一章
为什么怀疑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轰炸?
它与原子能无关。
——沃纳·海森堡
一颗原子弹在广岛上空引爆标志着“原子时代”的开始,这不是一个不可置疑的历史事实吗?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这么说。然而,也有那么多人是不相信这点的,至少从一开始就有人拒绝相信;他们之中有顶尖的核物理学家,包括沃纳·海森堡。【2,116页】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和全世界的人都相信了,这个说法是真实的。为什么还要怀疑这件事呢?
原子弹的故事无疑是令人深感吃惊的成就。原子裂变的原理是在1938年才发现的,当时还没有办法把裂变同位素铀235 封闭保存起来,铀235(脚注1)还只是天然铀中的微量成分,而这种同位素必须在几乎绝对纯的条件下才能制造原子弹。即使高富含量的铀235很快就成为了可能,人们首先可能想要研究的是它的性质和性能,然后才能运用这个新知识去设计新型的炸弹,最后还要试验这个炸弹。这个过程应该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实际上,相当初级的试验直到1944年才开始。物理学家莫顿·卡马克从大学一毕业就参加了“曼哈顿计划”。他写道:(脚注2)
我参加了一次试验,在试验中,把装在塑料袋里的铀235放入一个装有碳氢化合物的球体里,目的是只使用反应产生的中子而不使用放射性原子来测定临界设置。------铀的投放数量逐次增加。在最后一次投放中,中子生成的速度非常快,使塑料袋熔化了。------幸运的是,我们都没有被杀死。
这个简陋的试验程序和错误做法与我们头脑想象的场景有一定的差异。在那样的场景中,天才的理论家们眉头紧锁,根据基本原理推断准确的临界质量和爆炸时间的进程;设备只有粉笔和黑板,还有世界上前所未见的最大的咖啡机。然而在这次冒险试验仅仅一年后,美国人的独创能力就大获全胜:第一枚铀弹,事先连一次试验都没进行,(脚注3)就一路顺风地把广岛夷为平地。这听起来真的是活灵活现,更确切地说这不就像好莱坞大片吗?
当然,这个问题不能靠望风捕影去解答,只能用证据说话;这就是我试图在本书中去做的。在进一步探讨之前,我应该指出,摆在你面前的这本书并不是第一个主张广岛的“原子弹”是冒牌货的。最近出版的一部著作《死亡对象:核武器爆炸骗局》【1】做的就是同一件事情。这本书比我的书更明确,完全不承认是核武器。它的作者中田晃男(显然是笔名)声称是一个应用数学专家,并且自己已经完成了广岛和长崎炸弹的计算机模拟设计数据,这个模拟设计表明这些炸弹不可能有这样的作用。但他没有描述这些计算的细节:
虽然我能够用科学的结论推翻整个正统的学说------不幸的是,由于陈旧的美国国家安全法------我不能公开出版这本书。于是我退而求其次------就是编译大量的间接证据。
中田把他发现的证据经过归纳,得出结论:原则上讲不可能是原子弹。他肯定地提出了充分的论据证明,系统性的造假远不止广岛和长崎。我极力推荐这本书。但是我在我的书里采取了一个些许不同的方式:不是完全运用他的方法去讨论核武器问题,我没有能力那样做。(脚注4)我将聚焦在与广岛和长崎有关的科学和医学方面的证据,进行更深层次的考察。这个发掘既不是取代,也不是重复中田的著作,而是对他的研究进行补充。
除了一些普通的著作,其中几本我不愿意称之为“非小说类”书籍,这本书的资料来源主要是科学书籍和同行的评论文章。所有这些资料都是可以公开获取的,值得认真参考的。在这一章里,我将筛选一些证据;对每个主题进行这样的介绍,其余的将在后面的章节里进行更长篇幅的处理。
【脚注】
1,关于同位素的概念和表示符号在2.1节中有说明。
2,引用的资料【3】来自一个网站,该网站支持官方的说法。我无法把它与卡马克的其他著作联系到一起。尽管如此,我暂且认定它是真的,因为这与他的履历相关,而且该书的写作风格生动而又精确,是这位科学家在回忆录中的特点。它包含一些其他方面的记述,那也许会使你惊喜——非常值得一读。
3, 在新墨西哥州进行的“三位一体”爆炸试验,据说用的是一颗钚弹,与投在长崎的相似。
4, 然而,我要特别指出,不管广岛和长崎的炸弹设计的可能性是否存在,我认为核爆炸在原则上讲是可能的,后来的炸弹试验也确实进行了。在该文献【4】中是否真实地描述了这类炸弹的设计、爆炸当量和用作武器的可行性,这不是本书准备进行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