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邑

中国新闻事业编年纪事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独具情趣的万圣节

(2020-11-01 13:01:46) 下一个

 

郎伦友

   

    10月31日是西方的万圣节。对我来讲,是头一次听说万圣节,当然也是头一次过万圣节。

    在万圣节来临前的半个月左右,我就开始发现许多人家在庭院里摆出了大南瓜、麦秸捆,在门廊里挂出了令人恐怖的“骷髅”、幽灵、女巫、海盗、黑蝙蝠、蜘蛛网之类的饰物。问过女儿之后,才知道快过万圣节了。在加拿大万圣节不是公共假日,因此我没有在意。

    然而,在万圣节即将到来那一周的头两天,LINC班老师安排的话题就是万圣节。我们在学英语的同时,也学到了不少有关万圣节的来历、习俗方面的知识。

    对于这个源于欧洲古老传说的节日,我们华人理解为类似中国的清明节或农历七月十五。但老师却告诉我们说,其实这是一个儿童节。在中小学校,各个班级都提前两三天开始准备万圣节的活动,也像各家各户那样,用那些在我们看来很可怕的东西把教室装饰起来。万圣节那天,学校基本是不上课的,各班都是开节日party。当天晚上,孩子们可以穿着怪异的服装,戴上吓人的面具或画上稀奇古怪的鬼脸,小的由家长带着,大一点儿的可以结伙,去有南瓜灯的人家里讨要糖果,有的学校还利用这个节日安排学生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CNICEF)募捐。

    我们这个LINC班的学员最大67岁,最小21岁,谁都不是小孩子了。但为了感受节日的气氛,也在老师的带领下,准备起万圣节party来。老师是伊朗人,信奉伊斯兰教,但她对西方的这个节日并不回避,事先准备好了布置教室的用品和给孩子们的糖果,和学员一起布置。她还特地准备了五个大南瓜,并教大家如何做南瓜灯。

    10月31日上午,LINC各班的party开始了。大家纷纷亮出了自己带来的特色菜、拿手菜,放在一起,共同分享。在国内,这种场合是少不了烟酒的。但在这里,这两样东西全免了:公共场所不能吸烟,酒后不许驾车。有几个学员还戴上了面具,画了鬼脸,像幽灵似地在教室里游荡,同大家开开玩笑,使得节日气氛更浓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个习俗,深感遗憾,都说,下次一定要戴面具或化妆。

    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讨糖了。他们带着面具,穿着怪异的服装,拎着小桶,捧着盒子,从一个教室走到另一个教室。大家纷纷递糖果,拍照。看着自己的糖果越来越多,孩子们高兴极了!突然有个孩子“哇”地哭了起来,原来她是被恶魔的面具吓着了。“赶紧把面具收起来!”经过一番哄逗,她终于平静了下来,接过糖果,天真地笑了。

    我们的小区绝大多数是华人和南亚移民,在各自的国家是不过万圣节的。但不少人家入乡随俗,同本地人一样过万圣节。不过,这些人家布置得不像本地人那样怪诞,只是在窗子里放上南瓜灯,在门口摆一些不丑不俊的玩偶,表示欢迎来讨糖。万圣节晚上,准备好糖果,等待孩子们上门来。

    我家属于入乡随俗这一拨的。女儿女婿给快满两岁的孩子也穿了一身小熊形象的衣裤,带着他去邻里讨糖,我和老伴留在家里负责接待。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门铃声也越来越密了。多数是十来个孩子一伙,也有是家长领着的,甚至是家长开车由远处来的。门铃一响,我和老伴就赶紧端起装着糖果的盘子去开门。“Trick or treats。”这句话从一个个面具后面吐出来。我说不了别的,一个劲地说,“Happy Halloween!”老伴就抓糖分给孩子们。有的孩子的面具和鬼脸挺吓人的,老伴说,“要是不知道这个习俗,一开门看到这样的鬼脸,真能把我吓昏过去。”

    小外孙讨了十几块糖,就回来了。讨糖不是目的,只是让他去感受一下他的第一个万圣节。还好,他看到那些幽灵之类的东西,并不害怕。看来,万圣节的活动也是锻炼孩子们不怕鬼的好方法。天太晚了,小外孙该洗澡睡觉了,孩子来的也不多了。我们收起了南瓜灯,再没人来按门铃了。

 

    来年,我们的万圣节一定要让小外孙玩得更快活。

(文:2007年11月10日写于于人村;图:2020年10月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