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悲戚中的高考)
对于轴如梭的死因,屠村人议论纷纷。最后的定论是母亲天黑回家时失足掉进了深谷。除了屠花,屠家其他子女也这样想。
直到大学时,屠花才告诉了屠兵他们父亲在月城的所为。
自那以后,屠兵的脑海里无数次地浮现出,母亲一个人站在那座吊桥上的情景。
母亲聪明过人,又心思缜密,她也许早有预感,只是不愿相信。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开心快乐着,就是因为相信着根本不存在的事儿;又有多少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就是因为不相信自己真实拥有着的东西。
当被别人当面证实自己穷其一生爱着一个假象时,屠兵可以想象母亲当时是何等的绝望。
那个年屠家过的极其悲凄。
在以往,年前的那几天,都是在母亲轴如梭的带领下,全家参与的大扫除,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并贴上鲜红的门联,喜气洋洋。然后是准备过年的食物,蒸煮,烹炒,煎炸,那诱人的香味直飘左邻右舍。但这一年,门上、门框上都是黑白相间的丧联,一片压抑。屠兵姊妹们想着母亲,不时掉泪,也没有心思收拾着过年。
就连最热闹的初一,屠兵家也冷冷清清。屠兵甚至用被子蒙住头,不愿听到外面那劈里啪啦的鞭炮声。
没过母亲的三七祭日, 姐姐们和哥哥都不得不离开。屠兵因是高三,也已开课,但他坚决要过了三七再走。
那时只有屠水京和屠兵在家,屠水京竭力显示对屠兵的关心,他每晚都要给屠兵整整被子,早上都把早饭给摆到桌上,但屠兵想要的只是让他赶快离开。
轴如梭过世后,屠水京再也没有去月城。
屠兵返校后,还是一直混混沌沌。
高考临近,同学们都在拼命最后冲刺。但屠兵常常盯着书本发呆,他经常看到书纸上的湿痕,才意识到自己在掉泪。他本来就木讷内向,现在就更是整天不说一句话。只有他唯一的好朋友舒馨语有时会来找他,劝他几句,或者陪他一块落泪。
父亲屠水京也来过学校看过他几次,每次都带来一些好吃的。但这一切没有给屠兵带来一丝温暖,只是让有些同学吃了一惊,原来屠兵有这么一个看起来又年轻又英俊的父亲。
有些东西过去了就永远过去了。屠水京在屠兵的记忆里已经定格,屠兵觉得,他和父亲的关系不会再改变了。
高考时,二姐专门请假回到高县为屠兵打气,三姐每天都做屠兵喜欢吃的饭菜送到学校,大姐和哥哥也打来电话给屠兵鼓劲儿。
屠水京正忙着他自己的婚事,好像是把屠兵高考的事儿给忘了。
考试的前一天晚上,屠兵的许多同学都紧张得睡不着觉,屠兵一点也紧张不起来。他还是像平时一样,躺下后,胡思乱想一会儿便睡着了。
初夏的熙风吹过,细小的楝花漫天飞舞,母亲轴如梭在楝树下一边洗着衣服,一边哼着欢快的小曲,屠兵突然觉得自己身体越来越轻,越来越轻,最后他也随着楝花在空中飘了起来,母亲看着他,笑了,屠兵在天上飞舞着,那感觉真是美妙!“屠兵,屠兵,快起来!”屠兵的梦被一脸紧张、睡在他下铺的石礁摇醒,“你这人心真大,马上就高考了,还在大睡。”
考场里屠兵出奇地清醒,只是思绪有些混乱,很难聚精到考题上,不过他最终还是设法坚持着把所有的考题都做完了。考后他心里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自己考的怎么样。
尽管考分无法估计,在姐姐们、哥哥和大舅的一致建议下,专业却很快地锁定到了医学。
母亲在世时,曾多次说让屠兵学医,特别是在一年前姥爷去世时,看着大舅的无能为力,母亲说:“病儿,你学医吧!好好学,将来成为一名比你大舅还要高明的医生!”
屠兵记着母亲的话,所以也没有犹豫就选了医学。
高考后,屠兵回家见到了自己的继母陈思思。陈思思是乡里的民办教师,身材苗条,面容清秀,因为找对象时挑三拣四,高不成低不就,一晃就过了30岁。陈思思倒像是一个很有教养的人,屠兵并没有对她多反感,只是想到母亲辛勤经营的房屋院落即将成为他人的家园,心中充满了不悦。
他在这个他生活了18年,有无穷无尽美好回忆的院落里徘徊了一阵,便离开去了县城三姐家, 就是三姐和现姐夫池凹的家。
两年前,曲家知道小鱼儿的存在后,当即就把三姐屠花从他们家赶了出去,结婚不到一年,屠花就和曲高离了婚。
在母亲轴如梭的劝说下,屠花又和池凹结了婚。
屠花和池凹的家是一个很小的两室一厅,在城东关,离市中心很远。周边几分钟就能走到田野里。每天吃过晚饭,他们都出去到田间地头散散步,也满悠闲。小外甥小鱼儿顽皮可爱,也给屠兵带来了不少乐趣。
发榜是在一个月后了,那天,屠兵很是不安。屠花让他在家等着,自己去学校看分。那一个小时的等待里,屠兵觉得相当煎熬。
高出了本科线足足30分!虽然在屠家这是个相当低的高考分数,但对于经历过这一切的屠兵来说,已是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屠兵的第二志愿的通知书很快 就寄了过来。这是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医科大学,只是象中原众多的古城一样,昔日的风光随着中原经济发展的滞后,都已随风而逝。
开学时,父亲和陈思思一直叨叨着要去送他,屠兵坚决地拒绝了。哥哥也已开学,但他想回来送屠兵去学校,也被屠兵拒绝了。池凹说有朋友可以找个车送他去学校,屠兵更是一口回绝。所幸他的好朋友舒馨语也考到了同一个城市的学校,开学时间相同,最后他们俩结伴坐公共汽车去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