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

未知有物,井底草翁
正文

一眼千年 —— 讀顏崑陽先生《反思批判與轉向》

(2023-05-26 15:00:29) 下一个

 

一眼千年 —— 讀顏崑陽先生《反思批判與轉向》

 

南山

 

這是顏崑陽先生關於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之路的一本書,書名叫「反思批判與轉向」,說起轉向,是不是大家和我的感覺一樣,剛一開始讀書中前兩篇文章的時候,感覺自己腦子不夠用,讀得「暈頭轉向」,我想老師寫文章的目的不是讓讀者「暈頭轉向」吧,我極力控制自己,心想顏老師這本書肯定只有一個方向,定下心來之後,很快發現了那個神秘的方向,用四個字概括就是「繼往開來」,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之路就是繼承傳統,開創未來,有了這個方向之後,剩下的內容就很輕鬆的讀完了。

 

為什麼要反思?「五四以降,『個體意識』獨出於『群體意識』」,我們處在這樣的歷史時間,承受著西方文化,科技各個方面的衝擊,以西馭中處處可見,甚至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也要按照西方的標準,老師在書中提到「學術殖民」和「自我殖民」的概念,「受殖民者只能馴服地依照殖民主所制定的種種規則去言行,或許有些人在殖民主的『權力霑余』之下,還頗甘於『自我殖民』哩。」當今社會的現實中,學術殖民,自我殖民的人何其多,能堅持傳統的人何其少,怎能不讓人反思?

 

為什麼要批判?因為當前人文學術研究有很多弊端,大到權力的乾預,小到個人向現實妥協,我簡單列出書中幾段話:「《莊子天下》所說『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人文學術之弊卻正好是在於未得『博通』基礎之前,就提早,過度分工專業化」,「大多數自認飽食專業知識的高學歷人士,都服膺『識時務者為俊傑』之明訓,逐『利益』而居的『城市遊牧』心理,使得諸多人士遇事經常無所堅持就輕易向『現實』妥協。」風之善在於規勸諷諫,詩騷以來,莫不如此。揚善抑惡,萬古一揆,只有批判,才能進步,面對當今越來越多的人「遠傳統」,顏老師是多麼的痛心疾首,「『士』之所以為『士』,卻在於他能洞觀預判,先『自覺』而超越時『勢』,然後由觀念醒豁以『覺』他人」,我想顏老師批判的動機即在於此。

 

為什麼要轉向?「近些年來,我所關懷的問題之一,就是到現階段為止,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仍然停滯在消費西方理論的『外造建構』語境中。很多學者習於方便的借用西方理論,以詮釋直接的研究對象,故而常見扭曲文本之義、削足適履之說」。「不套用西方的理論,找出中國詩歌內在要素的結構性關係與變化性規律而構造其系統,我們稱這為『內造建構』」,至於如何轉向,方向在哪裡?老師書中有詳細論述,我就不多說了。

 

顏老師是一位跨時代的學者,「每一位學者都是在特定的歷史時間位置上存在著,一個學者站在他的歷史時間位置上,應該提出前行學者所沒有提出的問題,而相應的給出前行學者所沒有給過的答案」,以老師的聰明才智,完全可以不用這麼辛苦作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就會舒舒服服過著世人都羨慕的「幸福」生活,在當今重理工,輕人文,重物質,輕思想的年代,顏老師堅守著中國古典文學這片陣地,任它風雨雷電,人單勢孤,老師把『學術』當作他的宗教,「將『學術』 這樣東西從我身上抽掉,其實『顏崑陽』三個字便很貧乏,沒有太大意義。」如果沒有堅強的毅力和崇高的信仰,能一直堅守在當今社會「乏人問津」的陣地,何等的孤單無助,這時我想起了異族統治時期的元代,那些在民間默默傳承古典文化陣地的黃公望,倪雲林,吳鎮,關漢卿等等前輩,沒有他們的堅守,古典文化陣地就會失去一大片光輝,不知不覺,老師已經進入到這些前輩大師隊伍中了。

 

「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其實我覺得老師是位真正的智者,因為老師知道中國古典文化中的陰陽轉化,否極泰來,生生不息之道,他看到了千年之外,千年之後,當今之世的「王侯將相」都已灰飛煙滅,不知所蹤,而老師的「學術思想」還會鑠鑠發光,就好像封面的這張照片,老師那溫柔的目光,感覺已經穿越到了未來的千年之外!

 

寫於癸卯夏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