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蛛丝马迹
“司令长官,有个新情况。”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安达二十三中将快步从门外走入。“参谋部情报课最近发现,时不时有个强电波信号,频繁从正北~远方传来。”
“正北?那一直是没有敌情的方向嘛……有多远?”
“尚未确切测定。不过已派出侦察机,在400公里半径范围内搜索,仍然无所发现。”
“400公里?……那已是荒漠和草原啦?”冈村满腹狐疑。
“能够拥有电台之单位,即在我皇军也是联队级以上。无人地带,供养不了这种规模の大队伍……”
“莫非,是露西亚~苏联人在搞名堂?说起来,它自顾不暇嘛。要是那样,倒可以不予理睬。”
“哈依。但还有其他迹象。平绥路以北,黄旗海一带荒凉地段,发现一些可疑的、卡车驶过の痕迹。显然遮掩过。经辨认~决非皇军卡车。”
“哪尼?真有人搞鬼?抓紧调查清楚!”
“是否派出搜索部队?”
“让驻张北的加藤旅团和蒙疆军,各派两个骑兵大队,沿可疑痕迹搜索。弄个水落石出!”
“哈咿!”
“蛛丝马迹,路远人稀……让他们注意辎重保障。同时总部这边,也要继续空中侦察。”
“哈咿。但是长官,本方面军没有远程侦察机。”
“与中薗盛孝中将联系。请他派1架三菱百式,过来配合。”
135) 山谷静思
华盛顿以北66英里。马里兰群山,香格里拉别墅。
这是建筑在蓝山城的一所40年代风格、有4个房间的俭朴山庄。最大的奢侈是有个总统专用浴室。周围林地里还有些供秘书、电讯、情报人员使用的篷屋。
更远,则是海军陆战队警卫队的营地。
罗斯福总统坐在纱窗前,眺望着幽静的卡托克庭山谷。秋天的山谷里一片色彩绚丽的景观。
他自问:看山和看海,心情有何不同?德拉诺外祖父讲过的东方成语中有一句:“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按这个划分,自己属于后者吧?还是兼而有之?……对于一个行动不便的人来说,风景和大自然都比对于常人显得更加可贵,而难以企及。那么何时才能摆脱世间烦恼,寄情山水之间,专注于生活呢?恐怕永远不行。障碍来源于自己,来源于那种对操劳和支配的热衷。
和半年前看海的心情相比,罗斯福已摈弃了那时烦乱的思绪,而致力于行动前的缜密斟酌。他现在感到思路清晰。
【火炬】将在非洲点燃。毋需担心,简单的力量对比就可预知结果。
太平洋上,尼米兹的【了望台行动】已在血雨腥风中扳回了一局;接下去还有【燧发枪行动】……
再就是他的卡尔迅。【后羿射日】计划颇具吸引力,而且代价很小。罗斯福庆幸自己的选择。
这么说,春夜里,那颗暗淡的红星,真的要放出些光芒了?
136) 殚精竭虑
唯一苦恼是:要不要通知蒋?
总统特使柯里博士回国后,8月24日报告说:
“我们目前有难得的机会,对中国乃至亚洲施加影响。充分支持蒋介石,完全符合美国利益。”
为了使蒋满意,这位负责援华租借物资的官员,小矮人劳克林·柯里博士甚至提出:召回史迪威和高斯大使!而对于最合适的驻华大使人选,他推荐了他自己。
“史迪威甚至把那座黄山别墅叫做‘花生米的贝希特斯加登’!等于把蒋大元帅比做希特勒!”柯里告了状。
罗斯福接受了柯里的观点。史蒋之间,确实存在性格差异而孕育的潜在冲突。在平时尚可容忍,但若导致了战局危机,总统本人~而不是别人,要受到“用人不当”的指责。
陆军部,在史迪威强烈要求下,赞成向中国提供租借物资时附加条件。但罗斯福反对这样做。他不喜欢斤斤计较。尤其认为:硬逼着一个遭受围攻的盟国答应某些条件,未免胸襟狭窄。
他以一贯的乐观口吻写信给柯里:
“我不得不认为,局势的进展,取决于任用什么人,而不取决于制订何种战略计划。”总统很愿意考虑更换人员。
然而当总统授意柯里~去试探陆军部,对更换史迪威的态度时,却碰了一鼻子灰。※
“你在中国呆了多久?”马歇尔问话时脸色阴沉。
“两次啦!有5个星期呢。”柯里回答。
“而史迪威~是500个星期。”此后马歇尔一言不发。
柯里悻悻而归。是啊,100倍的差距。10余年的中国阅历。这方面,谁比得了史迪威呢?
史汀生的态度更直截了当。74岁的老资格战争部长实际上是个比马歇尔更热情、更坚决的“史迪威支持者”。
他毫不客气地指出:“我们需要的是胡椒,而不是蜜糖!”部长引用了这句著名俚语。他坚持认为美国驻华最高代表,必须是个骁勇善战的将领,而不是某个油嘴滑舌的外交官。
137) 别无选择
就是说,陆军部在蒋史之间的选择上,有明显倾向性。这使总统忌惮~他不能得罪这些军队首脑。
孙科本人也曾对美国官员说过:“如果美国径直通知蒋某,而非事先征求他的意见~说:已决定援助中共和抗日游击力量,则反而会迫使蒋和中共达成妥协。”
这话不错。那么瞒过蒋,实施【后羿射日】会使他产生多大程度的离心力呢?……但反过来,知会了蒋,又究竟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呢?他直觉上感到是后者。
利弊难辨。终日掂量,反复权衡,殚精竭虑。罗斯福想,生命,就在这种踌躇中流逝。
……要不要通知蒋?他继续苦恼着。
白宫会议上,史汀生和马歇尔意见明确:重大作战行动,必须短期严格保密。而海军由于不参与,金就没有明确表态。但嘟哝道:杜利特袭击东京时,因为要在中国沿海降落,于是预先通知了蒋,结果被他反对~担心浙江遭报复。
总统顾问~沃森将军,主张适当通报重庆,以免总统信誉受损。但阿诺德立刻举证:重庆国府,封锁消息不严!混有奸细。其高层电报缺少加密措施,时常遭到敌方、也包括美方破译。这会危害即将实施的作战,增加无谓牺牲!
参联会主席莱希将军则说:成功后再向蒋热烈祝捷也不迟嘛,而且两全其美……但,若失败呢?
冷场片刻。马歇尔缓缓道:那么,将由我个人,承担全部责任。理由是~参谋长“背着总统,进行了一次不恰当的军事冒险”。马歇尔愿意为此而引咎辞职。
但没人会批准。谁都知道马歇尔无可替代。早有人窃窃私语:总统离不开两样东西:轮椅和马歇尔。
可既便如此,蒋大元帅会相信吗?结论是:信不信无所谓。战争的逻辑,使各方别无选择。除非这一仗不打。但不打,半年来美国对华北的这番努力,就失去了意义,而且会受到国民谴责。
综合各方面因素,马歇尔的主张也算唯一可行的方案了。
好啦,反对党不是一直攻击总统狡猾么?还举出确凿证据~例如,他对财政部长摩根索那句告诫:
“永远不要让你的左手,知道你的右手在干些什么”~因为世上从来没有让各方都满意的决策。
霍普金斯建议总统:下个月共和党领袖~威尔基访华,可以委托他,对委员长做出当面解释。
那时正是中华民国31周年庆典。届时,美国将有隆重表示。
138) 纷至沓来
华盛顿。陆军航空兵司令办公室。
4月份杜利特完成东京使命之后,哈瑞·阿诺德将军就产生了“以中国为基地,轰炸日本”的念头。
为此,他还主持制订了一份代号为《哈普罗》的实施计划。只可惜,浙江那些机场,过早地被日本人破坏了。
就是说,上帝该补偿一点机会?阿诺德耿耿于怀的是:虽然杜利特干得很出色,日本却一直嘲笑~那只是个“小意思”(do little)。这很刺激他的胃口和自尊心。
几天里电报纷至沓来,使他亢奋。马歇尔转来“卡尔迅/泰勒指挥部”的第2份作战建议是:
据苏联提示情报:日本关东军航空兵核心基地守备松懈。其防空队调往南洋。我已侦察核实。机会难得。
建议:速派精锐航空兵,对满州空军基地实施突袭!以剥夺日军制空权,从而保障我方空运计划顺利。
~卡尔迅、泰勒,纳兰-香格里拉,9月9日
第3份电报是敌新京各机场兵力部署、配置和布防状况。
第4份电报:
我基地准备就绪。油料弹药一应俱备。近日华北属于季风区副高压脊控制稳定期,上弦月。敌对我意向无觉察,3个主机场内排列数百架飞机。~卡尔迅、泰勒,16日。
阿诺德脑海里,出现了12月7日瓦胡岛机场的早晨……
再看史迪威电报:
已命陈纳德航空队,加大华南空战力度,吸引南方日军航空兵力。华北各地航空图纸备妥。并派专人赴成都,落实场地及油料事项。~史迪威,加尔各答,19日。
再看杜利特电报:
我部奉命追加轰炸机两中队,今抵达印度阿萨姆邦,与史迪威将军完成接洽。李梅上校已率第一波,飞成都邛崃机场。载油运输机于明日到达。请示:是否等待?此外,个人请求参战,深望批准。~杜利特,阿萨姆基地,21日。
阿诺德揉着因熬夜而红肿的眼睛,伏案亲笔起草:杜利特准将:不必等待。即刻起飞!执行3号方案。你本人亲自带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