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长篇战争小说《另一种历史》第9期

(2020-07-26 14:22:27) 下一个

(视听版:https://youtu.be/wep53yzdnZQ?  )

 

37)     蒙古分析

卡尔迅瞄着那空泛大色块,好一阵琢磨:“嗯,蒙古。可它是中国的,还是俄国的?或者是独立的?”

“埃文思,你我都曾是外交官。别忘了30年代国务卿史汀生著名的‘不承认主义’。不论对自称独立的满州国,还是蒙古国,或日中之间签订的所谓《二十一条》~美国都是这个立场:不予承认!在美国政府眼里,它是中国领土!”

卡尔迅大笑,凑近地图仔细观察。“乔,你是对的!看这儿还有条铁路,从苏联赤塔到蒙古的巴颜图门。一条现成通道!”

“应该是1939年,哈勒欣河~日本人叫‘诺门罕’那次武装冲突前建造的。应该还有窄轨的一段,向东通向前线。”

“那次日本人吃了亏。”

“可惜,当时我奉调回国,到第3旅任职,不了解详情。”

“这件事我知道。1940年初我第4次来中国,日本报纸还在吹嘘胜利。可实际上日军伤亡很不小~第23师团打残了。还损失了上百架飞机。那以后它不再轻举妄动。”

“所以埃文思,只要肯动脑筋~并敢于深入实地,我们给中国运武器的道路,就不会是唯一!”

 

38)     期待远东

卡尔迅点头。佩服这位前辈将军的阅历和思路。想起了马歇尔一句评价:“他的头脑,比我所有的将军都更机敏些。”

史迪威继续分析:

“存在的问题是:斯大林拒绝了英国外交大臣艾登的要求,不肯对日本宣战~他们害怕两面受敌。”

“是的。苏联是否同意经过它的领土,向中国送物资呢?”

“嗯哼?可直到几个月前,苏联还把大量武器~包括战斗机、轰炸机和坦克~这样的重武器,运到兰州,交给中国人。他们很希望,也很乐于~以中国来消耗日本。”

卡尔迅击掌:“我想起来了。不止武器,还有参战人员~特别是派来的一大批俄国飞行员。”

“1938年春,陆军部命令我专程赶赴兰州,实地调查这情况。我辗转到那里,了解到苏联飞行员已成批参战~用志愿队的名义。比陈纳德志愿队人数多了两倍。”

“好吧,假定那条路可以运。可是乔,难道日本人不会拦截这些运输船吗?”卡尔迅有所发现,指地图。“你看,船队到达苏联远东,必须穿过那几个日本海峡。”

“这个嘛,来华前史汀生部长就告诉我,货船挂苏联国旗。日苏签有和约,担心激怒对方,所以并不拦截。这样挂旗的美国船已有120艘。”※ 据《苏德战争1941-1945》[英]艾伯特·西顿著

“原来如此!看来日本对它的德国盟友并不忠实啊~这些东西是运过去杀德国人的。”

“反过来,3年前还有几十名德国顾问指挥中国军队,对日本大规模作战。1938年我去台儿庄战场观察,见过李宗仁和首席顾问法尔肯豪森将军~当时他正因为蒋不肯听从他‘乘胜追击’的建议,气得狠命揪头发!哈,即使现在,中国人仍使用德国枪炮和钢盔。”

“世界真奇妙啊乔。一切联盟,都有缝隙。我也知道蒋的军事顾问团长一度就是‘德国国防军之父’汉斯·塞克特将军。”

“连德国人替中国设计的南京防线,也叫兴登堡防线嘛。”

“所以很多结盟就是一种交易和利用。这么说,日本不阻拦向苏联运送那些杀德国人的武器了?”

“你觉得,日本发现其中一批武器~哪怕一小批被用来杀它自己,它会怎么办?”

“恐怕,它会切断这条航线,乔。”

“冒着对苏联开战的风险?”

“是的。它现在不可一世。”

“那么,艾登大臣的目的就达到了。”史迪威狡黠一笑。

“噢?乔!原来你也是个军人政治家呢。”卡尔迅笑。又问:“可怎么说服苏联人同意过境转运、并守约交货呢?”

史迪威意味深长地眨眼:“放心埃文思。你的总统会有办法的。”

他用重音说了“你的”这个词。卡尔迅明白史迪威想必知道自己使命的来由。一定是马歇尔将军对他有所暗示。

“总统?不也是你的吗,乔。”卡尔迅回敬。

“上帝啊,可我是个共和党人。哈哈!没投他的票。”史迪威顽皮眨眼,毫不掩饰对总统的偏见。……思绪渐渐纷乱。困倦和寒气袭来。卡尔迅拉过毯子,在狭小的机舱座椅上,沉沉睡去。

 

39)     重庆日记1

重庆。牛角沱。入夜,卡尔迅换装、戴墨镜,乘车潜入市区,住进一家美军征用的、不起眼的小旅舍~不能去使馆,那里熟人多。

旅舍是座小白楼。按照史迪威安排,他将在这里会见一位“外蒙古问题专家”。卡尔迅知道,那其实就是蒋委员长的美国顾问~拉铁摩尔博士。他对此怀有期待。几年前从埃德加·斯诺那里多次听到这位学者的传奇故事。而且俩人还彼此知名。

欧文·拉铁摩尔是这样一个美国人:出生于华盛顿,不满周岁便随父母来到中国。1928年在哈佛大学进修,30年代在中国完成了《满州:冲突的温床》等一系列颇有预见性的论文,成为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这个会见地点本身,也给这次见面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卡尔迅在日记中,记录了这次会见:

1942年4月15日,星期三,阴雨

腊戍飞重庆4小时。机场却等候5小时。

晚上9:00接通了电话。拉铁摩尔的“委员长顾问”头衔是由罗斯福亲自提名。但他与总统本人并不认识。这使蒋颇为失望,但由于他可以听懂宁波方言而无障碍地与蒋对话,又使蒋满意。这是以前埃德加闲聊时介绍的。他称呼蒋为“总司令”,蒋则称他为“欧文先生”~而不是拉铁摩尔先生。这很好玩。

重要的是,拉铁摩尔是一位有名气的徒步历史学家。他曾几次到访蒙古,也曾亲身在中国的“西域”旅行。他的著作《中国腹地的边疆》一书,使他被公认为最了解中国北部边境的唯一美国人。电话中,他说他中等身材,微胖,戴眼镜。

此外,拉铁摩尔1937年6月在延安,会见过毛泽东。和我一样,也是斯诺帮助联系的,但是比我早了一年。我们已约定明天上午见。我有点等不及。可惜感冒找上来~重庆雨天真冷,一路也过于疲劳。好吧早睡。

 

40)     重庆日记2

1942年4月16日,星期四,阴,雾

今天确定了重要原则。拉铁摩尔值得尊敬~富于洞察力。他认为在这场世界战争中,中国将扮演的角色,比多数人所想象的更加重要。这与我看法一致。

但他明确说,不要指望总司令赞同我的计划。皖南事件后,蒋不会再次批准我去北方的申请。“即使罗斯福本人直接施加压力,也不可能很快获得同意,至少要等很久。”他说,中国的情况远比我想象的更复杂……这也与我事先判断一致。

但等待,就意味着美国要多付出代价和鲜血。于是我们重点探讨了第2套方案:如何绕过麻烦。

关于他和蒋的关系又得知一些细节:拉铁摩尔不必上班,只是必要咨询时蒋才来预约。此外是传递与白宫的电报往来。他很清闲,他的宁波方言,得益于幼年时的浙江保姆~这是与蒋沟通并成为顾问的天然条件。他曾专程考察过滇缅公路,并及时提出了“防止被切断”的警告~不幸,这已成现实!他还建议美中正式结盟~也已成现实。这都证明了拉铁摩尔的预见性。

对于蒋,他的准则是:“虽然我由罗斯福提名,但毕竟是蒋任命、并向他领取报酬。一个诚实的雇佣兵应忠于他的报酬”。

于是我担心地问:是否会把我的计划通知蒋?他明确表示:不会。他认为,用一切方法对日作战才是扶持蒋、也是扶持中国的最好措施,哪怕蒋事先不知道……我有理由信任他。

有意思的是,谈起延安和毛泽东,我们也有若干一致:

第一,同样是长谈一夜(斯诺也是。看来毛喜欢夜间工作。丘吉尔式的习惯?)第二,都认为他是个属于民众的人,一个智力超群、但显然具有农民血统的人。第三,都认为他具有潜在的、在中国掌权的可能。

午餐时,讨论中西餐具:筷子和刀叉。拉铁摩尔居然认为,由于活动手指更多的缘故,使用筷子会使人更聪明。我不同意。但由于没有研究,也就不争论。

至于会见周恩来,他将替我安排。蒋曾要求拉铁摩尔:除了他指定去拜访的要人外,不要主动会晤别人;但却默许他跟周恩来保持联系。这令我很惊奇!对国共双方,这或许意味着:一旦出现意外情况,他们有一条不受内部政治纠葛影响的联系渠道?是蒋的深谋远虑?周恩来与拉铁摩尔,在重庆交际场合多次见面。他曾问周:“你是否认为我做蒋的顾问~是浪费时间?”

周毫不隐讳地回答:“不,你的作用,在于维护统一战线。”

在天津长大的拉铁摩尔说:周是他的“天津老乡”。也是中共的一个窗口。重庆的中外人士,往往通过周来品评这个党。

既然他们熟悉,我的担心又减少一层。我与周恩来会面,最近一次已是1940年5月,孙夫人宋庆龄女士召集的、为了“工合”事业捐款的聚会上。

想起“工合”,令人兴奋。我的心飞回了埃廖特兵营。“工合”正是我提出的训练口号。这个词~gungho,意味着“同心协力”。蓓姬的朋友巴巴拉(语言学博士)说这是个发明,她将把它收进《新编英语词典》。上帝~我这个16岁参军的老兵,居然和词典这类文化玩意有了某种联系……※ 注:gungho一词,本意是路易·艾黎倡导并组织的中国“工业合作社”的缩略语。卡尔迅引申其含义,作为培养部队同心协力精神的口号。该词汇于40年代收入英文词典,并成为一部电影的片名。这得益于卡尔迅的引入和运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