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国之下的澳洲 (三十六)
老爸发烧,这医院去还是不去
老麦度过了一个焦虑的周末。周五晚上,在北京的二哥发来微信说年近90岁的老爸发烧39度,吓得我们身处三地的兄妹仨赶紧召开紧急家庭会议,讨论怎么办。老爸4月底因为吐了一口血,进了一次医院,尽管当时北京疫情形势向好,但所有进医院的人也都要做核酸检测,二哥说老爸身穿连体防护服,上个厕所都费劲,在急诊待了近三个小时,主要是排队等待检测,真正最后见到大夫,三句话就完事了:“疑似支气管破裂,回去观察,如果严重再来。”这次怎么办?现在北京疫情又反复了,送不送医院,送去了会有被传染的风险吗?本来老人就是易感群体,二哥已经打电话问了一圈,现在去医院如果有发烧症状,首先是去急诊做核酸检测,并且病人在检测结果出来之前不得出医院或转住院部,这意味着老爸要在人流多高负荷的急诊区滞留短则24小时,长则48小时。家庭会议讨论半天,感觉还是先给老爸吃点万能的莲花清瘟,物理降温,观察一下再说。周六周日老麦就一直提心吊胆,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二哥来电话。好像土法管点用,周六周日两天体温下降到36.5 -37.5度之间,但不太稳定,时好时坏,整个周末都是在送不送医院中纠结着。后来下定决心如果周一早晨起来还是37度以上的话,就去医院吧。今天一大早,二哥来微信说温度又降下来了,他问:送不送医院。这又纠结了,是不是还是再观察一下比较妥当。
本来在平常的日子根本不假思索的事情,在这个妖魔横行的时刻,我们犹豫不决,不知道没有当机立断送老爸上医院的做法是对还是不对,我们担心的是如果老爸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被送进医院后反而传染了新冠病毒,岂不更糟糕。武汉疫情严重的时候医院里的各种传染让人震惊和心痛,即使疫情已经平稳下来,医院也应该远离为上。前一段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一急诊科护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昨天皇家墨尔本医院急诊部的一名护士也被测出新冠病毒阳性。我们在致敬一线医护人员的同时也不得不为家人考虑,实在是心乱如麻。然后在这种非常时期,对我们这些海外华人,最着急的是不能在亟需回家看父母的时候买张机票拔脚就走,一想到这一点老麦就潸然泪下。
焦虑真是无处不在,个人在焦虑,以为抗疫已近成功的澳洲政府也在焦虑,维州前天新增49例,昨天新增75例,关键是不少病例还来源不明。新增病例令人意外的大幅增长让墨尔本成为了澳洲的北京。维州政府上周已经在病例高发区展开了为期十天的检测歼灭战,明天还将会决定是否要实行区域性封锁。防不胜防的疫情让人们无处可逃,能家里蹲的还是继续家里蹲吧。
受民众喜欢的澳洲国家保健医生 -联邦首席医务官墨菲教授(Brendan Murphy)上周五6月26日离职了,他本应在2月29日起担任卫生部常务副部长的职位,但由于新冠疫情在澳洲的爆发他不得不延期履新,这使得我们在澳洲疫情最紧张的三四月份在电视上几乎天天见到他和莫总并肩站在一起,应该说墨菲的敏感和睿智对澳洲抗疫决策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来默默无闻的墨菲教授因为疫情成了名人)
今日疫情数据:澳洲累计病例7764例,死亡人数为104例;全球累计病例已于悉尼时间2020年6月28日晚上8点左右,破千万大关,今天的数据是累计病例1015万,死亡人数破50万,美国和巴西成为全球累计病例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前两位国家。新冠疫情的爆发已经六个月了,不想见证这种屡屡破新高的历史的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见证历史,根据路透社的一个计算,6月1日至27日因新冠肺炎死亡的病例平均每24小时超过4700人,这相当于每小时死亡196人,或每18秒死亡一人。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上医院实在太提心吊胆了。
为你老爸的健康祈祷!
我家老爸老妈也是好久不敢去医院了,简单的病有请医生上门过一次,其它药什么的都是让亲戚去帮着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