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非洲的印象
作者:袁南生(外交学院教授、前外交官)2017
非洲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勤”“灵”“快”和“富”。
勤劳,是非洲人对中国人最基本的印象。确实,到非洲打拼的中国人,没几个懒的,为了赚钱,中国人什么苦都能吃。这在中国人看起来最简单不过的事情,对非洲人来说就是弄不懂。他们对中国人苦行僧式的工作态度实在无法理解,不知道中国人的快乐在哪里。只要是周末和节假日,当地人休息雷打不动,黑人商店关门了,白人商店关门了,印巴人的商店也关门了,只剩下中国人开的店子照样开门。中国人在非洲开商店、办饭馆、开工厂、搞工程,几乎都没有停歇,上班比当地人早,下班比当地人迟,晚上还常加班。
中国人在非洲吃的苦,在国内是难以想象的。大部分从事基建业的人,大热天在工地干活,一星期做满7天,一天十几个小时,最紧张的时候,早上5点钟天还没亮就开始干活,晚上11点天黑尽了才回来。下班回到屋子里——也就是集装箱里呆着,没有娱乐,每天唯一的乐趣就是算算挣了多少美金,孩子的学费还差多少,周而复始,如同机器。但若要让当地人加班,他千百个不愿意。在他们看来,发展和挣钱都不是硬道理,休闲、潇洒、快乐才是。不少非洲人对我说:“中国人很勤劳,很努力,这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非洲人缺乏的就是勤劳。”但他们说归说,佩服归佩服,却不会向中国人学习勤劳,不少人甚至认为这样拼死拼活地挣钱是不值得的。他们常常讨论这样的话题:劳动难道就是人活着的唯一目的么?闯荡非洲的中国人的快乐是什么?难道劳动是中国人唯一的享受?
灵泛,是非洲人对中国人非常佩服的一个特点。在非洲人看来,中国人赚钱不仅靠勤劳,而且靠灵泛。不少中国人在非洲以针灸为生,几根针,在身体上这儿那儿扎几下,疼痛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再辅之以按摩,就能生存,而且不算累,非洲人觉得这太神奇了。一些中国生意人在当地人眼皮底下,几年时间,靠做活生意、赚活钱,就由走路、搭公汽、骑自行车、骑摩托车,变成了开“凌志”,驱“宝马”,驾“奔驰”的老板。
高效,也是非洲人对中国人最基本的看法。许多非洲人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中国人在当地盖房子、开工厂的速度要比当地人快两三倍,甚至数倍。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馆新馆舍两年多一点就完工了,使馆司机巩博赞叹地说:“真是不可思议,这个工程即使10年完工,在津巴布韦也仍是速度最快的。”
富有,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新看法。以前,中国人在非洲人的眼里,是好朋友,也是穷朋友。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在非洲闯荡获得成功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不少人由小商小贩变成了大亨大腕,由打工仔变成了出资人。
让非洲人不解的中国人
为什么在非洲的中国男人不需要女人?这是非洲人最不明白的问题。中国男人实在是清心寡欲,这是非洲人的普遍印象。非洲人在性方面比较放纵,不少国家仍实行一夫多妻制,在他们看来,男人就是茶壶,女人就是杯子,一个茶壶从来就是配几个杯子,可很多中国男人在非洲只身一人,一待就是几年,身边没有女人,也不去找当地女人,实在令非洲人无法理解。一些非洲人甚至误以为,中国男人出国前打了一种特别的针,可以使男人在国外期间失去性欲。确实,在非洲,我们经常见白人身边依偎着身材绝好的黑妞,也经常见到健壮的黑小子挽着白人姑娘,红灯区里经常看到黑白皮肤的小伙子出出进进,就是中国男人最孤独。好在中国男人坚持一个绝对正确的说辞:“艾滋病,谁敢!”
为什么中国人不信神也不信教?
非洲人见中国人星期天不休息,也不去教堂,对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很不理解。非洲人认为,工作管人的生存,宗教管灵魂的归宿,工作赚钱是人生的过程,但不是目的。人生的目的是一种精神追求,人生的归宿是与上帝在一起。没有宗教信仰就等于灵魂没归宿,中国人不信教,那中国人的灵魂在什么地方啊?一个人要是没有灵魂,那怎么行呢?非洲人对中国人的一个印象,就是中国人没信仰。在非洲,到政府部门办事或到法院参加诉讼,都要填写一系列的表格,其中有一项就是要填写宗教信仰。
这让许多中国人为难,填写什么宗教信仰呢?共产主义不是宗教信仰呀,于是,中国人一般都空着不填。但不填又不行,他们会一个劲儿地问你,怎么空着,如果你说没信仰,他们就会追问:中国有教堂吗?你们难道不去教堂吗?只要你告诉他们你什么都不信,他们的反应就好像见到外星人,惊讶得连嘴巴都合不上。最后他们会说:“你看起来是个好人,但为什么不信教呢?”原来在他们的意识里,只有坏人才不信仰上帝,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大多数中国人不信宗教的事实。
为什么中国人什么都吃?
这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最大疑问。非洲人是根据对中国人日积月累的观察得出这个疑问和印象的。许多非洲人从来不吃猪杂之类的东西,至于甲鱼、乌龟、海参等,他们几千年来根本就不知道能吃。但他们认识的中国人不仅会吃这些,还吃狗肉、猫肉,这着实令他们觉得不可思议。一些刚来非洲的中国人,对当地的风俗习惯不够了解,如在埃塞俄比亚,驴和狗是绝对不能吃的,不知情的中国人吃了,使当地人感到不快,但有的中国人是明知故吃,这更令当地人颇有微词。
为什么中国人要拼命劝酒?
非洲人看明白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和西方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中国人大口喝酒,西方人慢慢品味;中国人不但自己喝好,还劝人家喝好,人家不喝不高兴,西方人是喝多喝少自便;中国人吃饭喝酒不时要敬酒,请客吃饭,只有一桌人时,大家会不时频频起立干杯;有几桌时,这桌那桌之间相互敬来敬去,敬到一定时候变成相互劝来劝去,最后是灌来灌去;中国人拼命劝酒时,难免伴以高声嚷叫,西方人则不同,他们总是把灯光故意调暗,在宁静中享受温馨。西方在非洲殖民数百年,非洲自然承袭了西方的酒文化,一杯威士忌不断加冰可以喝上几个小时。有时候,中国人没有入乡随俗,为了对当地人表示客气,也拼命劝当地人喝茅台、五粮液之类的烈性酒,多数当地人都很习惯。
为什么在非洲的一些中国人会相互告状?
中国人不像印度人、日本人、韩国人一样团结,这也是非洲人对中国人的一个印象。多数中国人在非洲靠开商店谋生,在同一城市开店的中国人,有的会因为竞争关系而大伤和气,甚至发展到势不两立的地步。现在,在非洲搞工程的中国公司多了,一个国家往往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为了承揽工程,中国公司不仅与外国公司激烈竞争,中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那些在税务、海关、移民、质检等部门工作的非洲人经常需要受理这个中国人举报那个中国人,这个中国公司指控那个中国公司的投诉。令人心寒的是,存在竞争关系的中国人在路上偶遇,甚至不打招呼寒暄,如见路人一样,虽然都离家万里,但毫无亲切感。其实,中国同行之间相互杀价、互挖墙脚,说到底损害的还是中国的整体利益,不仅恶化经营环境,还损害自身形象,得不偿失。
非洲人还期待中国人办事能与当地的法律和习惯接轨。非洲虽然整体上比世界其它区落后,但因受殖民统治的影响,非洲人办事一定要找出法律根据。不少国家仍沿袭殖民者带来的法律,现行的法律几乎都是从英国、法国原封不动照搬而来的。中国人来非洲,第一件事就是要熟悉这里的法律,这样才能避免经营过程中因违法而造成损失。合法的不一定合理,合理的不一定合法,两相矛盾时,非洲人往往选择合法,但不少中国人就会选择合理,有时甚至既不合法,也不合理。
此外,非洲人也期待中国人能更注意形象。非洲人已经对一些中国人的不文明现象非常反感。要知道,非洲人原始,但不愚昧;非洲人不富裕,但许多人承袭了白人的传统,如参加公务活动一定是西装革履,再穷再苦,衣服也会烫得整整齐齐,皮鞋擦得锃亮。非洲人朴素,但很讲礼貌,见人都打招呼,哪怕是陌生人,照样满脸笑容地说“你好”“晚安”。要是遇上熟人,见面时如果戴着帽子,一定会先摘帽子再和你握手。普通人遇到中国人问路,都非常热情。他们这种礼貌程度在国内我确实见得不多。但中国人把只跟熟人打招呼的习惯也带到了非洲,当非洲人主动打招呼时,不少中国人无任何反应,久而久之,他们遇到中国人就再也不打招呼了。
在一些公共场所,当地特意用中文在墙上贴出“请勿抽烟”的提示。我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机场候机时,亲眼见到几个中国女性在候机厅里吃葵瓜子,边吃边把壳扔到地板上,机场的黑人女清洁工真有涵养,尽管一面扫一面扔,她也毫无怨言,倒是周围的一些旅客,不时投来异样和鄙视的目光,当事人竟丝毫不觉不妥。在非洲,不时看到有中国人行车时把鞋袜脱掉,光脚晾在前挡风玻璃下,引起路人侧目。一些中国企业的员工理发不勤,衣服不烫,皮鞋不刷,碗筷用完后不及时清洗,地面不扫,桌子不擦,给非洲人留下不良印象——好像中国人都很邋遢。津巴布韦人几次问我:一些中国人为什么这么不讲卫生?
非洲国家总体上欢迎中国崛起,还希望搭上高速发展的“顺风车”,逐步摆脱对西方的依赖,但面对中非实力失衡,一些非洲国家将中国等同于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看法趋于务实,与过去相比亲近感下降,利益摩擦逐渐增多。对多数非洲人和中国人来说,两者之间目前毕竟存在地理、语言、传统、文化上的差异,只要这些差异存在,两者之间就会有一些看法和意见。重要的是,中国人在非洲人家门口做事,理所当然要考虑当地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