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人间

跨跃中美文化,勾通双項信息探讨人生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这样的母亲有多少

(2024-02-23 06:40:18) 下一个

这样的母亲有多少

今天上街办事,回家时在公交车上看到了令我感动的一幕。

我身边坐了一位四十开外的中年妇女,中国人,两腿中间夾着一个六七岁乖巧的小姑娘,身边站着一个比她大一点,个子高挑的姐姐。前面隔着两叁个座位,站着一个中国男孩,戴着一付眼镜,一头黑发老老实实地向前梳着,有些怯生的臉显得格外的平静与低调,一看就是个在校的高中生。

我本来没注意到他和这家人有什么关係,后来看见这位妈妈從购物袋里往外掏,掏了半天摸出一盒餅干似的中国小食品,交给了身边的女儿,往前一指,示意给那男孩递过去。这小女孩儿撒娇地向妈妈翻了一个白眼,穿过人群把饼干递了过去。我这时才知道这男孩子是哥哥。他接过饼干,稍皺了一下眉,放入了口袋里。他没吃,也许不饿,也许是不好意思在公共汽车上吃东西。我这时才发現这个男孩儿一直在母亲眼睛的监控之中。車一加速,或刹车猛了点儿,她立即歪过头,看儿子是否站稳了。母亲的眼睛一直在为他找座位。汽车到站,开前门的时侯,一位老人起身下車,让出了一个座位,这男孩子可以坐下,但他沒坐。老妈一看急了,隔着两个人四条腿,给他使眼色,努嘴,示意叫他坐下。他没坐,把座位留给了一位刚上车的韓国老太太。车开出几站远,她又從袋子里掏出一瓶矿泉水,示意叫大女儿给哥哥递过去。全程没一句話,全凭肢体语言传递信息。

於是我开始凭我的经验进行推理。这男孩儿一定是老大,中国人在美国頂多三个孩子,他是全家重点照顾对象,戴眼镜,说明他一定学习很紧,参加了不少补习班,看了不少书,熬过不少夜,現在眼睛近視了。家里收入不算充裕,但有好吃好喝的一定先紧着他。这孩子在上高中,全家的希望是他能考上名牌大学。做母亲的在学业上帮不上忙,只能在生活上尽量对他多照顾。这和国内差不多。孩子快考大学了,一定要实行战时全家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

母子女四人先我到站。老妈提前打了一个电話,虽然声音很大,但我听不懂,不知是那里方言。到站时只見一男士在路边等侯。他接过两大包买回的食品,拎在手里,他一定也想不到应该叫儿子学着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这是华人家里很普便的現像。家务事父母全包,子女受到过多的呵护。特别是男孩子上了大学或工作后生活不能独立,连鸡蛋都不会煮。汽车上那位母亲看到上高中的儿子没座位,心里都不安。今后如果遇到点什么大事,她将如何!美国有研究指出不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比做家务的孩子成功率低。

我们这一代人十来岁时,在农村的下地干活,在城里的揹孩子,做饭、攥煤球样样都会做。那时候劳动最光荣,不会擦玻璃的孩子都入不了少先隊。回想当年,看看今天,中间如同跨跃了几个世纪的代沟。社会有进步,也有退步。只是沒意识到罢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小棒棒 回复 悄悄话 孩子跟孩子不一样,有些孩子即使在父母身边啥事都不干,结婚生子之后样样拿得起(我所有的家务技能都是婚后学的),也有一些孩子从小就会帮着父母干活,自己单独生活后,没有任何过渡期需要适应,比如我儿子,哈哈哈。元宵节快乐!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本来我和你想法一样,我儿子在家什么都不干,真是油瓶子倒了都不扶一把,上大学后,每天自己做饭,就第一次不会煮米饭,炒鸡蛋什么的,后来都做得比我好,我问他什么时候学的,他说我做饭的时候他看见了。所以我觉得不必为孩子们操心,等他们一单独过啥都会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