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父亲节,我给八十多岁的老爸打电话,告诉他这个节日我们两个都过,他非常开心。今年的父亲节,我收到了孩子们的礼物,却没有人打电话。给了我生命让我能够过父亲节的父亲,已然去世。找到这篇写于2015年送给他的父亲节礼物,聊以慰藉。
父亲的记忆力很好。我还在上中学时,一次他回家,问起我在学什么课文,我说在学鲁迅的故乡。他竟然把开头和结尾背了出来。尤其是结尾“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于是我也记住了这几句话。
前一阵和老爸通电话,我才问清楚了他大学毕业后的经历,补上了很多记忆中空缺的部分。何年何月,因为什么原因从一个地方调动到另一个地方,直到现在所在的工作和居住了近三十年的城市。一个在他们那个年代很普通的故事。但在这之前我对老爸经历的事情只知道大概,他也不大跟我提起这些。只知道他从小受过很多苦,很饿的时候甚至吃过麦糠。他勤奋好学,从偏远的农村艰难地考上了大学,在村里传为美谈。他一直在外面工作,我们一家则在农村,只有夏收秋收过年过节他才回家来,也要忙于收割庄稼或走亲访友的。直到我上中学我们才调动到他工作的城市团聚到一起。我对父亲的印象才在现实中拼凑到了一起。
小时候我总感觉父亲很严厉,对我管教很多。印象很深的是他喝酒之后红着脸说话,像吵架一样。所以原来我们贴心的交流很少,大多是单向的命令。偶尔也有亲切和温情的谈话,但并不多。他大学毕业后的经历还是有些坎坷的,但在特殊的时期这样的故事很多。工作稳定后他很努力,从工程师到主任工程师又到总工程师。到后来退休了还有多个公司要返聘他。他是搞技术的,也喜欢学知识,为了学英语买了第一台电视机。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能够通晓。在那个年代,这可能是地上本没有路的路吧。
我上大学时与父亲有很强的代沟隔阂。坐到一起谈不了几句话气氛就紧张起来。直到中学都是听父亲的一套,到大学开始独立了,父亲的话不但听不进去,而且开始反抗了。现在想来当时我的眼中是海阔天空的世界,父亲则用他的阅历和经验在教育教导,或者教训我。年少目空的我如何听得进去。父亲的经历是现实的,他以自己的方式在帮助我,希望我不要走他的弯路。但我认为他在约束,限制,压抑,自由的鸟儿要翱翔在长空,怎能躲在老鹰的翅膀下。
后来我工作了,家里情况有些变化,和父亲也不在一个城市,和他的见面和谈话就少了些。他维护身为父亲的威严,和我讲话象是训话。做儿子的我则是心里不服不甘于低头。直到出国后也没有定时往家里打电话的习惯,有时候几个星期也不往家里通话,觉得没什么好说的,打电话也是应付。记得有一次父亲忽然叹了口气,说父母在不远游,让我心里有些感触。因为父亲很要强的,很少说出柔软的话语。而且我当时要当父亲了,经常想我怎样做一个爸爸,怎样和孩子相处。自己不再只是儿子,也要换位到父亲的位置上了,对父亲的话语和行为慢慢有些理解起来。
儿子出生后,我逐渐地养成定时给家里打电话的习惯,每一次的谈话时间也长了起来,话题也广泛了。那些重复的问候中多了关心,那些不经意的闲聊中也充满了亲切。我本身也从单纯的儿子过度到了既是父亲又是儿子的角色。带着父亲传下来的颜色,走着自己的步伐,遥望着孩子的天空。历史,现实,未来,重复的年轮在转动着。
儿子出生后,护士说看婴儿的眼睛,和爸爸简直一样。我第一个给老爸打电话。他非常的高兴,起了两个名字让选一个。看着可爱的孩子,心里感慨很多,不由地想在我孩童时候,老爸看着我是怎样的感情。虽然和老爸的交流是有限的,但秉承了他的性格,做事方式等很多方面。所谓父子天性,基因是很难改变的。
有一种教育理论是你自己是怎么被教育大的,就会以同样的方式来教育下一代。在父亲的年代,要忙于生计,吃饭都吃不饱,何以谈教育。仓廪实而知节,生存都成问题那别的就无从谈起。父亲读了很多书,而且能融会贯通,但用处并不太多。加上在外地工作,和我见面的机会不多,回家了也有很多的农活和应酬。对我的说教基本上按照老一辈朴素的方法。
我出国后,孩子在国外出生。看到很多儿童时期重要性的文章,联想到自己,觉得教育是一门学问。看了国外教育的一些书后,发现教育理论和中国传统的教育很不相同。所以一边学习摸索着一边教育孩子。但是潜意识地还是不自觉地带有父亲的影子。有时候我严格的要求孩子做事比如作业等,有人说,你这一点真象你爸。心里会立刻反驳,才不是呢,但静下心来想一想,还是承认多少有些相像的。有本书上讲父亲尽量和孩子一起吃早饭。也是说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父亲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中国传统的教育是严父慈母,父亲是威严的形象,和孩子是象上下级服从的关系。国外很多是父母尊重孩子,和孩子是亲切的朋友关系。有个对小孩的统计是你最崇拜的人是谁,国内的回答都是名人伟人,北美的则有一多半回答是父亲。有意思的是,这和教育的结果是相反的。想让尊敬的长大后抛弃了,没有刻意要求尊敬的却赢得了尊敬。
正如许多名著中描写的一样,父与子在观念上是 继承 又批判,性格上相似又相异。聆听着他们的教诲长大,身上带着父辈的血液,但又要独立和创新,反驳和反抗他们的有些过时的理论,走出自己的道路。
我和老爸,出国前心理上是遥远的,那种敬而远之的距离。时间是单向的,一去不复返。过去的时光,只能遥望,不可能走进去。自己当了父亲后,我和老爸的关系近了很多。多了些理解的缘故吧。我带着儿子回家看望他时,和他促膝交谈了半天,感觉很自然,一点没有隔阂的感觉。希望我和我的孩子,永远不会遥远。父亲总是爱孩子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