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颜 今天才知晓 唱了多年的君歌有那么高深的演唱技艺包含其中 细忖偶像的歌这么多年被我毁了不少哈
创作背景
1986年2月21日,由日本音乐人荒木とよひさ、三木たかし为邓丽君创作的日文单曲《时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正式发表,高居日本有线榜第1名长达半年之久,第三度刷新日本有线榜历史纪录。
1986年,邓丽君邀请台湾词作家慎芝女士为此曲填写国语歌词,慎芝将歌曲命名为《我只在乎你》,并使国语歌词保留了日语歌词的原意。随后邓丽君使用日语版的伴奏演唱了国语版,歌曲中的合音由邓丽君亲自配唱。录制国语版本期间,邓丽君正饱受肾病困扰,虽然丹田发声会使腰部疼痛,但她仍然以高水准完成了整首作品。
1986年12月28日,歌曲以EP形式于日本发行。1987年1月歌曲收录在专辑《酒醉的探戈》中于日本发行。1987年4月1日,歌曲被收录在国语专辑《我只在乎你》中于香港等地发行。
大家都觉得邓丽君的歌很动听,究其原因除了嗓音外,从唱法上比较,你就会发现跟她同时代的华人歌手与她相比落后太多。九十年代以后,港台乐坛歌手逐渐意识到唱法先进的重要性,从语言问题也不容忽视,汉语讲究字正腔圆,古人对唱曲早已有云“字清为一绝”,与欧美唱法中发浊音甚至有时故意制造模糊的效果,要求上大相径庭;再有就是欣赏习惯,平淡自然是中国传统哲学追求的境界,这些美学原则深深地融入到艺术欣赏的方方面面,拿演唱来说 ,如果演唱中文歌曲总是听到夸张的换气,刻意地转音,久而久之耳膜会不舒服,更谈不上打动听众了。而这恰恰成为一些新生代歌手的通病,为显示自己的唱法“与国际接轨”,不讲究歌曲表达的意境,没来由的炫技,结果以技害意。 譬如邓丽君,一听便知经过了严格的声乐训练,都有着科学的发声方法。颤音是利用气息与喉结的配合,使声音产生波动感,起伏感。这是抒情歌曲中最常用的技巧之一。颤音有很多种类。如周华健的颤音幅度适中,不大不小;齐秦爱用小颤;邓丽君,张学友则以大颤见长;而日本歌曲的特点是“先直后颤”,即后唱一段直音,再开始颤,幅度由小到大,频率由慢到快,这需要功夫。 在发声时,如果气先与声出,气多声少,就会发出气声。它使歌声更柔媚,更动人心魄。邓丽君的《在水一方》第一段,林忆莲的《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第一段也是典型的气声唱法。 在中国,通俗唱法大约出现在20年代后期的上海,它真正为广大民众喜爱,并开始繁荣,则是1980年前后邓丽君的歌声进入大陆后。邓丽君温馨扑实的演唱风格,对大陆青年歌手的演唱实践,或对歌曲的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至今还没有一个人在艺术成就和影响上能超越过她。可以说“通俗唱法”在表演上突破了某些正宗音乐流派的传统形式,使歌唱艺术大大放下架子,接近了那些“与音乐无缘”的没有长出“音乐耳朵”的人们。这就是为么通俗唱法已经流传就迅速为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所喜爱的缘故。通俗唱法总的来讲是从民间和古典的声乐传统中发展出来的一种说话似的自然的歌唱发声形式,主张情真意切,平易近人。歌者虽然在声音上并不是特别讲究,但是他们每每具有个性和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的能力,并善于通过歌曲和听众产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