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无锡山水名胜诗钞》卷一 吴越春秋 吴楚征战 之十六

(2020-03-10 19:32:47) 下一个
吴楚之战  疲楚计 
 
    伍子胥提出疲楚计:吴军三分,两军轮休、一军扰楚,“彼出则归,彼归则出”,“亟肆以疲之,多方以误之” 疲惫楚军,耗楚国力。 
 
      伍员妙算计周全 偏旅轮番扰楚边¹
 
      楚帅奔援吴将遁  郢师还驻楚关湮
 
      钟吾国灭徐城圮² 唐蔡心离潜邑颠³
 
      烽火连天人背井 燧烟四起草芜田?
 
      昭王不识疲楚计? 空让三军奔六年
【注】
1. 偏旅,非主力军称偏旅。伍子建议将吴军队分成三支,轮番扰楚,便于军队休整。
2. 钟吾,指钟吾国,东周时钟吾子爵封地,建立“钟吾国”,在今江苏新沂市。后归附楚国,公元前512年,被并入吴国。圮pǐ, 塌坏,倒塌。
  徐城指徐国都城,当时徐臣服于楚,与钟吾同时被灭。
3. 唐、蔡,唐国位于今随州西北唐县镇,是楚之北境。蔡,周武王克商后,封其五弟叔度(姬度)于蔡。建都于蔡,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一带。
  潜邑,今霍山一带,是楚国边城。颠,陷落、覆亡。
  楚令尹囊瓦看中了唐国国君的名马和蔡国国君的貂裘、玉佩;二人不肯献上,被囚禁三年,交出宝物才得以脱身。 
4. 烽燧:古时遇敌人来犯,边防人员点烟火报警,夜里点的火叫烽,白天放的烟叫燧。
5. 昭王,楚昭王熊壬(前523—489年),芈姓,熊氏,又名轸。楚平王之子。前516年楚平王死,太子不满10岁继王立,改名熊轸(珍),是为昭王。
【背景材料】
       孙武和阖闾等认为伍子胥的疲楚计策切实可行,立即开始实施:把吴军一分为三,派一支部队袭击楚国的六城和潜城(均在安徽境内),楚国急忙调兵援救,千里奔袭,刚到边境,吴军已攻破六城,扬长而去了。过了一些日子,另一支吴军又攻击楚国的弦(河南境内),楚国慌忙调兵奔走数百里援救弦,但援军未到,吴兵已撤退了。一连6年,吴国用此"疲楚"之计,使楚国士卒疲于奔命。
 
吴楚之战 误楚计 
 
伍子使人散布流言,使楚国不用知兵善
战的子期,而用贪鄙无能的子常为帅。
 
吴人误楚布流言 欲使庸夫代俊贤
 
企盼庸材临虎帐¹ 深忧宿将主戎轩²
 
子常趁势窃兵府³ 司马罹辜无职权?
 
一则流言无足道 三军换帅实堪怜
 
权奸当道祸难免 辱国丧师空怨天
 
【注】
1. 庸材,指当时掌握朝政的令尹子常, 贪污无能, 搞得人心涣散、属国离心。
2. 戎轩rónɡ xuān兵车。亦以借指军队﹑军事。
3. 兵府:掌管国家军事要政的官府,相当于军委、总参。
4. 司马,相当于国防部长,指子期,楚国优秀军事家,知兵善战,吴破楚后保护楚昭王、收复楚国失地方面,立有大功。罹辜,遭受罪谴。
 
【背景材料】
吴楚决战之前,吴国希望楚国有一个昏庸的统帅,可以轻而易举地战而胜之。如何能改组楚国的统帅部呢?伍子胥的高招是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子期为帅吴必打,子常为帅不敢打”,抬高饭桶子常,贬低子期。
这个流言基于如下考量:大凡庸人,自以为本事大,即便是流言夸他,也就飘飘然了;有能力的人,处世谦卑,不在乎被贬低,不屑争权。子常奸人,这个流言抬高了他,正中下怀,据此就把子期的军权抢了过来。军政大权,一手在握,便无所顾忌,贪婪索贿,伤害了属国唐蔡,上下离心,天怒人怨。一个对吴有利的局面,就此出现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