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回向还是沾福导致亡魂超升?
====================
某某某堪布:恶道众生和中阴众生,盼的就是回向(网文标题)
某某某堪布原文:由回向给众生带来利益的事例,古往今来在高僧大德的传记中比比皆是,佛经中也不胜枚举。佛陀在广严城的时候,那里的信众准备在第二天迎请佛陀,供养午斋。当天晚上,有五百饿鬼来到佛陀面前请求:“明日供养您的"善根",可不可以回向给我们?”佛陀明知故问:“为什么要回向给你们呢?”那些饿鬼回答:“我们是广严城这些人的父母,以吝啬之业而转生为饿鬼。”佛陀说:“你们明天前来就可以,不来的话,不行!”饿鬼们说:“我们长相这么丑陋,若被亲朋好友看到,实在不好意思。”佛陀说:“如果你们不来,我也没办法回向。”最后饿鬼们只好答应了。第二天回向时,五百饿鬼如约前来,广严城的人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佛陀告诉他们:“你们不要害怕,这些饿鬼是你们父母转生的,它们生前为了你而造恶业,如今变成这样的身相,是否能将"善根"回向给它们?”人们回答说:“既然如此,无论如何也要回向给它们。”佛陀回向后,那些饿鬼都转生到三十三天去了。所以,回向对众生真的有无量利益。一般来讲,中阴界的很多众生,没有机会行持善法,若看到自己的亲朋好友在人间行持善法,就希望他们能将善根回向自己。所以,我们如果听说人死了,尤其是自己比较熟悉的人,应该马上念《普贤行愿品》、观音心咒来回向,这样他们一定能受益。
======
======
吉祥观点:这个案例,是2013年左右,我就在别的论坛和别人讨论过的。我个人当时的结论,和今天的结论,是一模一样的:该堪布所讲该案例中的五百饿鬼,是广严城做功德的这些人的父母,这才是本文的关键。换句话说,依照《地藏经》的依据,阳人修福,冥阳眷属本身就沾福七分之一。所以,这些人是因为眷属沾福因缘,自然得到后辈修福的福报的,和是不是回向关系并不大。我们以前博文探讨过这个问题,用亡魂的具缘之遗产财物所修福报,或者用亡魂之阳间亲人的财物修福令亡魂沾福七分之一,而无论是不是回向,具缘的亡魂都可以自然得到该福报,和是不是回向亡魂关系不大。比如,依照《地藏经》依据,只需要阳人修福令去世的亲人沾福,或者取亡人的遗产修福,其亡魂自动就可以得福或者沾福超升,《地藏经》根本就没有说需要回向才会令亡魂得到福报,这就是明确的依据。因此,该堪布所引案例的核心意义在于,这五百饿鬼是广严城修福人的父母,其本来就有沾福因缘,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而回向并不是这些人被超度三十三天的关键。因此,我们解读这个案例的时候,要看清楚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因缘亲属因缘沾福升天,而非回向升天。
我们这里并不否定回向咒愿本身的推动力量,但这个推动力量的前提是:五百饿鬼和修福供养佛陀者有亲属关系,没有这个前提,那个回向的意义是不大的。
上文是广严城的老百姓供养佛陀,佛陀为这些老百姓过去的亡人父母咒愿回向。其实《盂兰盆经》的道理是一模一样的:众生盂兰盆节当天供养十方僧,十方僧为供养者的七世父母咒愿利益。原理和模式,完全是一样的。
我们依据《盂兰盆经》来解读回向、咒愿的道理来看看:比如,依据《盂兰盆经》,我们也看到盂兰盆节当天用子女用食物瓜果供养十方僧,受供的十方僧会咒愿其七世父母超升,现世父母得利益。但是,可能很多人没有留意:为什么《盂兰盆经》只是咒愿供养者七世父母,而不是咒愿别的没有供养盂兰盆的人的父母?因为很简单,供养者和供养者父母之间,有负欠沾福因缘,这才是关键。所以,无论是盂兰盆节的咒愿,还是该堪布所讲上述案例所谓的回向,二者都不是亡魂得利益的关键,唯一的关键核心是,得利益的饿鬼和亡魂父母,他们得到的都是过去和现在子女的福德回向,而不是不具缘的其他人的回向。
同样的道理,从《盂兰盆经》的原理,我们也并不否定回向咒愿本身的推动力量,但这个推动力量的前提是:七世父母和供养盂兰盆节修福者在现在过去有父母和子女间的亲属沾福关系,如果没有这个前提,那个回向的意义一样也是不大的。
因此,我们就可以看出,亡魂得利益的关键,不在于是不是回向,而在于是不是用亡魂的遗产修福,或者是不是亡魂的子女修福让亡魂沾福,这才是关键。如果不具备这个七分之一的沾福因缘,那些回向是没有太大意义的。而有了这个亲属沾福因缘,是不是回向已经不重要。至少《地藏经》的依据证明,用亡魂遗产修福,或者亡魂子女修福让亡魂沾福七分之一,根本上完全都不需要回向,亡魂也可以得到利益,这是《地藏经》的明确示现。
综上,回向亡魂乃至五百饿鬼超升,并非上述五百饿鬼得利益的核心关键,而彼此有亲属沾福因缘,才是超升饿鬼得利益的关键。
其实,大家把佛经看多了,就会知道里面很多案例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所以,该文的标题,我认为误解了该堪布的意思,该堪布的意思并不是说“恶道众生盼的就是回向”,因为该堪布也说,亲朋好友的回向比较有意义,实际上证明,该堪布也认可必须要有一定的负欠沾福因缘的人所做回向才有意义。虽然该堪布没有在亲人负欠沾福七分之一的理念上精确指明沾福原理,但是该堪布还算是朦胧觉察到应该有一定因缘的人,才能令亡魂得到回向的利益。这一点虽然他讲得不是十分通透,但还是朦胧找到了一个正确的方向:熟人才能沾福。尽管我们从负欠沾福因缘上讲,这个定义更精确。
因此,这篇文字应该强调的核心,是具缘沾福超升,而不是回向超升。
该文标题为“饿鬼盼的就是回向”,这是很大的误解。精确的含义应该是:饿鬼盼的是具缘亲属在阳间修福让自己沾福,至于修福以后是不是得到回向或者不回向,随便吧!因为你不回向饿鬼也可以得到,至少《地藏经》证明是这样。所以,《盂兰盆经》受供之后那种咒愿,以及该堪布所讲上文那种回向,虽然回向咒愿可以有,但是如果不咒愿,其实按照《地藏经》的道理,亡魂也完全可以因为沾福得到。
反之,为什么这些经典都强调的是亲属沾福的前提?因为:如果没有亲属负欠沾福之因缘,就算你回向也没有意义。所以,核心还是沾福因缘是关键,而不是回向是关键。尽管我们不否认回向的推动力,但回向不是这个效益产生利益的根本缘起所在。
回向和咒愿,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道理,但它不是本文原理的核心。
回向和咒愿,它有力量,它有按照咒愿福报去推动某个结果的力量,但回向咒愿只是一种推动力,可是这种推动力不能改变福报的权属。我以前所用的譬喻是:用自然施受的福报去回向咒愿对方,等同你开车去推动一个搭便车的人到达目的地,搭便车者虽然被车子做功推动而到达目的地,但是他只能得到你车子的推动力,却并不能得到你的车子本身。你的车子依然权属于你,不属于搭便车者。而几乎绝大多数佛教徒最大的蠢笨误会是,他们误会搭便车者得到了这部车子,或者至少得到了这车子的一部分,也即,他们误认为自己的福报回向给对方,对方不但可以得到福报的推动力,还可以得到福报本身。他们误认为福报的权属会因为回向给对方而发生改变并转移给对方,而不知道只是回向的推动力在推动利益对方,而实际福报的权属并无发生变化。尤其关键的是,解决对方问题的关键要素是必须权属于其自身的福报增加,而不是修福者给其回向的推动力增加,这是普罗大众包括很多大德都全面迷惑的地方。甚至享受了回向推动的一方还因为负欠对方的推动而向回向者转移自身福报,这才是真正的真相。这是多少大德没有能力条理分明、层次分明讲清楚的事情,而我讲清楚了。不管你认为我傲慢还是谦虚,不管你承认,或者不承认,这就是真相。
上述还仅仅只是自然施受之福的回向奥秘,至于超自然的持咒能量回向,又是另外一种原理,因为不涉及本文大意,此不赘述。而该堪布上文讲的是供佛之后佛以施主供养之福向施主过去的饿鬼眷属回向,下文堪布又讲的是念《普贤行愿品》和六字大明咒回向亡魂。这显然是他并不清楚自然施受之福和超自然的经咒能量的巨大差异性,而混为一谈了。经咒的超自然能量的回向和加持,我们另有理论体系阐述,它和自然施受供养所得之福的能量属性是不一样的,其稳定性也是不一样的。
可是,很多佛理,正是因为大家没能力讲清楚,而我讲清楚了,因此,我未来的局面大概不会太好。当我把很多别人没能力讲清楚的东西讲得太清楚的时候,我的认知水平就会威胁到一众大德的面子和里子,何况,我在很多具体的知见上,挑衅了很多大德的谬见和认知,因此,我未来极有可能就会成为被佛教界公开泼脏水的那个人,他们一定会设法搞臭我,不信大家走着瞧。现在这个圈子的有些苗头,已经针对我了。
请大家记住,无论这个圈子以后怎么攻击抹黑我,诸位要记住一个核心:佛经依据!!
比如,有人如果说,吉祥果吹嘘佛顶尊胜咒的消供养效力只局限于二十四小时之内,这只是他作为凡夫的个人感觉,根本没有佛经依据!你们就要这样回答:不管吉祥果的感觉是否可靠,至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说得很清楚,日日念诵此咒二十一次,能消一切世间广大殊胜供养。也就是说,你两天四十八小时中念21次也不行,三天七十二小时中念21次也不行,必须要求每天每一个24小时中都要念21次,而且天天不能中断,才能有效,这就在佛经依据上,已经证明每念21次佛顶尊胜咒最多只能维系24小时内消供养的效力。因此,佛经依据证明吉祥果的感觉是正确的,他的感觉不违背佛经依据。你们以后要这样去和人讲。
比如,再有人讲,吉祥果讲佛顶尊胜咒不消过去偷盗、贪污、受贿、接受的供养,是他自己的说法,并不可靠。你们就要这样反问:请问,《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什么时候讲过,念诵此咒可以消除过去偷盗、贪污、受贿、接受财物的供养了?也就是说,并不是吉祥果需要否定你,而是你的立论提出本身就没有依据支撑。吉祥果不需要去推翻这个理论,而是你在这个理论根本就没在佛经依据中站起来。何况,再问:依据《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所讲的是此咒日日念二十一次,能消一切世间广大供养。试问,佛经有没有说能消一切盗窃财物,一切贪污财物,一切受贿财物?贪污、偷盗、贿赂,这难道算是供养?你们要这样去质问他们。
以后诸位要这样去对待那些抹黑者。
你看,本文我又发表了和大堪布的不同意见,将原文强调的回向重点,转移到是因为饿鬼沾福亲属因缘的重点上来讲,而否定了回向是超度饿鬼的主要原因。其实,这里面都有一些挑衅,但是没办法,要讲明白道理,不可能不破斥对方的认知。
当然,我们不是说这位堪布所有的讲法都不对,这样讲也是不负责任的,他虽然在一些知见上和一些做法上的确存有过失,但是他的功德还是很大的,我们只能期待他能调整改正自己,从而回归到一个更好的状态来继续法布施,而不是整天嗔心期待这位堪布倒霉。这是大家心态上应该注意的。知见问题,尽量不引发个人攻击,就知见谈知见,就问题谈问题。比如他针对汉人和汉传佛教的那些贬损污蔑之词,涉及挑拨民族矛盾,以及他大量篡改佛经论著,虚构汉藏历史,我们也只能基于事实就事论事希望他有所改正,而不是期待他走向穷途末路。这是作为我们应有的心态。
****
本文关联阅读:
辨析两处某堪布所谓的“佛经公案”
福田和施主动态共享福德控制权重
****
****
附录:引用一些佛经依据,证明上文的观点:
若命终后。当取亡者新好衣服及以随身受用之物。可分三分。为其亡者。将施佛陀达磨僧伽。由斯亡者业障转尽。获胜功德福利之益。不应与其死尸着好衣等将以送之。何以故。无利益故。
------《佛说无常经》
若以亡者严身之具。堂宇室宅园林浴池以施三宝。此福最多功德力强。可得拔彼地狱之殃。以是因缘便得解脱。忧苦之患长得度脱。往生十方诸佛净土。
------《佛说大灌顶神咒经》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诸世界中,六道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地藏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何况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将是命终人,舍宅财物,宝贝衣服,塑画地藏形像。或使病人,未终之时,眼耳见闻,知道眷属,将舍宅宝贝等,为其自身,塑画地藏菩萨形像。是人若是业报,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寻即除愈,寿命增益。是人若是业报命尽。应有一切罪障业障,合堕恶趣者。承斯功德,命终之后,即生人天,受胜妙乐。一切罪障,悉皆消灭。
----《地藏菩萨本愿经》
======
本文后续:
======
依据carl104师兄转来的《撰集百缘经 》目连入城见五百饿鬼缘,这个事件的实际发生地,是王舍城,而不是该堪布所讲的“广严城”,尽管依据历史这两座城隔河相望,但毕竟不是一个地方。而该堪布又没有注明他所讲的佛经依据,因此,可以视为其依据出处不明。另外一种可能,是该堪布不严谨的将王舍城误记成广严城。因此,如果是该堪布错误记忆,而实际情况是《撰集百缘经》所讲内容,那么,更加证明我们上文所讲“阳人取财物修福令亡魂沾福”才是真理,而根本无涉该堪布所谓“回向超升”的意思。因为《撰集百缘经》中,饿鬼并没提出任何“回向要求”,饿鬼明确提出的要求是:“唯愿尊者!从我亲里,求索财物,用设肴膳,请佛及僧;若物少者,为我劝化诸檀越等,令共设会,使我等辈脱饿鬼身。”很明显,这是我们所讲的要求亲属取财修福令其沾福的原理,和回向毫无关系。而且,该经文没有半个字提及回向。所以,如果严格依照佛经依据,则证明堪布所谓“回向超升”的说辞根本就不存在!只有修福沾福的依据存在。
佛经依据: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目连,乞食时到,着衣持钵,入城乞食。于其门中,值有五百饿鬼,从外来入,见是目连,心怀欢喜,而白之曰:「唯愿尊者!慈哀怜愍,称我名字,语我家中所亲眷属言: 『我等辈,以不修善不好惠施,今受身形,堕饿鬼中。』唯愿尊者!从我亲里,求索财物,用设肴膳,请佛及僧;若物少者,为我劝化诸檀越等,令共设会,使我等辈脱饿鬼身。」尔时目连,寻便许可。复问饿鬼:「汝等先世,造何业行,受斯罪报?」时诸饿鬼,咸共同声,白目连言:「我等宿世,俱在于此王舍城中,为长者子,憍慢放逸,不好布施,贪着世乐,不信三宝无上道教。见诸沙门入城乞食,??既不自施,逆遮他人:『斯等道人!不自生活,但仰百姓,今若与者,后日复来,终无厌足。』以是业缘,其后命终,堕饿鬼中,受斯罪报。」于时目连,语饿鬼言:「我今为汝,语诸亲里,并相营佐,共设大会。时汝等辈,咸皆自来,至于会所。」时诸饿鬼,咸皆同声,白尊者言:「今我等辈,宿罪所致,虽受形体,身如燋柱??,腹如大山,咽如细针,发如锥刀,缠刺其身,诸支节间,皆悉火然。四向驰走,求索饮食,了不能得,设见甘膳,驰赴趣向,变成脓血,云何而能持此身形,诣于会所?」时大目连,即便为彼诸饿鬼等,语其眷属,具陈上事。诸亲闻已,咸皆懊恼,共相合率,欲为设会。时大目连即便入定,观诸饿鬼为在何处,于十六大国,遍观不见。次阎浮提,至四天下,及千世界,乃至三千大千世界,都观不见。怪其所以,寻往佛所,白言:「世尊!我今为彼诸饿鬼等,劝化诸人,并其诸亲,施设大会,为作福德。遍观世界,悉不得见。不审世尊!此诸饿鬼,为在何处?」佛告目连:「彼饿鬼等,皆为业风之所吹去,非汝声闻所能知见。然于今者,彼诸饿鬼,蒙汝设会,罪垢得除,吾自能令来诣会所。」于时目连,即便为诸饿鬼,设诸肴膳,请佛及僧。佛以神力,使诸饿鬼得来会所,令王舍城诸婆罗门刹利居士,咸见诸鬼状貌丑弊什可怖畏,皆共舍离悭贪之心,厌恶生死,心开意解,有得须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罗汉者,有发辟支佛心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
尔时世尊,即便为彼诸饿鬼等,种种说法悭贪过恶。深生信敬,即于其夜,便取命终,生忉利天,便自念言:「我等今者,造何福业,得来生此忉利天上?」即自观察,知是饿鬼, 「以其尊者大目揵连,为我等故,设会请佛及比丘僧,得来生此。我等当共往报彼恩。」作是语已,寻从天下,顶戴天冠,着诸璎珞,庄严其身,各赍香花,来供养佛及大目连。供养已讫,却坐一面,听佛说法,心开意解,各获道迹,绕佛三匝,还诣天上。佛告目连:「欲知尔时五百饿鬼者,今五百天子是。」
──《撰集百缘经 》目连入城见五百饿鬼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