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是我们中国人常用的、常见的身体行为之一。吃饭蹲着,照相蹲着,累了蹲着,...。马路牙子上、街角边...,随时随处都能见着蹲着的人。
溯本求源,查了查。蹲的本义,指两腿尽量弯曲,像坐的样子,但臀部不着地。组成词,如蹲下、蹲腿。《说文》,蹲,踞也。 但是,踞亦有蹲之义,两字互为解释,等于没解释。《广韵》,蹲,坐也。
能查到的,就这些。寥寥,但精准,避免了可能的歧义。概言之,蹲,即蹲身,屈腿下蹲,亦有虚坐之意,屈两膝如坐,臀部不着地。“蹲”等同于“坐”,这应当是蹲之普见、蹲之合理、蹲之千年延续至今的最有力的依据。
日常里,应当说,蹲,是很便利的一种姿势,特别是跟小孩子说话时,蹲下来,突出平等之意。一些简单的事,比如,从地上拣起个东西,蹲下去似乎比弯腰俯身更顺畅,是一种更为优雅的身体语言。
2015年左右,一个词红遍网络,“亚洲蹲”。“外国人”惊叹中国人/亚洲人无处不蹲的功夫。
有人说,是亚洲人的生理结构——腿短、身长,易取中、平衡,能容易地manage这个动作,所以蹲才普遍。
亦有人说,是源于中国人/亚洲人的生活习惯,直接讲,是源于亚洲人如厕的习惯。蹲,利出恭!
还有给蹲树碑立传的各种正名:抗糖尿病,延缓痴呆,延年益寿,...。
虽其如此,仍不能理解为何蹲在中国如此普遍:
其一,自鲁班开始及其以后,中国应该已经有凳子了。据说,学做木匠,首先学做小木凳。凳子结构虽简单,却可以练就木工所必需的最基本技能。推而及之,历史上,中国应该不缺凳子,应该有使用凳子的习惯。换句话说,应该更习惯于坐而非蹲。但是没有。特别是,有凳子不坐,反而蹲在上面,是这世界上最让人费解的事儿之一;
其二,古训有”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没有蹲相之说;
其三,蹲着,其实很累,是不得休息的,且不利血液循环。蹲久站起,会头晕,眼冒金星。
在公共场所,蹲,显得过于随便,有碍观瞻。
不想批评千年的“传统”,只是绝大多数时候,中国人的蹲让人极其不舒服,尤其一些男人的蹲姿最无法忍受——全面、正面、开放,而且是随处蹲。而且,因为把蹲当作一种休息的姿势,很放松,往往过于放松,于是,塌肩、弓背,两条胳膊或者前置,搭垂在双膝上,或者袖着手,手里捏或嘴里叼根儿烟,那样子懒散、懈怠、萎靡、痞气,十分不雅。
一蹲,蹲没了人的精神气儿,蹲没了人的气势!将身体蜷起来,将身体“伏”得很低,实在是一种“屈”、“收”、“缩”的姿势。电影里,警察将“罪犯”驱至一角,令其抱头,蹲着。最见不得的,是蹲着的人和站着的人说话。蹲者仰头、扭身,站者俯身、附耳,为何?
在中国/亚洲之外,蹲,好像只限于健身的动作之一。比如,体育竞技中的举重,以蹲为起势。日常中,则很少见有人蹲着。在公共场所,如果没有地方可坐,男人基本站着,我从来没看见蹲着休息的男人;女孩子则或站,或席地而坐。最接近于蹲的姿势是双膝着地,臀坐在双脚上,如同我们的“跪”姿。即便蹲,也是半蹲,一膝高一膝低,或一膝着地。但这些,都不是人们常态的姿势。
日本人也蹲,但普遍认为,日本人的蹲可以接受,为什么?网上搜搜,就知道了。但据说,日本为迎接2020年东京奥运会,一个重要的工程之一,是改建所有蹲式公厕为坐便,逆袭“亚洲蹲”。
不是不可以蹲,不是否定蹲,只是不要蹲得一副无骨的样子,不要不分场合地点哪儿都蹲。蹲也可以很优雅,像凯特王妃这样。
标题里有个为什么,说到这儿,我也没有确定答案。至多可以说,中国人喜欢蹲,是习惯使然。 但是,着实不喜欢这种蹲。
(图片来自网络)
2019.12.08
另外,如果您仔细读了这篇小文,您会看得出来,我说的是不能接受无视场合地点、无视文明礼仪的随便蹲,而不是蹲这种行为本身,更没有您说的“奚落弱势群体”。一个人、一个群体的身体行为也是其社会语言,不是嚒?
老外们还专门研究过,亚洲人百分百可以蹲,而老外只有百分之十能做到。
这种蹲便于在农田的耕种,也有蹲得放松,舒适,蹲着煮菜,上茅房也蹲,简单省事。
蹲已是一种文化,只有尊重而已。如同欧美年轻人爱坐楼梯阶,没有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