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第一炮
要开始搞研究了。我首先把目光瞄准了虹鳟鱼的病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世界各地引进了大批新品种的鱼类。其中虹鳟是推广得比较好的品种之一,在我国北方很多地方都开始大量养殖。但是随着进口的增多,虹鳟鱼的病害也开始流行。特别是刚孵化出的鱼苗,一旦发病,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会死掉。根据国际上的有关资料,人们早就开始怀疑是一种叫做“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简称IPN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但由于当时国内的鱼病研究实验室里很少有各种鱼类细胞,也很少用细胞来分离病毒,对病毒病检测基本上处于束手无策的状况。
因此,考虑到这里有大量鱼类细胞,我也有在德国分离和鉴定病毒的经验,同时在德国也经常接触虹鳟鱼,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我决定选择这个病作为突破口。
一九八六年春,从日本进口了一批虹鳟鱼卵。一部分到了北京,另一部分到了山西,随后在山西孵化的虹鳟鱼苗发生大规模死亡。当时水生所细菌组的老师们去过那里。但由于他们没有搞过病毒,也无法进行病毒学方面的诊断,只是带回了一些病鱼样品回来,放在低温冰箱里冻了起来。
于是,我从细菌组的徐老师那里要来了一些病鱼材料。据我所知,这个病毒是相当稳定的。即便是去年采集的样品,病毒应当还是活的。而实验室现在有很好的无菌室,还有各种细胞,有能在不同温度下工作的培养箱等研究病毒病的各种条件,分离这个病毒应当没有问题。
不到一周,接种了病鱼材料的细胞就出现明显的病变。病毒被分离出来了!接着,我按照在德国分离新病毒的程序对它进行了传代、纯化、特性研究和电镜观察。不到两个月,所有的研究就完成了。甚至还用从慕尼黑带回来的抗血清做了中和试验,证实它是Sp株,即INP病毒中的一个强毒株。并按照实验室的记录给这个病毒一个序号:87/7株。整个病原的研究工作就这样迅速、干脆地完成了。
这是我回国后做成的第一件事!它是我国首次从患病的虹鳟鱼里分离到IPN病毒,也是继我国草鱼出血病病毒后发现的第二个病毒,所以其意义还是比较重要的。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它对这个实验室的意义:它是这个实验室里第一次分离到的病毒。显示出这个实验室已经具有正规进行病毒学研究的能力,也证明了我能够独自分离到病毒并能独自完成新病毒的研究工作。这就为我国今后的鱼类病毒病研究打开了一扇大门!
下一步,就是准备发表文章了。这时候,细菌组的组长徐老师提出了一个我没有想到的问题:“这篇文章的作者应当谁放在第一?”我这才想起:病鱼材料是细菌组的人提供的。不过,这是一篇纯粹病毒学研究的文章呀,跟细菌组的工作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潘老师听说这事就过来了。他把我跟徐老师找到一起,问到:“你们各自说说,这文章要写些什么内容?”我老老实实地按照新病毒的研究程序说了一遍,而徐老师只能按照细菌研究的想象说了一下,基本上都和病毒无关。潘老师听后摇了摇头:“算了,小江排第一,由他来执笔。你们细菌组的人的排第二,否则没法写。就这样吧。”
这样,我写出了回国后的第一篇研究论文。先是在Ahne教授的指导下写了一篇外文的研究简报,到年底在北京由水产学会举办的的学术会议上宣读后,在《水生生物学报》上发表了研究的全文。
呵呵,第一炮终于打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