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下一站是哈普萨卢(Haapsalu)。
以前,还以为哈普萨卢(Haapsalu)只是一个普通的小镇,只计划中途短暂地停留。去了之后才知道这个小镇充满了文化和历史。
听说有一个旅游点是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的椅子,可是不知道地址。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谷歌。使用谷歌地图居然也搜不到具体的地址。
那就只好问人了。好不容易碰到一个人,一问还不会说英语,不过很热情。他明白我的问题,比划了半天,我还是没明白怎么走。
最后,他急中生智,让我上了他的汽车。一路狂奔,直接把我送到了柴科夫斯基椅子的地点。
我那个感动呀,心想怎么也得表示表示感激之情呀。可是英语交流不畅,这可怎么办?
我犹犹豫豫地说了几句芬兰语,没想到这个大哥会说芬兰语。这才知道他是俄罗斯人,在爱沙尼亚定居(很多爱沙尼亚人会说芬兰语)。
一个俄罗斯人,一个在爱沙尼亚的不会说英语的俄罗斯人这么热情地帮助一个中国人,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
分手的时候,抓紧时间照了一张照片。顿时觉得他的背影高大起来!
这就是俄罗斯的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椅子,上面刻有他的第六交响曲的乐谱。在导航地图里输入sadama 22 或是Baltic Hotel Promenaadi 就会导航到椅子的附近。
1867年的夏天,俄罗斯的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在爱沙尼亚的哈普萨卢(Haapsalu)度假。
大师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时刻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灵感。一次散步的时候,柴可夫斯基听见一个爱沙尼亚的少女唱传统民歌“亲爱的玛丽”。这首民歌激发了柴可夫斯基的灵感,他创作出了他的第六交响曲。
大师之所以能成为大师,他们一般不搞学术造假。他公开承认是受到了爱沙尼亚民歌的激发,赢得了爱沙尼亚人的爱戴。
这就是当年柴可夫斯基看到的景色,海阔天空。如果是晴天,估计景色会更好。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份工作就足够令人羡慕。他获得了法学学位,在法院工作(这可是肥差,吃了原告吃被告)。
工作即使好,理想价更高,为了理想故,工作可以抛!
22岁辞职,毅然走出舒适区。跨界创业,学习音乐创作。创业成功,可是婚姻不顺,资助他音乐创作的一个女富商破产(柴可夫斯基和这个女富商一直没有见过面)。有时一个成功的男人身后需要站着两个女人。
第六交响曲是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首演九天后,柴可夫斯基去世。
有人负责卫生。很友好,还怕影响我们拍照。我告诉她我们已经拍完照了,她才开始拔草。
她前面的那个柱子上有个按钮,可以播放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多么好的一个工作呀!春暖花开,面朝大海!又有名曲伴奏。
无意看了一眼她的工作服,不得了。那是户外运动的著名品牌“火柴棍”
小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柴可夫斯基椅子。拔拔草,听听名曲,穿穿名牌。不知道这样的工作是怎么申请的?
附近就是一个孩子们玩耍的场地。
还有乒乓球台子。如果随身带了乒乓球拍和球,可以打一局。是个很好的旅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