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探析《满江红》的作者并再次韵之

(2024-11-10 10:57:20) 下一个

有感于总坛友的讨论和支持,再次韵一首:

遥夜更深,樽罍散,酒阑人歇。
孤灯暗,风摇花影,啸声初烈。
天际雁鸣惊酒意,院中雾气侵云月。
客不眠,飞叶打寒窗,音凄切。

临鸾镜,伤鬓雪。年少志,犹难灭。
叹新亭相泣,唾壶空缺。
英士倾干青史泪,干戈流遍郊原血。
唤何人,为我奏胡琴,歌千阕。

附: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930年代,中央研究院院士余嘉锡首次提出对《满江红》作者的疑问,理由有二:

1. 此词出现在明中期,宋元时期没出现过。

2.岳飞孙子岳珂搜集岳飞资料编撰的《金陀粹编》中没有这首词。

1962年,另一学者夏成焘沿用余嘉锡的论点,再次提出《满江红》的作者不是岳飞,而是明朝将领王越,理由主要是“踏破贺兰山”一句中的贺兰山在西北,而不是岳飞打击金兵的方向---东北。

中国韵文学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词学》主编唐圭璋支持岳飞为作者的说法。唐圭璋举出岳飞另一首《满江红-遥望中原》,这首词岳珂的书里也没有收录,但是这首词宋元明多位文学家、收藏家,流传至今,是公认的岳飞词,所以不能仅仅以岳珂书中没有就断定为伪作。

著名宋史学家、《岳飞传》作者邓广铭认为,宋元书籍没能流传到今天的有很多,“不能因为我们不曾见到,就断言宋元人书中全未出现过这一作品。”

有文物专家也介入讨论,他们在汤阴县岳飞庙碑林中发现了明代天顺二年(1458年)一位书生抄录的岳飞《满江红》,这直接否决了明将王越(1497年在贺兰山击破鞑靼)是作者一说。

我认为“贺兰山”之说不足为信,说作者是王越的说法也不太可靠。我下面从词的内容分析一下。

1. “三十功名尘与土”,岳飞去世时39岁,“三十功名”符合;而王越1497年在贺兰山击破鞑靼时,已经是71岁的高龄,与“三十功名”不符。

2. “靖康耻,犹未雪。”这是宋朝发生的事件。当然,诗词中经常有代指,“靖康耻”可以用来代指瓦剌大军围攻北京的保卫战,但是,明军是胜利者,所以用“耻”来形容,有些不恰当。

3. “臣子恨,何时灭!”,这是指徽钦二帝被虏一事,也可以代指明英宗被俘的土木堡之变,这里二者都说得过去。

4. “贺兰山缺”,似乎用于王越更合适,但第一点已经说了,和王越的年龄不符。岳飞有没有用之代指北方的山岭呢?当然可以,而且唐朝王维有诗云:“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所以宋朝的岳飞拿来引用,再正常不过了。

5. “匈奴血”,如果把“贺兰山缺”硬安到王越头上,那“匈奴”就说不过去了,因为匈奴汉朝后期就不存在了,在明朝北方的敌人是蒙古(鞑靼和瓦剌),所以这里肯定是带指北方的游牧民族。如果这里可以代指,那么“贺兰山缺”也可以代指,没有必要是确定的地方。

6. “收拾旧山河”,看到这里,答案已经明确了,这肯定是指岳飞,而不是王越,王越只是在北方抗击敌人,那用“收拾旧山河”哪?而岳飞要收复中原,北捣黄龙府,迎回二帝,这才叫“收拾旧山河”。

所以,我觉得《满江红》一词不太可能是王越写的,至于真正的作者是不是岳飞,目前在没有证据证明是其他人的情况下,一般都认为是岳飞。而且就算作者不是岳飞,这首词描写的人物也只能是岳飞。

写完这篇文章,又发现了《满江红》作者是岳飞的一个重要证据。

1983年,在浙西江山县(古名须江),发现了一本古籍《须江郎峰祝氏族谱》,族谱中记载了岳飞在1133年赠祝允哲的《满江红.与祝允哲述怀》词作,及祝氏的和作《和岳元帅述怀》。其中,族谱中收录的《满江红》,与今版相重字数为39字,但读来与今版明显略逊一筹。

岳飞《满江红.与祝允哲述怀》

怒发冲冠,想当日、身亲行列。
实能是、南征北战,军声激烈。
百里山河归掌握,一统士卒捣巢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励臣节。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金城门阙。
本欲饥餐胡虏肉,常怀渴饮匈奴血。
偕君行、依旧奠家邦,解郁结。

这首诗和《满江红》一词相比,内容改了很多,这也是正常的,赠词都是临时所写,用词用句仓促之间,可能不工,作者一般过后都会修改多次,所以如果改的面目全非也是正常的。

所以我认为《满江红》一词的作者应该是岳飞。

附:《满江红·和岳元帅述怀》[宋]祝允哲

仗尔雄威,鼓劲气、震惊胡羯。
披金甲、鹰扬虎奋,耿忠炳节。
五国城中迎二帝,雁门关外捉金兀。
恨我生、手无缚鸡力,徒劳说。

伤往事,心难歇;念异日,情应竭。
握神矛,闯入贺兰山窟。
万世功名归河汉,半生心志付云月。
望将军、扫荡登金銮,朝天阙。

这里有“闯入贺兰山窟”,岳词里的“踏破贺兰山缺”也可能来源于此,也就是说,岳飞后来修改自己的词作的时候,有可能借用了祝的词,甚至包括“八千里路云和月”,也可能借鉴了祝词里的“半生心志付云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