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是全球化的支持者,也信奉创新,变革。我支持全球化的原因主要有几个:首先我是一个好奇的人,从小就喜欢地理,喜欢各种文化,喜欢和中国各地区新来的同学交流。其次我是全球化的受益人,因为会英文,在中国改革开放早中期,能有机会接触外国的资本企业,后来能移民到西方从而没有受到中国的高度竞争和高度淘汰的压力。再有,我认为现在人种之间已经高度融合,就算人类再反对全球化带来的冲突(宗教和种族冲突)和灾害(COVID19世界大流行),人类其实在种种迹象下已经完成了融合,再开倒车已经阻力重重。
互联网的深入蓬勃发展,让人类越来越难排外,越来越难固化自封。既然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阻止不了社会的向前发展,与其和一些社会现象过不去,还不如去尽量适应。现在在互联网的世界里,让个体差别逐渐消除,人类思想,行为,世界观都越来越接近。比如,二十年前,我们都认为西方人不了解中国人和中国国情,现在西方媒体拿CCP说事情就跟谈论自家事情没什么区别。现在各国人民谈论起人类起源,西方殖民史,建筑史,艺术史,都有不少的民间大师。
我搬到现在的地方有9年了。最近认识了一个在附近住了10多年的西方人邻居,他会说中文,因为自己家的狗什么都吃,他们给它取名字叫“小广东”。凭着他对中国文字的深刻理解,我们能看到世界各族人民对彼此的认知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深度。最近我在互联网上,看到英国伦敦纯西方孩子小马哥(马克思)的视频里包粽子,做凉皮,带着爸爸妈妈和弟弟在疫情年去伦敦的海底捞吃火锅。我也看到中国的美食爱好者做正宗的法国可丽饼,丹麦曲奇和法式牛角面包。(小高姐等)。我还看到中国的年轻男孩到了美国一年,因着社交媒体朋友圈就娶了美丽的爱尔兰裔美国姑娘。 (Jay and Ari)。还有很多从巴基斯坦,越南,阿根廷嫁到中国的女人和在非洲找了黑人媳妇的中国男人。我们越来越不容易在互联网上排外,因为大家已经更深的融合,在文化上彼此更加接受,个体的差异认知也越来越模糊。现在困难的就是如何做到全球化管理。互联网上其实已经没有国界的区分,比如中国上海的复旦教授头天杀了一个领导,第二天海外华人媒体就开始寻求原因。比如,美国发生一起种族枪击事件,第二天立刻就有中国亲人朋友问候,你们那里还好吧。
纵观欧洲历史,欧洲人民早就比我们东方走在共荣的圈子里了。最近有机会看了一个德国创立于1979年的乐团叫成吉思汗。这个乐团可以唱英文和俄文(德文?),穿着蒙古服装和在舞台上操练刀枪,在40年前风靡了不仅仅是德国还包括很多苏联国家。他们著名的两首歌曲就是《成吉思汗》和《莫斯科》。40年后,他们又冠名复出游牧演出,还是受到巨大欢迎。
还有一个来自瑞典风靡欧洲90年代的乐队, 爱人大军,他们由双性恋人组成的乐队。他们虽然有着嬉皮和色情的装扮,可是音乐内涵十分国际化和正能量。我最喜欢的是他们的《性的革命》,视频里面双性恋人高举苏维埃和中国国旗,号召大家要走向康庄的共爱的和谐社会。这个乐队不仅仅风靡西欧,更在东欧走红。他们虽然看着另类,实际上全是正能量和有很强的学术能力的音乐人,比如他们的愿你们和平的《以色列》,唱希腊神话里的点石成金的《玛纳斯国王》,唱基督教里的《钉上十字架》,让DISCO走到了教堂。因为他们的产品开放和有共识,所以他们不仅仅局限在瑞典,他们很强的敲开了东欧的大门。瑞典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全国人口就是北京的一半。如果他们的产品和音乐不能国际化,不能走出国门,不能融进其它文化,他们国民就没法生存以及走向成功。
不仅仅西方追求共荣,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中国也是人才倍出,英文都已经深入到高等教育还不普及的农村地区。最近听一个不懂英文的湖南农村女孩唱西林迪翁的歌,真是震撼到我了。她这种天赋估计也是千里挑一,得到了中国顶级艺术界元老们的认可。如果没有互联网,没有艺术的无国界,没有英文的高度普及,中国没有那么多观众能对她的歌喉做出评判。
现在的世界已经变了,就看我们个人是要在已经全球化的人类社会里是要随波逐流还是要力挽狂澜了。我觉得做个逆流而上的弄潮儿是十分的困难的,会被历史的车轮滚滚碾过。
你想穆斯林在你家边天天唱古兰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