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答胎教疑问

(2005-12-15 00:55:50) 下一个
一. 胎教有用吗? 其实胎教早在中国的汉朝时就已经有了,二战开始,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音乐对人的影响,而真正通过音乐对胎儿的大脑发育和身心健康系统研究是从70年代的澳洲和日本等国家开始的,而中国是在80年代的中期才开始发展起来。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已经证明音乐胎教确实对胎儿大脑和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胎儿教育仅仅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和一个重要部分。我记得我怀孕做胎心检测的时候,由于通常胎儿在白天都睡觉,大夫常常叫那些已经排队排到的孕妇在一旁等着什么时候感觉有胎动什么时候才进来。但我可以自信的告诉大夫,我随时都可以让我的宝宝醒来,因为只要我轻清拍一下她,和她说说话她就可以醒过来。她一出生清洗完后就睁着一双大眼睛好奇地看着我,而我对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你的妈妈,你是我的宝宝”。这是我女儿给我最深刻的第一印象。她才出生3天就懂得和我交流。那天因为有一新生儿的妈妈奶太多就问谁的宝宝需要,刚好我的奶一直没有下来,于是我就把我的宝宝抱给她喂,结果我的宝宝只是闻了闻就转过头来看做我,我立即对宝宝说:“没有关系,你可以吃”。接着她就大口大口地吮吸起来了。通常胎教过的胎儿出生后明显比没有胎教过的胎儿表现出更“早熟”。 二. 音乐胎教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最近美国一家研究机构利用磁场扫描成像技术证实:初生婴儿接受信息刺激的多寡直接影响他们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接受信息少的婴儿,其大脑神经元的分枝——轴突、树突少,而且联系少(突触少),反之就比较多。胚胎学告诉我们:4-5个月的胎儿已经能接受来自听力、触觉、嗅觉等信息。而决定人类智力的因素是神经元与大脑建立无数突触联系。音而在胎儿期间就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优美、动听,并具有f1特性波谱的音乐声波信息,将有助于智力的提供。因此,我们说教育应从胎儿开始。 在没有先天缺陷的前提下,决定智力发育的关键因素是神经细胞轴突和树突之间建立联系的多寡,而这种联系(突触)主要是通过后天的信息环境的刺激、学习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最近,美国一家研究机构利用磁场扫描成像技术证实:初生婴儿接受信息的多寡直接影响他们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接受信息少的婴儿,其大脑神经元的分枝——轴突树突少,而且联系少(突触少),反之就比较多。胚胎学告诉我们:4 -5个月的胎儿已经能接受来自听见、嗅觉、触觉等信息了。如果我们在胎儿期间就为其提供丰富良好的信息环境,无疑将有利于促进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从而为智力的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胎教专家曾做过临床实验证明:胎儿不仅能对外界的声波和触觉有感知,而且对优美动听的音乐与躁动不安的音乐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我们说良好的音乐声波信息是开发胎儿智力的最佳手段之一,没有什么声波能像音乐那样在同一时间片段里产生丰富多彩的信息。 三. 案例: 本人从1997致力于音乐心理学、音乐与智商以及个性的研究,并对年轻的父母进行指导咨询如何科学系统地开发婴幼儿智力潜能和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通过6年多对100多名胎儿及幼儿的跟踪指导,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孩子的智商不仅达到了优秀(120-150),而且具有良好的音乐感悟力和良好的性格。1996年赴德国参加“第八届世界音乐治疗学术会”,并在会上宣读了《音乐与智商》的论文,发表在专业的论文集里。 在我跟踪研究的100多名婴幼儿中,通过首都儿研所和中科院心理所的智力量表测试均达到140以上而普通儿童为90-109。我们知道人的IQ与遗传也有着很紧密的联系,但是我们可以说如果一个具有高智商遗传基因的孩子,如果没有后天的教育,有可能会成为一个低智商的孩子。而反过来说,先天遗传基因不是高智商的孩子却可以通过后天科学的干预而发展为高智商的孩子。 笔者研究的这一套新概念系统教育法,是通过音乐声波,语言,肢体语言,视觉,触觉,音乐游戏等对胎儿从4个月到3岁幼儿的一个系统教育方法。首先这一教育方法不是天才教育,是智商IQ与情商EQ;左脑与右脑均衡发展的系统教育,目的不是教育一个超常儿童,而是一个身心与大脑均衡发展的方法。胎教在80年代中期就已经在中国发展起来了,但是许许多多的胎教音乐或者书籍都只局限于胎儿期的教育而没有对胎儿出生后进行衔接教育,这就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