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性科学的现状与未来
(2004-11-12 09:13:22)
下一个
2001年12月6日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学术报告厅的演讲,由中国性学会和北医社文部主持
一、“性”的现代概念∶sexuality及其汉译
大约从19世纪末,汉语中的“性”字就开始和英文中的“sex”一词连在一起。
在最近十几年中,特别是在西方性革命之後,SEX,一词的习惯用法有了很大的变化,而在日常用语中,说SEX,几乎就是说∶“性行为”、“性活动”,以至在更多情况下,直截了当指的就是“性交”。因而,现在译SEX一词,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其真正的含义,分别译为“性交”、“性行为”、“性活动”、“性戏”等,而不总是可以笼统地译成一个“性”字。就是说SEX一词的日常用法是词义缩小变窄。
但近几十年来,人们对“性”(SEX)的认识,实际上恰恰不是缩小变窄,而是大大扩大变宽了。人们认识到,“性”不只是一个生物学上的事体,而有著心理学上、社会学上、文化学上的多个层次,并且这不同的层次间有著复杂的内部关系。人类对性的认识的这些新扩展,导致了SEXUALTY一词的广泛使用,SEXUALITY一词用来指与性有关的一切层面。下面以被评为最好的大学性教育教材之一的《BECOMLNG A SEXUAL PERSON》(ROBERT T.FRANCOEUR著,纽约MACMILLAN出版公司,1991年第二版)中,对SEX和SEXUALITY的界说为佐证∶
SEX∶一个人基於其外生殖器解剖学上的雌雄而决定的生物学状态;性交。(第72页,第627页)。
SEXUALITY∶最起码也是包括四个主要方面(1)基於外生殖器解剖学上的雌与雄;(2)作为男与女的性别自认;(3)所采取的与解剖学上的雌雄差异如男女的性别差异相适合的角色和行为;(4)被吸引的和所爱的性别。人的SEXUALITY是一个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现象。(第4页,第637页)。
当前汉语表达的难处在於,SEXUALITY一词还没有合适的译名可用。假如一向把SEX译成“性”(在现代汉语中),那麽SEXUALITY就应该译的有所不同。按照英语的构词法和词根、尾码的本来意思、就要把SEUALITY译成“性性”才忠实而确切。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在刘达临教授主编的《中华性学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第一版)一书中,竟列有《性性》这样一个条目,全文如下∶
性性
英语SEXUALITY的新译。SEXUALITY与SEX一样,是使用得非常普遍的性科学概念。SEX汉语译为“性”,可是SEXUALITY尚无统一的译法。梁实秋编《远东英汉大辞典》中把它译为 “性之具有”、“性之性质”、“性兴趣”、“性本能”、“性感 ”等。美籍华人、心理人类学创始人许琅光教授把它译为“性欲性”。阮芳赋于1985年曾说过∶“我想把SEXUALITY译为性性”。理解性性的涵义可与“食性”一词相类比 。性性在构词上,前偏後正。前面的词素“性”是指性科学中的性(SEX),後面的词素“性”是指特性、秉性 。性性在比较、阐述不同生物种类的性活动差异或同种生物中不同群体的性活动差异时务须用到,因而是性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人类的性性是极为广泛、复杂的范畴,凡是有关人群中性征、性欲、性行为、性角色、性心理、性功能、性道德、性爱等等的分析比较 ,都属於人之性性。即使是比人原始的动植物的性性,也是够复杂的,从生物界千姿百态的性行为中可以窥见大自然的美妙无穷。人类的性性与动物比较有极大差异,例如发情期消失,性行为与生殖有意无意的若即若离,性本能的审美化、心理化、社会化、伦理化,以致纵欲、禁欲与性障碍,性变态等成为并不少见而务必关注的社会问题。
这一词条的阐释很好。我也确实曾在1984年左右的讲课中,提出过将SEXUALITY译为“性性”的想法。这个译法,既“信”且“达”,但毕竟不“雅”。重复连用两个同形同音异义字,实在有点别扭,也不便於进一步造词 。所以,我从未在著述中采用这一译法,事实上也未曾通行开来。
也有人将SEXUALITY译成“性存在”,也不是一个通行起来了的译法。当然,也可以将SEXUALITY译成“性事”、“性这种东西”、“与性有关的一切”,但恐怕都不是可以通行起来的译法。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字译SEXUALITY最好,那就还是“性”字。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逐渐地公认“性”是SEXUALITY的中文标准译名,而将SEX则按上下文分别译为“性行为”、“性交”,等等。当然有时SEX所指的正是SEXUALITY所指的一切,也就译为“性”字了。
这里,我的意图并非要和在座的同仁讨论一个专门译法的学术问题,而是要通过这一论述来加深对“性”的理解。假如能真切地感到,中文拙於译SEXUALITY一词,也就能醒悟到人们对“性”这个概念的完整含义在认识上的缺欠。进一步说,这个问题不仅是一个译名的商确问题,而是关系到对於性、性教育的新认识、新观点、新原则的学术进展与革新的大问题。
概括地说,“性”是一个包括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层次的复合体,这个多层次的“性”内涵,决定了人们对自己、对子女 、对青少年、对广大人群进行性教育的必要∶
第一,性活动是一种自然现象,生理现象。性、生殖系统是人体整体的一个组成部份。这一系统与其他器官系统不同,大约要在生後十年才开始发育,再过大约十年才能成熟。在青春发育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个体从未有的现象,例如女性的初次来月经,男性的初次遗精,男、女性都会逐渐萌发对异性的兴趣,也可能会出现性冲动,出现手淫,等等。由於缺乏有关的知识,青少年们便可能陷於迷惑、恐惧、焦虑之中,也有可能处理不当。所以,应该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向儿童、少年、青年们讲解生殖器官的构造和功能、青春发育的自然进程等生理卫生知识。
第二,性又是一种心理、社会现象,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方面之一。婴儿出生後,马上就要被当成男性或女性加以养育,在三岁或五岁以前,一个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社会心理上便已定型,很难改变。正是从父母、幼稚园、小学校,从社会接触中,一个人接受了男性应如何如何,女性应如何如何,男女之间接触应如何如何的一套社会规范,形成了心理学上的“性别”差异,形成了社会学上的“性别角色”差异和性别角色行为。这一过程进行得好与不好,对终生有极大影响。所以,还应该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向儿童、少年、青年讲解有关性别差异,有关性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出现青春发育提前、婚前性关系和少女怀孕、未婚怀孕增多的问题,这方面的教育尤为必要。对於性别心理差异和社会角色差异的正确教育,有利於两性的互相尊重,有利於建立良好的两性社交关系,有利於防止某些变差情况的出现。
与此相关,英语中也广泛用新的片语“sexuality education”,来取代“sex education(性教育)”这一用了上百年的旧片语。既然我们采用“性”字来译“sexuality”,也就可以用同形同音词组“性教育”来译 “sexuality education”,但要记住新译的“性教育”比旧用的“性教育”,意义更为深广。
此外还有一个相关的用词问题∶中文的“性学”是Sexology的译名,Sexology来自德文SEXUALISSENCHAFT,是德国医学家布洛赫在1906年首先创用的。在从小学到大学的普通教育(包括普通性教育)中,一般不大用“性学”这个学科名,例如,在美国到20世纪六十年代後期,开始真正重视性教育,以医学院为例,1960年整个美国只有3所医学院开设有关“性”的课程,1968年增加到30所,到1973年114医学院已有110所开设了这方面的课程.现在几乎全部美国的大学,学院,包括二年制的社区学院,都有专门的课程讲授有关“性”的知识,可以反映出社会对性教育的需求和重视,这些课程一般都不称为Sexology,而称为 Human Sexuality。我建议以“性科学”来译Human Sexuality,用於更广泛的多种场合,而“性学”还是译Sexology,用在更为狭义的专业领域。
二、从建成一门学科的要素看中美“性科学”的成熟度
一门学科,在学术界,在一个国家,是不是完全确立,要看是否满足了下面七个必要条件∶
有一定的从业人员,有一定的工作岗位(社会实践领域),有学会和学术会议,有一定量的专业出版物,有公开发行的学报或专业杂?,在高等教育中设有专门化和学位,有专门的研究机构。
1906年布洛赫(I.Bloch,1972~1922)提出“性学”之後,另一位德国医学家赫希菲尔德(M.Hirsschfeld,1968~1935),对性学的创建作出了很多贡献,1896年他写了一本书《怎样解释男人与女人爱同性的人》。1908年编辑出版了世界上第一种“性学杂?”(Zeitschriftfur Sexualwissenschaft)。1913年共同奠基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性学学会”。又有《异装癖》,《爱的自然律》,《同性恋》(为布洛赫主编的《性学手册大全》的第三卷,达1000多页),《性病理学》(3卷)等著作出版。1919年在伯林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性学研究所”,免费提供谘询服务,一年之内但积累了病例近2万份。1921年组织“性改革国际大会”,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国际的性学会议。1928年出版《性学》(Geschlechtskunde)5卷,涉及整个性学领域。几乎可以说赫希菲尔德一人花了约30年的时间,把建立性学学科的大部分工作都完成了。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不但关闭了赫希菲尔德的性学研究所,也毁灭了刚建立不久的性学,当时活跃的大多数性学家,是德国的犹太人,他们的著作被烧毁,研究机构,学会和杂?被禁,性学领域进入空白一片,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後,性学学科才得以新的面貌,在美国逐步重新建立。
我在原北京医科大学的生理学和医学史这两个学科都工作过相当长的时间,曾是中国《生理科学进展》两个生理学的常务编委之一,同时也担任过《中华医史杂?》的常务编委,可以说对这两个领域还是了解的。无论生理学还是医学史,今天,无论在国际学术界,还是在中国,都是完全确立了的,即成熟度100%。虽然医学史领域,不如生理学领域那末大,在中国实现完全确立也较晚,但现在也是7个条件全具备了的。
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进入了在当时的中国大陆还是禁区的性学领域。
当时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华医学会会长的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教授主持编译的《性医学》一书,1982年由北京的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标?著现代性学和性医学作为一个专门学术领域在我国的建立,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该书的编译前言,精辟地论述了性研究和性医学的巨大意义∶
"性医学是研究人类的性生物学、性心理学及性临床学的一门新兴学科。性是生物繁衍的基础。性行为是人的一种'本能'。然而,许多因素,包括社会、心理、遗传、疾病等等,都会影响或破坏这种本能。事实上,有这样或那样性问题的人十分常见。但是,很长一个时期里,人类自身的性问题并没有受到正确的对待。有性方面疾患和苦恼的人常常羞於启齿,苦於无处就医;许多医生对性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也了解甚少,又往往无师可问、无书可读。大量事实表明,人们十分需要性医学。性医学所提供的医疗保健,有利於解除人们性的疾患和忧虑,有益於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助於提高生活质量,使人们精力充沛地去工作、学习和生活。有关性医学的研究,也促使计划生育学、精神卫生学等等学科的发展。"
这些精辟的论述,不仅适用於性医学,也适用於整个性学和性教育领域。这本书的出版,作为一个信号和榜样,促进了性学禁区的打破和性教育的开展。
也就是在那个时期,1979年到1985年,我撰写"性教育漫谈",在《父母必度》发表,从1985年1月起,共刊出十篇,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对性教育作了较全面而的系统的正面论述。还在当时发行量很大的一些刊物和报纸,诸如《中国青年》、《大衆医学》、《健康》、《祝您健康》、《中国妇女》、《百科知识》等等,发表了84篇有关性教育和性学研究的文章。其中包括都是1985年发表的《百科知识》上我写的“从禁区走出──现代性医学发展史略”,是一篇性学通史和简论,该文首次正面而系统地论述了现代性学作为一个科学分支的兴起和发展及其意义,担起了为一个学科开道的历史作用,和在《祝您健康》我写的"同性恋─一个未解之谜",相当系统地谈到了同性爱的各个方面,被认为是当代国内第一篇公开表示对同性恋要加以理解和正确对待的文章。
在这个基础上,我主编的《性知识手册》在1985年由科技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出版。这是建国以来,国人自行编写的第一部中型性学读物,兼顾专业人士和一般读者的需要,也为性教育提供了一个现代的性科学知识基础。至此,我国性学和性教育书籍出版的大门,便成功地打开了。
1985年7月22日到8月8日,在上海举办性知识讲座成功的基础上,由上海大学文学院刘达临教授、上海中医学院樊民胜副教授和上海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分中心蒋蕴芬主任共同发起主办的全国第一届性教育讲习班开办。这个班当时受到广泛的注意,国内外多种报刊作了报导。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有组织地培训性教育人才。我作为主要讲课人,在课堂上提议建立"中国性教育研究会"(筹),获得了广大学员的热烈赞同。旋即成立了以上海中医学院洪嘉禾教授为主任的筹委会,虽然之後由於种种原因,这个全国范围的性教育研究地至今仍未成立。但,这个组织行动,推动了在上海、黑龙江、新疆等很多地方建立了性教育研究会等机构。
也许可以说,1985年,是中国性学禁区被打开的一个标?。1985年,离美国金赛(A.KINSEY,1894~1956,又译金西)的《人类男性的性行为》(1948)的出版已37年,离玛斯特斯(W.MASTERS,1915~2000)和约翰逊(V.JOHNSON,1925~)1966年出版的《人类性反应》,已经19年,离1976年全球第一个授予政府核准的性科学高级学位的专业研究生院美国”高级性学研究院”的建院,也已经9年;从1985年到现在,2001年,才17年的发展,我认为中国性学的发展是很快的,其专业成熟度已达65%,美国至今我看也只有85%(但在全世界也许这还是目前最高的了)。下面就上列举的7项条件,比较中美两国在性学学术领域已有的成果和尚待弥补的缺失。
(一)从业人员
一个建立了的专业,一定有专门的人才在从事。中美两国现在都有数以千计的专业人员在性教育,性谘询,性治疗,性研究等部门工作。在中国,完全从事这一专业的人员较少,但也已经有了。例如,马晓年主任医师在北京402医院建立了“性医学科”,他和他的同事便是全职工作在性科学与性医学领域的了。但兼职的则要多得多。即便在深圳康宁医院也设有性医学性治疗的专门门诊,在国内业界有相当的知名度,主持人陶林医师是中国性学会的理事,广东性学会和深圳性学会的负责人之一,他也还要做他的精神科医生的本业工作。在美国,情况类似,包括一些最著名的性学家如莫尼(John Money)、格林(Richard Green)、布劳(Vern Bullough)等等在内,很多性研究者,性教育者,也是兼职的。
由於美国大部分医师不会兼职去从事性治疗,而中国不但很多精神科医师,还有很多泌尿科医师和妇産科医师兼职从事性治疗和性研究,加上还有很多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人员,也兼职从事性教育性谘询性治疗和性研究中来,所以中国的性教育,性谘询,性治疗,性研究人员数目,会比美国多。
从受过性学专门训练的从业人员来说,美国和中国都还远远不够。10年前,美国”高级性学研究院”院长麦克依万纳(Ted McIlvenna)教授估计,当时美国便需要10000个性学专家,过了10年,真正达到的数目也才2000,所缺甚剧;中国真正受了性学专业训练的人员,数目就更小了。
(二)社会实践领域(工作岗位)
在中国,性学的专业人员可以就业的岗位,比在美国的机会其实还要多些。共同的实践岗位主要有∶
1.性谘询门诊
2.性治疗门诊
3.教教育工作∶包括在中学和大学的普通新兴科学课程的教师,社会上的对一般公众的性教育,在性科学学位教育(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後)机构任教的高级专家。
4.性传播疾病特别是爱滋病的防治工作
5.性研究工作
6.性社会问题的对策和防止
在中国具有远比美国就业机会多的岗位有∶
7.计划生育机构
8.优生谘询机构
在美国更多但其职位本身很有限的岗位∶
9.在各种“性少数”或“酷儿”的群体及其有关机构工作的活动家和社会工作者
总的说来,美国和中国都还没有在以上岗位配够有足够专业训练的性科学人才,尤以中国为甚。例如,在中国的中学和大学和社会上受过充分性科学专门训练的性教育专业人员,至今数目还是不多的,是很需要填补的一大片专业人才训练的空白。
对一个服务於人类个体的谘询和治疗的行业,例如医师、心理治疗师等等,都要有专业资格的合法认定。通常的作法有两种∶一种是行业机构发出的专业认定,另一种是政府机构发出的开业执照。最成熟的这类职业,常常要兼有这两种证照。
美国性科学领域至今尚存在的一个最大的缺失是对性谘询师和性治疗师并未建立政府管理的执照制度。在这种情况下,不但性谘询师和性治疗师没有像医师和心理治疗师那样的职业和社会地位,甚至不得不处在合法与非法之间的边缘状态。这也就是我只给美国的性学科85%而不是100%成熟度的主要原因。
就性学科的行业认证来说,美国虽然早已开始了,但也还没有完成。最早的两个行业认证机构是∶成立於1967年的“美国性教育工作者性谘询师和性治疗师协会”(AASECT,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ex Educators, Counselors and Therapists,1973年以前原名美国性教育工作者和性谘询师协会,AASE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ex Educators and Counselors),和成立於1978年的“美国性学家学院”(ACS,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exologists)。较晚的两个是∶1986年成立的“美国性学院”(ABS,American Board of Sexology),和1991年建立的“美国临床性学家学院”(AACS,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linical Sexologists)。
之所以说性学科的行业认证也还没有完成,是因为以上四个机构的全国的普遍权威尚未确立,也没有成为政府授权的委托机构。也就是说,有一些性教育工作者、性谘询师、和性治疗师,并不具有它们之中的任何一种证照,也在执业;又由於政府并无性教育工作者、性谘询师、和性治疗师的执照法律,所以,“无照”并非就是“非法”。看来,无论是权威的行业机构的专业认定,还是政府机构发出的开业执照,对於性教育工作者、性谘询师、和性治疗师职业来说,都不是一个短时期可以解决的问题。
相反地,在中国,假如要著手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倒有可能在较短时间便能解决。因为,中国从事性教育工作性谘询和性治疗的人员,大多是已有医师、教师的执照,而且性科学一般也不需要在大学建立学士学位,所以只要给有志於成为性教育工作者、性谘询师、和性治疗师的人员,在其原有学位和执照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性教育工作者、性谘询师、或性治疗师的附加专业训练,便可以以一定方式认证其执业的合法性。当然,也可以在国内的高等院校设立性教育工作、性谘询、和性治疗的硕士以至博士学位,他们的学士专业为他们提供了合法执业的执照,他们以附加专业训练,或性教育工作、性谘询、和性治疗的硕士以至博士学位的条件,通过“中国性学会”特设的“专业资格审查委员会”,为他们的执业提供行业的认证。
(三)学会和学术会议
美国最早也是最有影响的性科学学会是“美国性的科学研究学会”(又译“美国性科学会”,简称SSSS, Society for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of Sex), 是在1950年由美国著名性学家阿尔拜特•艾利斯(Albert Ellis)等提议组建,但直到1957年才得以建成。每年举办学术会议,都约在11月上旬举行。
此外,还有一些与性科学相关的学会组织,例如∶“性治疗和研究学会”(SSTAR),“美国男性学学会”,“性沈溺症治疗协会”(ATSA),“哈利·本杰明国际性别认同障碍协会”(HBIGDA)等。
在中国近代史上,1923年,张竟生博士在北京大学任教,组织了性科学研究会,可说是性科学研究组织的先声。当然,随著张教授的被迫害和德国法西斯对性学的剿灭,这一切也就销声匿迹了。
当代中国,在性学禁区被打开之後不久,中国性学会便以“筹委会”的形式存在了多年,有过多次学术会议。我就参加过1993年在成都的第7次学术会议。中国性学会终於1994年5月27日在民政部注册成立,社会团体登记证号为:社证字第1636号。其成立大会於1994年12月24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性学会常设办事机构在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北京大学医学部内旧公共卫生楼320室中国性学会秘书处。2001年,中国性学会举行了其第4届学术大会。
(四)专业出版物
假如说在1985年,中国出版的有关性和性学的书籍,还是屈指可数的话,那麽,在1985年之後,这方面的出书,就如大潮风涌来,难以胜数。从出书种数和印数的绝对数来说,可能不但都超过美国,也可能会超过任何其他一个国家。到底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出了多少有关性的书籍?
潘绥铭教授在所著《中国性现状》(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中说∶
“人们到底也没学会从活人的生活中来理解社会,到底也没想出该对性来点什麽建设式意见。结果,最近的10年就站出来说话了。1985年,阮芳赋教授主编的《性知识手册》和吴阶平教授编译的《性医学》先後问世。到1992年10月,据吴宗健讲师的不完全统计,此类书籍(文艺作品除外)已有273种之多。”
现在,不但早已超过273种,恐怕也超过了546种,甚至超过819种了。我并没有见到正式的统计数位。但为了得到一个说法,大前天,我特地到“国家图书馆”查了主要收改革开放以来的中文书目,在“性”的分类下共列有1438种书。本来这应是很有价值的统计数位。遗憾的是由於该编目程式有问题,竟包进了数以百计的与性(sexuality,sex)毫无关系的书(例如有关内燃机、核工业的技术专著)。因此,我只好减去400种误入的,加上150种漏收的,那麽这些年来,中国出的有关性的书约有1000到1200种之多!
我希望有人愿意花功夫写一本书《中国当代性书书目提要述评》,从数量上,特别要从提高质量上,对此作一严肃的学术研究。
(五)公开发行的学报或专业杂?
“美国性的科学研究学会”的学术机关刊物是《性的研究杂?》(Journal of Sex research)。
其他的性科学方面的专业杂?有∶《性行为文献》,《性的历史杂?》,《同性恋杂?》,《心理学和人类的性杂?》,《性教育和治疗杂?》,《性和婚姻治疗杂?》,《社会工作和人类的性杂?》,《性和残疾的医学方面》,《性和残疾》,《美国性资讯和教育理事会报告》(原文略)等。
中国性学会的学术机关刊物是《中国性科学》(原名《中国性学》),到2001年9月,已出到第十卷第三期了,但还不是一个有正式刊号的正式出版物。这对中国性科学的发展肯定会有相当不利的影响。有一个国家级的性科学学术杂?,不仅对提高性科学研究的质量大有好处,也有利於性科学专业队伍的巩固於发展,还可使中国性科学真正进入到世界性科学界,有利於国际交流的正常发展。
(六)高等教育中的专门化和学位
1976年,两位美国“美以美教会”的神父麦克依万纳(Ted McIlvenna)和萨顿(Laird Sutton),脱离了委托他们从事的有关性的调查,在加州旧金山成立了州批准的私立美国“高级性学研究院”(IASHS,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of Human Sexuality),提供州批准和认可的性科学硕士、性科学博士,性科学教育博士、性科学哲学博士等高级学位,(美国的大学均由州政府批准和管理,联邦教育部并不直接批准和管理高等院校),开创了在美国和全世界性科学高级学位教育的先河,今年6月刚举行了25周年庆典。至今,“高级性学研究院”仍是世界上唯一的性科学的专业研究生院。
随著性科学的日益成熟并为社会所需要,性科学的高级学位,相继也在其他大学设立,包括一些名牌综合大学。例如,“美国性学院”在1993年出版的只提供给其成员的《性学纲要》(An Outline of Sexology)中,在“高级性学研究院”之外,还列举了两个设有性科学博士学位的大学∶纽约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纽约大学也有3种高级性科学学位∶性科学硕士、性科学教育博士、性科学哲学博士。我在前几天,特别从国际互联网上查阅最新的情况,现在已有约20个大学或研究院设有性科学的训练证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或博士後研究。其中包括加州州立大学诺斯累奇分校,旧金山加州州立大学,杜克大学,印第安那大学,麦蒙尼得斯大学,夏威夷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威德纳耳大学,阿尔拜特•艾利斯研究所,哥仑比亚大学与纽约州立精神病研究所,威斯康辛医学院,艾莫累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与霍吉尔基金会,芝加哥伊利诺大学,印第安那波里斯性健康研究所,新择西医齿科大学,密西根大学,等等。
中国性科学的发展,现在最重要的当务之急是要添补空白,立即著手建立高等教育中的性科学专门化和学位。前面已指出,需要性科学专门人才的社会岗位,中国比美国还多,教学的基础和建立专业时机已经成熟。能像加拿大那样,有专门的“性学系”(如在蒙特里尔的魁北克大学),固然好;就像美国那样,除了“高级性学研究院”之外,并没有那个大学设有性学系,而是将性科学的专业化分布在已有的系科中。例如,纽约大学是设在教育系,还有的大学分别列入心理系,健康教育系,体育系,家政系,社会工作系,家庭医学系,家庭医学和社区保健系,家庭环境科学系、人类服务职业系,行为科学系,家庭计划和性科学系,医学系,等等。
虽然,并不一定要设性学系,但一定要建立这个专门化。即便是在心理系,教育系,社会系,医学系,卫生系,等等不同科系的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後工作站点培养,但学位、学历上,一定要有“性科学”、“性谘询”、“性治疗”、“性教育”专门化的字样,这是性科学在中国完全建立和成熟的必要条件。我想国内很多大学,都有可能争取领先达到这一目标。
(七)专门的研究机构
20世纪40年代,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生物学教授金赛(A.KINSEY,1894~1956,又译金西)通过对1.7万美国人的性行为的面对面的调查(有350个问题之多),完成了两大册专著∶《人类男性的性行为》(1948)和《人类女性的性行为》(1953),是世界上首次最大规模的、最详尽的关於性行为的调查分析。金赛被公认为性科学研究的划时代的人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性学研究所”,是美国也是全世界最著名的一个性学研究机构,其中还设有在全美国也是全世界最丰富的性学博物馆。
几十年以後,美国妇産科专家玛斯特斯(W.MASTERS,1915~2000)博士和後来成为他的妻子的心理学家约翰逊(V.JOHNSON,1925~)博士,并肩闯入了性反应的实验研究这个禁区,成为了现代性医学的真正的开创者。1966年,出版了第一部专著《人类性反应》,概括了382个女人、312个男人性反应的实验研究结果。从1959年开始又对人类性反应的异常进行研究,1970年出版了第二部专著《人类性机能障碍》,开创了性治疗的新阶段。1979的出版了第三部专著《同性恋》。巨大的成功,使他们得以在圣路易斯建立了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研究所,他们夫妇共任所长,克洛德尼(R.C. Kolodny)博士任副所长。他们三人合著的《性医学教科书》於1979年问世。该书就是吴阶平教授主持编译的《性医学》的蓝本。
此外,还有设在纽约的阿尔拜特.艾利斯研究所,加州州立大学诺斯累奇分校的“性研究中心”(由尚健在的著名性学家布劳协粗助建立),夏威夷大学的“太平洋性和社会研究中心”等。
中国最早建立的是设在江西宜春的“南方性学研究所”,相继有“黑龙江性学研究所”、“上海大学性社会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等。最近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一些专家提议建立实体机构“北京大学性科学研究中心”,如能尽快落实,对於促进性科学的发展是会很有积极作用的。
三、中美“性科学”的未来
从全世界来说,性科学都还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中美两国性科学的建立过程,也都还没有完成。近年来,中美两国的人士,也都感觉到了培养性科学人才、发展性科学的必要。例如,在1995年,由美国的福特基金会,贡德基金会,罗伯特 伍德 约翰生基金会,亨利•凯萨家族基金会,J.D.和C.T.麦克阿瑟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共同资助,对美国的性科学研究进行评估,提出长篇报告,建议要加强性科学的研究工作。中国近年也大力提倡要加强性教育,加强对艾滋病和其他各种性转播疾病的防治和研究。
中国在性科学的从业人员、出版物等方面,已有很好的基础,又有计划生育这样国家的一项最重大任务的客观需要和实力支援,加上对衆多人口的性教育和爱滋病等各种性转播疾病的防治和研究的巨大需求,再加上中国没有对性持否定态度的强大宗教势力的阻挠,我认为,在新的世纪,中国有可能在世界上领先完成性科学的学科建设,并在性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上,取得重大进展,推动性科学登上一个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