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930)
2021 (550)
2022 (734)
2023 (931)
我想起来,三年前回国,同学找我喝酒。他带来一瓶白酒还有一本史景迁的乾隆中译本送我。
我这个同学是个学究。现在同学几十年后相聚,送书的极少了。他自己是写了好几本书的,从来不送人,觉得见不得人。不仅他,其他同学,写了书也不送我。见面就是聊天喝酒。
我们这代人,和父亲那那代不一样了。父亲那代人,写了书,彷佛一生的总结,签字送人,同事朋友写了,也送给父亲。我们这代人,出书一点不严肃,出了书也知道书里没什么东西,拿不出手。
他送我这本乾隆,实际是了解我,看得起我,认为我骨子里还是个读书人。
这本史景迁的乾隆,我带回美国,很长时间没看。因为我对老外写中国历史总是抵触和不信任。终于有一天拿出来读,果不其然,仿佛耶鲁教授写演义,还没有中国氛围。读了两页放下了。
老美写的中国历史,我最认同的是索尔斯博里的长征,未讲的故事。那是纪实,但是非常尊重事实的纪实。索尔斯博里有杨尚昆撑腰,采访了硕果仅存的长征老革命,重新走了长征路。
六四的时候,他正好在北京。本来想重新见些中国高层,结果计划全部打乱。他住在北京饭店,眺望天安门广场,留下一部天安门日记。
我无事时把天安门日记的部分翻译了放在网上,北京之春还专门写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