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260)
2021 (381)
2022 (335)
2023 (302)
追忆21:
自东汉至清中叶,出国的,不少。可就是带不回一根外国人用的笔。害得中华一族的读书人给毛笔坑得要不灰头土面,要不黄豆芽。
硬笔传入中国,毛笔字就成苟延残喘了。虽太迟了,但该来的还是来了。
五四后,知道笔法即转笔法的断崖式减少。鲁迅不知,沈雁冰不知,胡兰成不知,郭沫若不知,毛泽东也不知。
用毛笔写字不用笔法的,不叫书法,叫毛笔字。当艺术称,当叫毛笔字艺术。
用转笔法写字,叫书法。书法,是技术。用笔法写字,会形成结字的规矩和识字的途径。
不容易学。一,汉人太鬼,得点决窍,就做成秘方。二,用笔法,要克服习气,循规蹈矩。三,其中确实有不少你写你才会知道的小细节。所以,书法好的,不多。譬如清朝历代皇帝,没一个称得上好书法的。傅仪的弟还是哥傅儒,可谓好书法。
好书法,不一定字好看,可懂书法的不大看字好看不好看,而是看技术棒不棒。
毛泽东,当不知转笔法为何物。他画字,说不上有书法功夫。他画面感好,一篇字往往有让人觉着别致养眼。
毛泽东和鲁迅沈雁冰胡兰成一样,因为不知道笔法,而不受其规矩的限制,其字迹,反倒艺术起来;而之前的翁同龢赵之谦因深通笔法,其字迹中规中矩,本份得很。
这样说,当复。
夏天好!
讲得深入浅出,很清楚,但我不敢说自己真的明白了,是点拨后的似懂非懂状态吧:)
下面是我的读后小结。您看我理解得还靠谱吗?只想证明您没有白说一场:)
书法艺术(毛笔字艺术)包括笔法和笔意两部分。笔法是基本功,笔意是 “意在笔先” 的那个意,大概书写者的素养,胸襟,气质,视野,格局。。。。。都可以往里归,会在笔下表现出来。两者有一种破和立的辩证对立关系。
溥儒,我以前只知道他以画名,看了您的文章以后上网查了一下,觉得他的作品符合我心目中书法艺术的 “标准”。但真正好在哪里,说不上来 —— 惭愧啊!
您说毛的书法作品 “画面感好”,我再看《沁园春》,顿觉如面对千仞峭壁,有乱石穿孔,惊涛拍岸的气势。
但是,也想分享一下我原来的看法:整幅字,像一排排迎风飘扬的旗杆,只是风吹日晒久了,旗帜破旧成条缕状,乍一看,只见一排排直立的竖笔画:)
“自东汉至清中叶,出国的,不少。可就是带不回一根外国人用的笔。” 看到这个我笑了,还真是这么回事啊。不过,也可能中国之前一直都是文化输出大国,看不上外夷,觉得没什么长技值得一师:)
再次感谢您费心点评,学习了。
祝新周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