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中折射出的华人移民结构和经济状况
CATHY原创,纯属个人感觉,抛砖引玉篇。
笔者仅凭在加拿大华人教会区区十年的经验,来尝试分析一下华人移民的组成结构。实为抛砖引玉,让教会神职人员来共同探讨服侍经验。
华人在加拿大出于种种原因喜欢聚居,在温哥华和多伦多已经很明显。其中语言是第一要素。
华人教会的语言多数是国语和粤语。大的华语教会分国语堂和粤语堂。英语堂有中文翻译。初来的移民或无意在语言上提高的中国人会在教会这个小华语社团内找到归属感和快速的获取当地的信息。这是华人教会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对一部分能够渐渐融入英语社区的移民也是一个开始和过渡时期的归属。在语言上的依赖和便利让华人教会有了契机为主宣道,和帮助华人弟兄姐妹。
文化习俗是在语言背后更大的内涵和组成华人教会的原因。华人的节日传统在教会日常中被尊重和体现。文化习惯也营造了一个华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思维和交流习惯也相近。可以看到华人教会贺春节,过中秋,美味地道的中餐POTLUCK, 穿中国风衣饰。但也保有了不少中国人特有的不良习惯。华人教会对不守时,不尊敬他人隐私,不保持应有的个人空间和界限,背后议论他人和互相攀比,对个人权利的迷恋现象比西人教会宽容。
华人女性开车的比例是少于男性的。年轻的一代要好很多。
移民是有特定的渠道和政府审批选择来到加拿大。简单的说是被政府筛选和允许在加定居。首先肯定的好处是移民都具备生存能力,平均学历和经济能力是高于加拿大的平均水平。除了有极少数偷渡的情况,引进移民的渠道也反应出华人典型的背景和经济状态。
独立技术移民:多半无亲无故在加拿大,但具备专业和语言优势,能否找到好工作决定了生活保障和质量。如果工作稳定,收入达到加拿大的平均水平,这类移民在时间和精力上有条件对个人精神生活有追求。但第一代的移民多半时间要忙于生活,大多经过多年才能安定下来。夫妻多半都要双双工作。其中的佼佼者,职业和语言的发展,使他们主动的较快的融入西方文化,对华人教会语言的依赖程度相对会一步一步的弱化。
投资移民:有很好的经济基础,不以做雇员为生,在时间安排上很灵活。语言上绝大多数以以华语为主,但也有不少例外。华人社会的信息资源是他们生活所必须依赖的。因为经济基础好,大多数这类移民家庭里母亲能全职在家,但父亲是必须在外忙事业的。如果有双方都可以不用工作,时间是相对可以在教会事奉上自由一些。
大量的留学生:目前从高中,大学,研究生都在增加。很多西方的教会都建立了校园事工和宣教。大多数没有原生家庭在加拿大。教会也是他们思乡情结的一部分,能找到类似于家庭的温暖和引导。年轻人积极学习英语或向着日后移民的目标努力,可塑性强,融入西方的欲望强烈,而且机会也多,随着毕业工作,流动性也很大。日后移民留在加拿大,在技术移民里是成功者。
亲属移民和年长者:有本地的原生家庭支持帮助,但多半也依赖或被限制于本地原生家庭的资源和引导。语言上中文情结很深。如果满足原生家庭提供的就业和生活,多数不希望在西人社会里有发展,希望能有华语社区生活。
个人版权所有,请不要任性更改和转发,仅供阅读参考。
Cathe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