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二章:“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第十章:“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弗居。简单说就是不居功,不恃强自傲,没有太强的占有欲和控制欲。这样的要求,在外混社会是很难做到的。但在家过日子,不少人还是默默地做。用摩登时代的话说,这叫爱的奉献,默默地为子女奉献为不求回报,默默地为另一半儿奉献而不求回报。但你要是把它反过来做,生而有之,为而恃之,长而宰之,功成而居之,在社会上,这叫猥琐,在家里,就叫变态,生了子女就要把子女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在子女身上满足自己的控制欲和占有欲,养了子女指望着赚钱。这是最可憎的变态。遗憾的是,猥琐和变态实在是太常见了。几千年前的老子,就已经看透了这些,提出了一个极高的道德境界,一个真爱的境界,一个顺应天性和人性的境界,令人叹服。
孔子,恰巧是另一个对立面。孔子毕生都在谋求建立一个“完美”的社会秩序,一个完全基于自己臆想的“君君臣臣”的礼教秩序,下级要无条件服从上级,子女要无条件服从父母,不服从就是大逆不道。为了支持自己的这一套,孔子不惜编造历史,炮制了一个所谓的礼乐完美的周朝历史。为了固化礼教,又搞出了忠孝节悌这些口号来洗百姓的脑。孔子的后学诸如董仲舒和朱熹之流,又进一步登峰造极,把这一套神化成了“天理”,罢黜百家,搞”存天理灭人欲“这些东西。中国文化和人性,民族性的烂掉,极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孔老二的这一套东西 。
打着天理旗号的,往往是垃圾。打这些旗号的,往往是朱熹之类的变态,因为变态,所以要遮盖自己的变态,所以要打上一个冠冕堂皇的旗号。翻开史书,看看朱熹荒淫无耻的生活,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题外话,日常生活里,公司里,社会上,经常把冠冕堂皇的话挂嘴边的,往往要么是最无耻的那些人,要么是受害者。公司里把平权挂在嘴上的,恰恰是那些搞歧视的人,把ethics挂嘴上的,往往是最没有廉耻的人,很简单,人性使然)。
老子追求的,不是无欲无求,是不变态,不要太贪。当年孔子问道于老子,老子是很看不起孔子这一套的,一度想点化他,奈何孔子已经是出了炉的砖,定了型了,只想搞个大的名留青史,树立自己为万世师的形象,“功成而居之”这一套早已深入他的脑子,遗憾啊。权色名利,孔老二图的是个”名“字。
读书是为了明理。老子和孔子都读了很多书,但老子同时还读了社会这部书,看透了人性。孔子只陷在书堆里,不食人间烟火,不接地气,读成了个象牙塔里的nerd,“读书越多越反动”,有时候真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