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孙女当众大声批评妈妈:虽然外孙女因为各种调皮常常被爸爸妈妈批评,但这丝毫也不影响她批评爸爸妈妈的意愿和音量。在超市,外孙女大声批评她妈妈,因为她妈妈分不清香菜和另外一种蔬菜,就拿起这种蔬菜闻闻,闻过以后觉得不是香菜,就把这种菜又放回原处。站在旁边的外孙女目睹这一切后大声批评妈妈:“你拿过这个菜又放回去,不会传染病毒给后面的人吗?”她妈妈看周围那么多人感到有点难为情,不由辩解说:“我就是拿起来闻闻 立刻就放回原处了。”外孙女不依不饶:“那对别人也有影响。”女儿回到家叙述给我听,我不由感慨:“她警惕性那么高,反应那么快,批评又那么到位,完全可以做大白!专门监督人们防疫不到位的行为。”
5岁的外孙女“验收”感恩节大餐后指出缺少南瓜派:老师在课堂上已经详细地向孩子们介绍了感恩节的来历、习俗和饮食,孩子们心里都有一本账。她爸爸只好特地带孩子们到商场买了一个南瓜派回家。南瓜派买来了,妈妈给孩子们吃,外孙看了一眼就皱着眉头离开了,他对食物特别挑剔,不和胃口的沾都懒得沾。外孙女对食物的接纳度高于哥哥,而且勇于尝试,她试吃了一点南瓜派,也不是特别爱吃。后来这块南瓜派都bei2我门解决了。
外孙女知道手表要装纽扣电池:爸爸妈妈给孩子们各买了一块手表。外孙女拿到自己的新礼物——一块漂亮的电子手表,立刻指着电子表的屏幕介绍说:“有这样的屏幕就需要圆圆的电池(指纽扣电池)。”不知道她都从那儿抓取到这些新知识的。后来又问再次外出回来的爸爸:“你记得给我买手表上的电池了吗?”
晚饭后外孙女遇到选择困难:她把自己左右为难的心境告诉妈妈:“上楼看电脑里的视频,好看。但是在楼下看电视可以吃零食。”因为爸爸坚决不允许他们把食物带到楼上。
外孙又举起右手提问:感恩节后,爸爸妈妈带孩子们参观《侏罗纪公园展》,孩子们兴奋不已。其中有一个项目是孩子们可以抚摸由工作人员抱着的恐龙宝宝。外孙和外孙女站在离恐龙宝宝最近的位置。令我们惊讶的是,公园里展示的大小恐龙都那么逼真,个个栩栩如生,包括这个恐龙宝宝:它憨态可掬,眼睛不停地眨动着,头部和尾巴也活灵活现地伸展转动着。另一位负责讲解的工作人员问孩子们有没有问题要提问,外孙又高高举起他的右手,问讲解员恐龙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工作人员非常认真地解答了外孙的提问,说:“恐龙的尾巴尾巴很重,平时可以平衡身体。如果碰到敌人,恐龙还可以用尾巴当鞭子来抽打敌人。”这位工作人员边讲解边不停地做手势,还不时用眼神和外孙交流,丝毫没有因为是回答孩子的问题而敷衍了事。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外孙和外孙女以及其他很多孩子抚摸了恐龙宝宝的头并且友好地向恐龙宝宝问好:“Hi!”
教外孙按规则办事:清晨,外孙先下楼,吃过早餐看电视。后来妹妹才下楼。按照轮流选电视节目的规定,哥哥应该主动把遥控器交给妹妹让妹妹选节目。但这一次哥哥不是很爽快,当妹妹问他要遥控器的时候,他出个题目考妹妹,说妹妹回答了问题才给她遥控器。妹妹可不想跟哥哥啰嗦,立刻大声呼叫妈妈向妈妈告状。女儿闻讯让儿子把遥控器立刻无条件地交给妹妹。因为马上妈妈还要送他们上学校,对要上班又要送孩子的妈妈来说“战斗的早晨”时间特别紧张。说话调门自然很高,哥哥不情愿地把遥控器给了妹妹,但埋怨妈妈太粗暴。我和他妈妈都告诉他:“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要按规定办事。既然定了轮流选节目的原则,轮到妹妹就应该痛痛快快地把遥控器给妹妹,不应该再附加什么条件。”
校长返校居然成为外孙心里的“Bad news”(坏消息):女儿今天收到学校校长的电邮:说她自己“要返回学校上班啦!”校长因为生病,请假几个月,由已退休的前任校长帮她代班。现在康复了,要重返工作岗位了。外孙听到这个消息却很不乐意地评价说:“Bad news!”他妈妈明知故问:“为什么是坏消息?”她儿子立刻解释道:“现在的校长(指目前代班的已退休的前校长)和我们说话声音很轻柔,态度很友好,说以后不要这样做了,好不好?我相信你以后会做得更好。”外孙接着又极其夸张地表演要返回工作岗位的这位校长训斥学生时候的咆哮语气:“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不能做得好一点儿吗?”外孙不仅模仿校长震天响的训斥声音,还配上夸张地大幅度挥舞手臂的动作,一柔一刚一软一硬一轻一重对比鲜明,孩子们喜欢哪一个?那还用问吗?最后外孙还用“How rough!”( 多么粗鲁)充分诠释了他不喜欢这个校长的理由。据说,这个校长是被外孙列入“敌人”的花名册中的。正巧他妈妈才拿到全班孩子们和班主任及这位校长的照片,从照片一点也看不出她是一个凶悍粗暴的人,倒显得很年轻很文静。我们也理解这位女校长:每天每个班级都要“选送”调皮捣蛋的孩子到校长室,再温柔的女人也会被这些还处于懵懂期“狗都嫌”的孩子们磨得粗暴的。但是孩子们不满她这种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说明她教育孩子的效果甚微,校长和“调皮捣蛋”的孩子们之间还需要冷静的合理的充满人性化的适合孩子们的沟通,仅仅有“恨铁不成钢”的愿望无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我用更大的石头砸了他!”:一天外孙放学回家,指着自己的额头告诉我们:“今天那个男同学用石头砸了我,到现在这个被他砸的地方还很痛。”我们仔细看还能看到被石头砸的地方有点隐隐发红,很心疼外孙,都表达了对他的关切。他好像安慰我们大家似的补充说:“后来我用更大的石头砸了他!”但外孙的这句话却未获得大家的认同,反倒引发大家的反对和担忧。他妈妈听到这句话立刻纠正他:“No!不是一直告诉你别人打你的时候你只能告诉老师不能还手吗?”我们则晓以利害:“你要是砸伤了同学,那麻烦可就大了。不仅学校要处罚你,万一人家需要到医院治疗,你们家需要支付一大笔医疗费,要给很多很多钱的。”外孙陷入了沉思,不再讲话。
外孙女生病了,她对自己的护理非常“专业”:周四下午,学校通知女儿,外孙女发烧了,需要早点儿接回家。吃晚饭时,外孙女不舒服,不允许大家发出任何噪音:讲话声,笑声,吃饭声,碗筷声。妈妈解释有些声音是不可避免的,外孙女还反问大家:“难道你们不知道我生病了吗?”周五一大早,外孙女吃药仍未降温,她爸爸带她到医院看病,医生诊断是A型流感,开了药。我门也查了,A型流感又叫甲型流感,症状很重,突然高烧,头痛,咳嗽,浑身酸痛,严重的还会引起器官衰竭。周五一天外孙女或沉睡,昏昏欲睡,或闭目养神。爸爸喂药,我门提醒她喝水,下午吃了大半个苹果。后来稍微好一点儿。
周六早晨明显好转。但是她自己对自己保护得很到位、很“专业”。咳嗽时告诉爸爸“我仍然咳嗽。”要求妈妈给自己量体温。跟妈妈说自己仍然不能走路,要求妈妈背自己下楼。又宣布自己”今天一天不能移动。”让妈妈抱着她到椅子上,到沙发上。她妈妈问她:“你今天一天都要我抱吗?”她补充解释:“爸爸也行。”后来哥哥训练回来,站在门厅演示训练学习的内容,大家都围在哥哥身边观看、评价、议论。只有外孙女一个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突然,刚才还宣布自己一天不能移动的外孙女自己悄没声息地从沙发上下来走到门厅,加入“观摩”大军:哥哥的表演激发了妹妹的活动力,她妈妈惊喜地大声问她:“你自己走过来的?你可以移动啦?”外孙女也不好意思了,向才回家的爸爸要拥抱。
呵护妹妹的好男儿:周四早晨上学外孙女的双肩包显得有点儿沉重。因为学校水质不好,孩子们每天都要背一大瓶水,外孙女今天还要还图书馆的书,所以双肩包压在她的肩上显得格外沉重,拽得她向后踉跄。妈妈叮嘱哥哥:“妹妹的双肩包很沉,你要帮助妹妹哦。”果真,哥哥把妹妹的双肩包拿过来放在胸前,后面背着他自己的双肩包,昂首挺胸,雄赳赳气昂昂,一副呵护妹妹的好男儿模样。妹妹生病了,周五不能上学,必须在家休息一天。下午外孙放学回家,鞋子都没顾得脱,径直走到沙发跟前,手搭在妹妹肩上轻声问正在看电视的妹妹:“妹妹 ,are you OK?”他妹妹的确被流感折磨得筋疲力尽,轻声回答哥哥:“Uh. I’m fine.”哥哥这才走回门厅,脱下自己的鞋子,再返回沙发,兄妹俩轻声交谈着什么。
哥哥呵护妹妹,也换来妹妹对哥哥的关心。孩子们都喜欢吃“妈妈的粥”——他们的妈妈买的八宝粥,而不喜欢吃 “姥姥的粥”—— 我做的杂粮粥。周六一大早,外孙已经和爸爸外出训练去了。外孙女稍微有点儿胃口。她妈妈给她热了一碗八宝粥,吃的时候,外孙女还不忘叮嘱妈妈:“等哥哥回家,你也给他热一碗这样的粥,好吗?”
其实,平日外孙女在吃的方面也经常和哥哥分享,这个时候,她更像一个大姐姐。孩子在家里有个伴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