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我思

用博客记录生活,借随笔传导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邂逅的街坊邻里为我们解开了心底谜团(三)

(2022-11-21 18:06:46) 下一个
     在我们家屋后的R街上,我们在一户人家的门口邂逅了一位貌似同胞的老先生,他先问我们是不是中国人,然后自己主动讲是从广东过来的,我们倍感亲切。之后散步时而会遇到他。他或者是出来拿信和报纸,或者是在家门口摆动摆动手臂锻炼,有时也会走到马路对面往山谷下看那里运动场上和公园里的人们。一条双车道连接这个峡谷运动场、公园与我们这些山坡上的道路、房屋、住户。但那需要开车绕很远的路才能到达,有一次女儿开车带我们去了那个运动场和公园,打碎了我们想沿着双车道走到运动场和公园的幻想——太远了,以我们的慢速度,单趟1个半小时还不知能否走到。这位老先生住房正对面是一片未开发的山坡,我们天天散步的人行道连着山坡,山坡上有一条路人踩出来的野路直通到峡谷底的运动场边。少数成人及极少数家长带着孩子会走这条野道沿山势直下到运动场或公园。女儿议论他们想带孩子们到山坡下的运动场。我想试探试探从这条野道下去行不行,因为它看起来很近。我试着走一次,很陡,且沿途布满石头、土疙瘩、沙土等等,我感觉女儿带孩子走肯定很不安全。但毕竟是捷径,所以很节省时间,我小心翼翼地走下去不过三四分钟,爬上来费点劲儿,也只需要八九分钟。一些散步的、遛狗的人时而会走到这条野路边向山坡下张望,这位老先生就是其中之一。这一片房屋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很多居民从房屋建好时就住在这里。这位老先生告诉我们他们家就是在房屋一建好就搬过来的,因为这边的学校好。在这一带老住户过往的岁月里,他们或许在下面的运动场活动过,或许在山坡下的公园休息过,或许就是喜欢站在山坡上向下张望,毕竟那里有生龙活虎的矫健身影,有兴奋激动的高叫呐喊,比街道上半天瞅不到一个人影生动好看多了。久而久之,人们习惯成自然地观赏这道靓丽的风景线。不过我们也叮嘱老先生过马路时注意安全。他的耳朵有点聋了,和我们聊天都刻意要靠近我们以便能听到我们讲话。每次看到我们,老先生都刻意等我们,表现出想拉拉呱的意愿:他停下自己的活动,站在路边等着我们走近,主动向我们问好,问我们问题,讲他的经历,叮嘱我们注意安全,走路要慢一点儿。但是又似乎怕耽误我们的时间,拉几句或几分钟后赶紧礼貌地指着我们的前进方向,和我们再见,让我们继续前行。     老先生有一个最明显的标志:衬衫口袋里永远插着2支圆珠笔和1支铅笔,而且铅笔永远都用刨笔刀刨得尖尖的。这个文化人的典型标志在我们那边也早已淘汰了,不知道他在这边何以保持至今。     他告诉我们他今年80岁,他的爷爷年轻时就漂洋过海来到这边,算起来他们家庭到这儿已经100多年了,所以他算老“香蕉人”了。他不会讲普通话,粤语掌握得怎么样我们不得而知。有一次他耐不住让我们讲讲“Chinese”,我们讲了几句普通话,他显得非常失落,非常懊恼,反复讲自己没有在学校学过普通话。     我们问他有没有回过国,他说自己的亲戚都在洛杉矶、旧金山那一带,所以也没有必要回去。     他还告诉我们,高中毕业后他没有钱上大学,参军了。之后又上的大学,学了专业。他体态较胖,指着自己凸起的肚子告诉我们他的肚子有病,曾经折磨他十多年。现在好一点了。     老先生终于解开了我们心底的一个谜团。因为我们走在他家附近这一段路的时候,经常有人叮嘱我们要小心,要走慢一点。老先生每次见面也都这样叮嘱我们。我们心里嘀咕:为什么每个人见面都叮嘱我们要走慢一点儿?会不会有人在这一带出过事故?终于有一天,老先生为我们解开了谜底:有一个人曾经在这儿走路时摔倒了,摔得还很严重。老先生还亲自走下人行道比划给我们看:那个人是由行车道跨上人行道时太快了,被马路牙子绊摔倒的,后脑勺撞到马路牙子上。这一带的路沿山势而建,弯弯曲曲、高高低低,折来拐去,不适合散步。我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非常感谢老先生的提醒,后来走路比以前更小心谨慎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