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我思

用博客记录生活,借随笔传导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邂逅的街坊邻里(二)

(2022-10-10 18:09:07) 下一个

        一天散步,快走到我们这条街道西南角向屋后拐弯的路口,对面街道上一位和我们年龄相仿、瘦瘦小小的老太直接用中文问我们:“你们是中国人吗?”我们立刻连声回答她:“是呀。是的。”她看看路上没有车辆,毫不犹豫地横穿马路快步走到我们这一侧,似乎她的腿脚有点不便。
   大家站在路边聊,遥远地在他国遇到同胞,似乎都不想客套也来不及客套,大家迫不及待地介绍自己或询问对方的情况。她姓Y,来自离我们在国内居住的N市不远的S市,和我老伴同龄。她羡慕地说你们还好,有两个人可以散散步,讲讲话。她说她的老伴去世了,现在只有她一人在这边照顾儿子、媳妇和孙女。她和我们一样,最近的一次都是2019年12月经长途旅行飞到这边,因疫情一直无法返回家乡。她的旅游签证早就过期了。她说儿子1978年出生,2008年就来到这边,儿子和媳妇已拿到绿卡。但是儿子、媳妇似乎都不愿意改变身份,也就无法为她办一些手续。她嘴边重复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不催他们。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我从来不催他们。”这话透露着她的自尊和要强,但眼神里流露出些许忧愁和焦虑。她倒不一定是焦虑改变身份这件具体的事情,还包括对未来人生何去何从不确定性所产生的焦虑。我们曾建议她让儿子帮她在这边办理一下签证延期,她除了重复不催儿子办事外,还讲:“我也不想在这边,天天就是做饭。”
她说自己腿脚不好,膝盖有骨刺,脚踝也有扭伤,一直吃着钙片、软骨方面的药。难怪看到她走路有点不利索。她每天中午和晚上做好饭先出来散散步,也是为了晒晒太阳吧。
     目前她的儿子、媳妇都居家上班。和我们闲聊没几句话她就抱怨每天做饭很累,似乎每天都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以她这种身体状态负担全家一日三餐着实不易。如果儿子媳妇家务上帮不了她,却都在家上班、在家吃饭,老人肯定更累。一年365天每日三餐,绝大多数中国家庭都是买土里刨上来的瓜果蔬菜,简单加工的生米生面,洗切炒煮,等做好早、中、晚餐,做饭的人已经累得不想吃饭了。与她相比,我们家孩子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中午都不在家吃饭,我们两人吃中饭很简单。但是如果女儿因事在家上班,我们的中饭就马虎不得,比平时两个人吃饭肯定讲究一些,做饭的人当然会累许多。一般情况下我们和老伴主要忙一顿晚餐。有时孩子们吃腻了家常便饭,就出去吃换换口味。如果双休日他们外出活动也不在家吃饭,再加上女儿喜欢烹饪,忙里偷闲做点中、西餐,也给我们减轻一些负担。
     有一次我们正聊着,她看到街对面一个女老外,她们双方隔街招招手。她说这是她的邻居。我问你和她们聊天吗?她说没办法聊,自己学了很多英语,但一句也用不上,无法和邻里交流,这是我们那边英语教学的特产之一-哑巴英语。
第一次聊天快结束时,我们散步的方向和她回家的方向一致,她指着自己的家,坐落在我们天天散步的R路。从我们住的B路和她家住R路相交的丁字路口沿R路往西边去的街道那一侧的第3家。之后我们每次经过这个丁字路口,都不由自主地往她家的方向张望一下,也希望看到她和她拉拉呱吧。
       我凭直觉判断她是一位“理工女”。第二次再见面,她自己就快言快语地证实了我的判断,她说她在一家著名的设计院工作。知道我们也在事业单位工作,她连声感慨幸亏我们都在事业单位。她说学同样的专业,在企业的可惨了。她们设计院是直接面向企业提供服务的,她最有发言权。
      又有一次我们散步返程途中,她正带着孙女散步。看到我们,她领着孙女急急忙忙穿过街道迎着我们走过来。她的孙女长得也是冰雪聪明,水汪汪的大眼睛透露着聪明和机灵。老Y介绍她孙女2016年12月出生,从报名上学看属于“大月”,晚出生。再开学还不能上小学,只能继续呆在学前班。我们家外孙也是2016年出生,但属于“小月”,暑假结束正式上小学了。她孙女和我们打招呼,普通话说得很标准,字正腔圆的。老Y说孙女会说英语,汉语,她自己说的家乡方言孙女也能听懂。孩子的爸爸妈妈一直坚持让她上汉语网课。孩子从出生没有离开过这边,老Y说飞机时间太长,怕孩子吃不消。有时候听奶奶谈论她,她不好意思,就躲在奶奶的身后。我们结束聊天,她们往家走的时候,我们还站在路边注视着她们,老Y在街道那一边朝我们挥着手,说:“赶快回家吧,你们还没有吃晚饭呢。”她孙女也学着她奶奶的话说:“赶快回家吧,你们还没有吃晚饭呢。”多机灵懂事的孩子。
     最近好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没有再路遇老Y。每次经过能够张望到她家的丁字路口,我们仍然不由自主地往她家的方向张望一下,仍然希望看到她和她拉拉呱。虽然能够看到她的家,甚至有时候能够看到她家的车库门开着,甚至有时候能够看到她的儿子或媳妇在门口活动,但是我们克制向打听她情况的欲望:谁知道她的儿子或者媳妇
乐意还是不乐意她在外面和别人交往呢?万一因为我们的唐突造成人家的家庭矛盾,那岂不是弄巧成拙了吗?我们张望她家而没有看到她的身影后,往往自我解脱地说:“可能她回国了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