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应验了“自助人助,自助天助”这句古话,女儿终于帮我们联系上了我们 “失联” 的老朋友。
“老朋友”是在我们女儿原来住家附近回收塑料瓶的一位老人。因为曾是同胞,在我老伴外出散步时与他搭讪认识了。那时老人已有80多岁高龄,还是闲不住,每天到附近的小店和洗车店回收塑料瓶,我们很敬重他。后来外出散步时我们常常到他回收塑料瓶的小店附近去看望他,和他聊聊天。之前的博文也写过他。
老人小时候他的父亲为避战乱,拖家带眷走出国门到了越南。越战后,他又像父亲当年那样拖家带眷走出国门来到美国。先是住在北方,后来冷得受不了,来到南方。他的职业是餐馆大厨,收入应该还可以。后来他儿子做寿司,店开在海边的富人区,收入肯定也不错。但是新冠疫情初期寿司店大受冲击。
我们和老人失联主要因为女儿搬到离原住处较远的地方。搬家前后忙得不亦乐乎,且逢疫情高峰,没有顾得上和老人打招呼。更主要的是记有他电话号码的手机换来换去,运营商还曾经要求系统更新,没注意把所有的电话号码都删除了。疫情中我们的驾照没有更新,也不再开车。新家这边没有公共交通,外出必须开车,没车哪儿也去不了。加之疫情后种种社会矛盾凸显,我们也不敢用网约车,尽管网约车公司三天两头发邮件给优惠。想想多事之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和老人联系不上成了我们的一块心病。随着疫情逐渐缓解,我们渐渐萌生了去看看老人的愿望。
前不久,女儿到老房子附近办事,我们搭她的车到了老人住家附近,之前散步相遇时他曾经指给我们看过,就是仅靠路边的一栋独栋,很好认很好找。听他说他儿子、媳妇住属于他和老伴的老年公寓,他们老夫妻和孙子住在这个独栋。
毕竟好长时间没有联系,他已过80高龄,又经过疫情,我们心里没有底,决定先到他平时回收塑料瓶、买彩票的小店去问问。女儿怕三个人一起到小店动静太大,就独自一人先去打探打探。小店有两个男店员,女儿观察他们像兄弟两个。女儿问其中一个店员,他回答已经有两年多没见老人来过了。另一个店员也很关心地走过来,证实老人的确两年多没有来过。只有这个孤零零见不到底的消息,我们心里一沉,决定去敲敲老人的家门。
到老人家门口,倒看到红彤彤的春联和彩画,洋溢着春节尚未褪尽的祥和喜庆,给我们带来一丝丝希望。感到房间里似乎有人,但任我们敲了半天门,屋子里没有任何回应,我们只好放弃。女儿建议我门留一张纸条塞进门缝。我们想想现在也不知道这里到底住的是不是他家人,贸然留纸条也不合适,我们只好带着满腹的遗憾无功而返,悻悻而归。
女儿安慰我们:“他们家门口有摄像头,也许会发现我们来过。”我说:“不是发生事故,谁家有时间翻看摄像?”女儿想想也是。
不知不觉时光又流逝了月余,女儿一家晚上到原住处附近的汽车电影院看电影。据说这是本地甚至全国唯一一家老滋老味的汽车电影院了。女儿重燃帮我们联系老朋友的希望。看电影前女儿发来信息:“我们看电影的电影院就在老房子这。我又去敲了老人家的门。结果是个不认识的女的。她说她今天刚搬进来第一天。在超市门口看到的出租广告。然后我问这里是不是住一对老夫妻?她说是的,正在厨房。然后我问了她好像也不太清楚。”
接到这个信息,我们大喜过望,想象着女儿和老人夫妇见面的情景。女儿之前开车经常看见老人拎着塑料袋在马路上行走。有一次老人路过我们家,我们和老人拉呱,正好女儿下班,也和老人打过照面。
但是过了2个多小时,女儿那边没有再发给我们任何信息。
到晚上9:59分,应该是电影散场的时间了,女儿突然发来一个电话号码,不用问,应该是老人的电话号码。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女儿顺利地见过了老人并从他那儿要到他的电话号码。
但事情完全出乎我们的想象。正因为完全出乎我们的想象,才符合“自助人助,自助天助”这句古话。
过了一会儿,女儿又发来信息:“又到他家准备记下门牌,结果好巧不巧,他儿子正好停车。哈哈。”“他说老人很好。但是太老了,他不允许他爸爸再出去走动。怕万一跌倒在路上没人照应。”那倒是,这边不在闹市区,很难见到人影,尤其疫情还没有完全消退。看来,他儿子还挺孝顺的。
虽然我在疑惑女儿刚才不是已经到厨房见到老太了嘛,怎么到电影散场才发来他的电话号码?怎么还要到他家门口抄门牌号码?还感叹太巧了见到他儿子了?还是等女儿到家再问吧。
女儿到家,我们还没开口,她就迫不及待地连连感叹:“你讲巧不巧,晚1秒,早1秒,都见不到他儿子了,他正好开车到家门口,我们也刚刚到。看到他下车,我也赶紧下车问他。开始他还非常警觉,问我有什么事情?我告诉他我爸妈丢掉了他爸爸的手机好,想联系他。问问他近况。”我女儿和他儿子没有打过照面,我们和他儿子也没有打过照面,所以,这么晚了到他家他儿子警觉也很正常。
我忍不住问女儿:“你不是一开始就到厨房见到老太了吗?你还没有见到他本人?”女儿讲:“哪有。我到厨房,只看到一个老太,她讲话我一点也听不懂,我讲话她也一点听不懂。啥情况也问不到。也没见她老伴,估计在看电视?或者已经睡觉了?我就告辞了。后来散电影后想想又不甘心,那个租客讲她在超市门口看到的广告,如果知道门牌号码,就可以查到他儿子的电话号码,所以电影散场后我们又开车到他家门口,准备抄一下门牌号码。正巧看到他儿子下车。你们讲巧不巧? 早1秒,晚1秒,都见不到他儿子,又错过机会了。我告诉他儿子一个多月前我们来过一次,但是敲门没人开门。他儿子证实他叮嘱家里人任何人敲门都不要开门。”难怪呢,那天我们明明感到房间里有人,敲了半天门,都没见动静,屋子里反倒好像更安静了。
女儿费尽周折终于帮我们联系到“失联”的老朋友,我不禁感慨:“这真是自助人助,自助天助。谢谢老天爷暗中帮助,也谢谢你始终惦记着这件事情。”
再想想老人也不简单,到美国,能用多种语言与人沟通:粤语、越南语、国语、英语,虽然勉强,但也能救急。粤语和越南语是他的基本语言,国语可以勉强交流,英语也会那么一点点。
第二天上午10点左右,我们打电话给老人,估计他也在等我们的电话,电话立刻接通了。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老人说话的声音中气很足,头脑也十分清楚,根本不像85岁高龄的老人。他说自己一切都好,就是儿子不准他外出了。说自己已经打了3针疫苗,怕我们听不明白,还数了一下“1,2,3,3针”。他还问我们有没有打疫苗,我们告诉他,和他一样,我们也打了3针。他说反正也不要钱。讲到另一个由他牵线联系的同胞也联系不上,他说那个人的手机换了,老号码打不通了。我们告诉他找不到他的电话号码了,也联系不上他曾经介绍我们认识的那个国内同胞。前不久到他家找过他一次未果。幸亏昨天晚上女儿巧遇他儿子,这才联系上,我们建议他每天在自家后院活动活动,相约以后有机会再去看他。现在电话联系上了,去之前我们会打电话告诉他。
挂了电话,知道老人一切安好,我们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落地了,立刻感到舒坦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