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我思

用博客记录生活,借随笔传导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童言稚气 外孙女想着法子“整蛊”,外孙收到 “情书”时表示暂时不会“结婚”, 外孙惹了大麻烦周一不准到学校的辅导班上课,等等

(2022-03-16 18:38:02) 下一个

      晚上看过电视,孩子们困乏了,他们享受爸爸妈妈抱他们上楼的温馨。但2个孩子都很重,而且渐渐长大,不能光享受啊。之前爸爸妈妈已经拒绝过抱他们上楼,不知从何时又被孩子们缠上了。这次是再次拒绝抱他们上楼。外孙还好,爸爸妈妈说服他自己上楼,他也就认可了。外孙女可没有这么利索。她赖在沙发上不起来,还想出“整蛊”办法:“你们不抱我上楼,我就睡在沙发上,明天也不起来,也不吃饭,也不上学。”她知道吃饭、上学是爸爸妈妈最关注的大事。她一直赖着不愿自己上楼,看看大人没有抱她上楼的可能,在妈妈的拉拽下哭着闹着拖拖拉拉地上楼了。有一天晚上为了让妈妈抱居然装病:她腿上有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伤痕”,已经在她的夸张的哭喊中贴上了创可贴。本来走路、跑跳、上下楼都很自如。在提出让妈妈抱上楼后,突然一瘸一拐地走路,不管是瘸还是拐幅度都很大,足以以假乱真。她妈妈识破她的诡计,坚持让她自己上楼。母女俩拉锯很长时间。在我们大家 “Good girl”“Big  girl”的夸奖声中,她终于不情愿地迈开自己的双腿上楼了。又这样僵持几个晚上后,才开始自己上楼,不知道今后还会不会反复。
       外孙外孙女都会瞅着妈妈疏忽的空挡偷看妈妈的手机,有一次她妈妈要回自己的手机,叮嘱他们不要看自己的手机。外孙女还威胁:“你不给我看你的手机,等你不注意的时候,我用水浇你的手机。”她聪明呀,掌握科学知识知道手机怕水,和她妈妈打“科技战”。当然目前好像仅限于“恐吓”“讹诈”之“舆论战”。
     外孙女在爸爸帮助自己洗的时候不如意大哭大闹,惹得爸爸十分恼火,边整理玩具边数落她。她没有和爸爸正面冲突,只是悄悄地向妈妈“揭露”爸爸:“他把肥皂水搞到我脸上了。”言下之意他犯了错误还数落我。
    有时候,孩子们把到我们房间道晚安称之为“mess around”(捣乱)。我们房间也没啥可捣乱的,就是可以在床上蹦蹦跳跳。他们自己的床上堆满了被子、毛绒玩具,根本无法在床上蹦跳。我们为了孩子们来玩床上收拾得干干净净,也适合他们蹦蹦跳跳。看着孩子们不知疲倦、酣畅淋漓地在床上活蹦乱跳,好像也给我们带来了活力。
有一天,外孙放学交给妈妈一个约32开本的未拆封的自制信封,信封上画了很多爱心,还有动植物。因为信封本来就不大,上面的画也都很小,可以想见信封的主人认真作画的样子。外孙告诉妈妈这是他的女朋友给他的信。他妈妈很紧张地用“情书”这个词向我们称呼这封信。当然,她没有拆信,这一点女儿非常严谨:谁的信由谁拆。女儿指着信封说:“你们看看他的女朋友还画了这么多的爱心。”在信封正面左下角,集中画了十来个鲜红的爱心。因为这个信封还没有拆封,谁也不知道里面写了什么,估计每个人都在好奇地猜测这封信到底写了什么?答案只有等外孙拆开信并告诉大家才知道,如果他愿意告诉的话。
      过了一会儿,女儿又释然地来告诉我们:“哦,原来这个小女孩还给好几个同学都送了这样的信。也有几个男同学。”女儿的言下之意,不是给外孙一个人,“情书”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呀,毕竟信还没有拆开,信的内容都还不知道。
      再后来,女儿转告我们孩子们关于这封信的活动和对话。外孙拆开信,并给爸爸妈妈妹妹看,信的核心内容就是 “I love you”这句话。这有点像爱情宣言。但是给其他同学的信里写的是什么内容呢?有比较才有鉴别呀,谜团还是没有解开。外孙看到这句话立即亮明自己的态度:“反正我暂时不会结婚的。”似乎他认定这信和爱情呀结婚呀有关。外孙女则跟着煽风点火:“对,不要结婚!”我们听到孩子们的这些对话感到既好笑又困惑。好笑的是才几岁的孩子呀,就讨论爱情呀、结婚呀这样的人生大事。困惑的是究竟孩子们对爱情呀、结婚呀这些词是怎么理解的?问他们他们也讲不出所以然,或者本来也就那么一点点单纯“模仿”大人“过家家”的意思,纯洁得像一张白纸,啥内容也没有。
       事情的发展更证实大人们紧张过度是“自作多情”“庸人自扰”了。外孙讲的“反正我暂时不会结婚的”这句话也不过是“乌龙”“闹剧”。后来我们带外孙在后院玩,山坡上那家的老奶奶带一个和外孙差不多大小的小女孩在山坡上玩。那个女孩主动喊外孙的名字,外孙却记不得小女孩的名字。外孙时常这样,有点“脸盲”。在外面遇到别的同学,人家喊他的名字,他虽然知道是自己的同学,却叫不出对方的名字。这次他高声问小女孩叫什么名字?小女孩讲了一下自己的名字,外孙评价:“她在学校很会疯的。”他用了“crazy”这个词。我问外孙这个小女孩在学校怎么个疯法?外孙学她嘻嘻哈哈、摇头晃脑的样子。外孙稀里糊涂地说这就是写信给他的那个小女孩,但是我们听小女孩介绍自己的名字时并不像写信给他的那个小女孩的名字。其间他妈妈也曾到后院来过一下,也看到了上坡上的那个小女孩,女儿说也不太像写信的小女孩。现在连写信的女主是谁外孙都糊里糊涂呢,所谓“反正我暂时不会结婚的”岂不更是无稽之谈。女儿后来跟她儿子解释:“同学的来信就是表达同学之间的爱心。”又过了一天,外孙在后院又看到山坡上的小姑娘,他又改口说这个小姑娘是邻班的同学,根本和他不在一个班,他妈妈讲他“满嘴跑火车。”
       上周五,外孙在学校惹了大麻烦:在辅导班上一个小女生离他太近,紧贴着他的身体,他感到很不自在,就叫这个小女生离他远一点,小女生不听。外孙伸手就打了这个小女生一拳。这一拳不要紧,不仅打来了老师、家长的轮番说教和训斥,还打掉了他一个月的一切娱乐活动,甚至打掉了他周一到学校辅导班上课的资格。这个辅导班对双职工家长特别重要。学校的正式上课时间是早上8:40到下午2:00,辅导班的孩子可以6:30到校,然后去上课。下午2点放学后辅导班的孩子可以在辅导班呆到5;30。女儿问他:“跟你讲过无数遍了,你为什么不在动手前动动脑子想一下自己能不能打人?打人会带来什么不好的后果?”外孙如实回答:“我忘了。”女儿只要批评她儿子在学校的这类“好撩事”的表现都会不由自主地紧接着开展自我批评:“跟我小时候一样!一到学校你们的教导我全都忘光了!”我分析孩子还没有完全长好,欠缺思前想后的能力,加上自控能力差,一点不如意立刻出手。有啥办法呢,只有等他慢慢长大。但是我跟女儿讲,这样也好,第一,从你看他,他像你小时候,就不用担心他的将来。第二,小时候多吃批评,长大了抗压能力强。
       连外孙女也参与教育她哥哥:“人家女同学离你近,你也没有打人家的权力!”
      接下来的这1个月很难捱,外孙无权看电视,他倒也认罚,只能在路过电视或有意接近电视时瞅两眼。有时躲在能看到电视、但爸爸妈妈却看不到他的拐角处偷看一会电视。他爸爸妈妈一旦发现他看电视立刻呵斥他让他离开。看着他这个样子可气又可怜。后来爸爸妈妈也松懈了,监控稍微放宽一点,外孙会站在沙发后面看电视,但是他用双手捂住自己的双眼,从手指缝里看电视。一旦爸爸妈妈发现了,他就为自己辩解“我捂着眼睛呢,没有看电视。”再后来,外孙看到滑稽可笑的地方,忘记了自己不能看电视的受罚身份,忘乎所以地和妹妹一起哈哈大笑。听着两个孩子无所顾忌、天真无瑕、充满稚气的笑声在整个房间回荡,又感到孩子们实在可爱。
      接下来的这1个月孩子们都很难捱,外孙不仅不能看电视,也没有其他户外娱乐活动,连带爸爸妈妈妹妹都取消了大型户外活动,海滨呀公园呀全都甭想啦。放飞孩子也是放飞大人自己,孩子们整天窝在家里难带,大人的日子也更煎熬。当时决定惩罚1个月是孩子爸爸接孩子时听到老师的反映气愤不已冲动中脱口而出的惩罚措施。我讲:“你们这也是作茧自缚。惩罚1个礼拜足够了。时间太长,孩子大人都疲了。再说了,1个月和1个星期在孩子心里就是被惩罚了,估计他们也没有太强烈的时间长短的概念比较。”
每天早晨外孙在爸爸妈妈送进校园的一刹那,还要整理整理自己的服装:把连帽衫的帽子戴好,双手插进裤子口袋,一副酷酷的样子走进学校大门。不知道喜欢动手打人是不是为了显示自己有男子汉气概,很“酷”?
        老伴喜欢在电脑上看看新闻和旅游自媒体,外孙问妈妈:“姥爷天天在电脑上做家庭作业吧?”他自己每天放学回家要在电脑上做家庭作业,以为姥爷也和他一样每天都要做家庭作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