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从九岁开始学国际象棋。起初进步正常,两年以后等级分停滞不前。等级分是通过比赛得来的。儿子所在的棋校有资格举办积分赛,每个周末他都可以去下几盘。在棋校下棋,对手都是同学,互相比较了解,心理上没有恐惧感,所以在棋校下棋的成绩与实际水平接近,按正常节奏缓慢上升。
每隔一、两个月,他会去参加一次大型比赛,这时就会遇到来自本州各个角落,有时甚至还有来自外州,乃至全球的对手。一到大型比赛,他的成绩就往下掉。好不容易在棋校积攒的分,有时一次就被打掉一百。
他告诉我:在这些大型比赛上,很多人的等级分都不能反映他们的真实水平。比如有些人住在偏远地区,家附近没有能组织积分赛的学校,不能每周都下。他们虽然积分低,可是水平并不低。输给他们很正常。我觉得有道理。既然如此,你应该也能战胜积分比你高的对手呀?他说不能,“因为我每周都打积分赛,我的积分是实打实的,积分低就说明水平低。”
总之,他输给谁都是合理的。从前年到眼下,整整两年的时间,他的积分在1000到1200之间徘徊。他也上课,也做战术作业,也在网上下模拟棋,该做的都做了。连我这个陪学陪练的,都能明显感觉到他的水平在提高。但就是比赛不赢,积分不涨。
美国的比赛是按积分分成几组,比如400分以下一组,400到800一组,800到1200一组,依次类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同龄人都升组了,更年轻的棋手升上来成了我儿子的战友。我儿子则成了钉子户。曾经在一个大型比赛上见到一位好久不见的熟人,对方的孩子和我儿子同龄。她喜滋滋地告诉我:她儿子已经进了1400以上组。“你小孩在哪个组?”她问。我臊眉耷眼地说:“还原地踏步呢。”她想安慰我,又找不出什么话说,正好看见我儿子这组步入赛场,于是指着我儿子说:“他长得可真高啊!”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我儿子已经13岁了,还在跟10岁左右的并肩战斗,可不是显得鹤立鸡群吗?
当年我儿子开始学棋的时候,我已经下定决心只问耕耘不问成绩。但是眼瞅着他原地踏步,我开始怀疑即使我不问成绩,他也难以耕耘下去。跟越来越年轻的选手在一起比赛心里是什么滋味呢?再过两年长得像一个成人那么高,还好意思跟小学生比赛吗?我观察了他一阵,发现他特别惧怕比自己积分低的人。因为算分的原则是:同样输棋,输给积分比自己高的人降分少,输给积分比自己低的人降分多。根据他自己的理论,积分低不等于水平低,有可能是因为下棋少,所以他遇见积分比自己低的对手,先就把对方想象成世外高人。越怕什么越来什么,结果还真就输了。
我有时候想:干脆就不参加大型比赛了,就一辈子在棋校下。棋校现在有好几个2000多分的选手呢,咱就在本校一直下到2000分。可是又一想:图什么呀?运动的目的是模拟真实的生活。孩子年龄小的时候,不能直接参加真实的生活,所以通过运动来提前熟悉真实生活的逻辑。我儿子现在的问题就是惧怕未知的世界,要想克服这种心理,就得让他更多地走出去。我可不想花钱花时间,到最后培养出一个窝里横。
去年我们去北加州比赛,两天六盘棋他只赢了一盘。开车去机场的路上,他告诉我虽然输了很多棋,但积分不见得下降很多,因为他说服一个棋手放弃了成绩。我很惊讶怎么还有这种操作。他说他跟对方讲道理:你总是不参加比赛,一出来比赛就造成别人成绩急剧下跌,这不公平。这种歪理竟然把对方说服了。他们的比赛是在一个大型体育馆里,有几百人参加。比赛结束后,双方一起去找裁判汇报成绩。如果两人一起悄悄退场,裁判根本注意不到。
我说:人家本来比赛就少,好不容易有个机会来校正自己偏低的积分,你还破坏了他的机会,这不是更不公平?我还告诉他: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通过比赛提高技战术。
他反应很快:“输赢并不重要?这是你说的?”
看到他眼里狡黠的光,我就知道我又被抓住把柄了。无论我嘴上怎么说,我的整体态度肯定是骗不了孩子的。
我生气地补充说:“我要看到的是你堂堂正正赢棋。就算输棋,也比用歪门斜道来提高成绩好。”
私心里,我还害怕对方孩子的家长来找麻烦。按我的想象,孩子回家一说,家长肯定不干,肯定会打电话找我以及比赛组织方,要求把成绩还原。接下来的两天,我电话不离手。平时我从不接陌生电话,那两天破例接了几个骗子电话。有让我到中领馆取材料的,还有冒充IRS的,说我进行了税务欺诈,如果不立即把罚款转过去就要派警察来抓我。但我始终没接到陌生学生的家长的电话。也许人家的孩子根本不拿这事儿当事儿,也许人家的家长不拿这事儿当事儿。唉,人和人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另外一次,他听说上年纪的人听不到更高频率的声音,于是有些商场就会用高频噪音驱散半夜三更聚集在门前的年轻人。他的小心思又开始活动了:能不能找到一种13岁以上听不到的高频噪音,到比赛时干扰比我年龄更小的选手呢?他跟我一说,我又生气了,立刻指出:这又是歪道。他听不懂中文,我就用我的蹩脚英文给他解释:“我想让你走正道,straight!”
他一脸坏笑:“你对LGBT有什么看法吗?”
我气得又回到了中文:“好好提高技战术水平,是正道!你琢磨的那些都是歪道!”
他也不争辩,但就是嘻皮笑脸的表情,觉得歪道多有意思啊。我不禁担心,仿佛已经看到了他未来在真实世界里解决问题的模式。转念一想:好歹提前暴露了问题。幸亏学了下棋,而且不赢。
8月份又一次大型比赛,深知他心理问题的教练把他安排到了1200以上组。既然本组所有选手都比他积分高,输了是应该的,赢了就是赚的。结果五盘两胜,头一次实现了在大型比赛中的积分提升。回家的路上,我说你教练做得太对了。他问:这是正道还是歪道?我想了想说:这是术。
上星期又去了一次大型比赛。这次教练忘记拔苗助长了,把我儿子安排在了与他的积分相应的组里。在这个组里他排名第三,正常发挥肯定能得个名次,但他第一盘就输给了一个积分比他低二百分的孩子。比赛结束,他一脸沮丧,说还不如在家睡大觉呢。我也挺沮丧,因为我自己还一堆事儿呢,在这里陪着他耗一天,最后还看不到结果,何必呢?这时我就有了弃权回家的想法。不过我转念又想:他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如果知难而退,会不会强化他的失败意识,以后遇到困难就放弃呢?可是他的心理问题我又能怎么办呢?我连我自己的心理问题都解决不了,少年时怕的现在还怕,少年时不擅长的现在仍然不擅长。就这样拉倒吧,回家至少我还能继续工作,赶上我的deadline。
于是我们就弃权回家了。我到底也不知道选的是正道、歪道,还是术。经过一个快餐店,我想买份午餐打包回家。等餐的时候,我发现他打开了手机上的象棋app在下棋。这个发现倒是让我心里一亮,让我想到那些深藏在乡间的有教养的绅士。他们有各种爱好,有些人的水平并不比专业人士低。你会纳闷他们为什么呆在这里?为什么不学以致用?为什么不出去经风雨见世面?
其实提出这些问题,本身就包含着一个前提:认为人生的目的是征服外面的世界。我自己一直是这样的人生观,所以从来没想过还有另外的选择。但如果想想那些不能或不愿去征服世界的人,他们也要度过一生。他们的一生该怎么度过呢?不管怎么说,有滋有味的一生总比空虚无聊的一生要好吧?
我儿子注定不是比赛型选手,但学了这么多年,下棋也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这至少可以丰富他的生活吧?生活里内容多一点,空虚就可以少一点。
上一篇:北京深处的北京
什么要出人头地都需要天分, 那1%天分比99%努力更是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