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要禁微信了,有人说是因为经济利益:你一个发展中国家就配给我们做做衣服制制鞋,想在新领域分杯羹,没门!更何况原始主意还是从我们这里抄去的。有人上升到偷数据,你封我的,我必封你的,这类国家安全,意识形态,政治斗争层面。
我人在加拿大,本不该瞎起劲,不过从2013年用上微信以来,虽然只用用它的基本功能,连收发红包都不曾试过,但我觉得真是好!用不成了,岂止是遗憾二字。
海外华人,别说父母尚在的,就是有兄弟姐妹,亲朋故旧的,难道微信不是个最便捷的联系方式吗?二十多年前,初来乍到的时,越洋电话只能是和父母报报平安或拣要紧的说,叙事抒情还得靠写信。后来买电话卡能打便宜的电话,每周一次通话觉得好幸福。如今的微信不仅是随时随地,还能文,图,声,形各种形式,多好啊。记得刚用上微信不久,我妈妈那阵子不时头晕眼发花,我弟弟陪我妈去看病的那天,我十分焦急地等消息,盘算着他们大概几时能看完,几时能回到家,我几时打电话过去比较合适。正在我忐忑中,弟弟的微信“嘀”的一声传来:医生检查的结果没有器质性病变,只是老年人普遍的脑萎缩,也不严重,开了点药。姐,你放心,早点休息吧。妈妈今天状态也不错,我们现在要离开医院回家去了。接着检查报告,验血结果,医生诊断书,一一拍照发过来。那是我第一次由衷地感叹:微信是个好东西!
我婆婆在她八十三岁高龄时,学会拨打微信视频通话。她特别开心地对我先生说:现在好了,我好寻着侬了,心定交关(许多)!可不是吗,以往都是等着我们这头隔三岔五地打过去,现在她能“自主”地联系她最宠爱的又远隔重洋的小儿子(我先生),时不时地拨个微信视频过来和她儿子聊聊,说的无非是:天气冷不冷?热不热?yuan'yuan(我女儿)周末回没回来?疫情控制的怎样?你们要注意身体。我会在他们聊过一阵后,去打个招呼露个脸,她总是笑眯眯地说:清芬,看到侬,我老开心额!有时也会敏锐地发现:侬剪头发啦,嗯,好,清爽!一般通话结束前,她会叫我公公来“看看他们”。公公九十二岁了,听力已经不行,但脑子还很清楚,前天我们秀给他看院子里新种的云杉,他夸我们院子收拾得整洁。有人说现代通讯工具打破了亲人之间浓浓的思念之情,确实是。但是我更愿意要这种看得见,对得上话的交流,哪怕说得只是些鸡毛蒜皮,也好过空空的思念。
没有微信时和兄弟姐妹通话也只有逢年过节或有要事,大概零二/零三年,我先生的姐姐有个在单位打免费国际长途的机会,下午三四点种正是我们的凌晨,我们接了依然十分兴奋,多么难得啊。姐姐前个月添了小孙女,微信的家庭群里好一阵欢乐,宝宝满月时照片,视频纷纷传来,我们虽然相隔万里,却能同时分享喜悦。只有电话,写信的时代,我把发小闺蜜都弄丢了,成了同学聚会时的失联人员,有了微信才又“回归”到集体中,才又重拾友情。和大学里最要好的闺蜜辗转通过微信联系上后,约着在大瀑布美国那端相见,时隔二十多年,又能面对面手拉手地絮絮叨叨,哈哈大笑。我又一次由衷地感叹:微信是个好东西!身处海外的我们与国内的亲朋见得上面的机会不多,微信便是亲情的通道,友谊的桥梁。
有人抱怨说:“垃圾”群和群里有好多“垃圾”,微信是可以退群的!实在不好意思退出的如“中学群”,“小学群”,基本可以知道哪些人老发你反感的垃圾信息,就不要点开看了呀。我微信里的群不多,尤其是大群,不过有一个近500人的旅游群,我常常“光顾”,在那我欣赏美图美景,学习旅游知识摄影技巧,有些旅行的问题总有热心人来解答,别人的问题,碰巧我知道的也会给建议。前两月旅不成游了,群里的主要内容转为交流种菜,我虽不种菜,但也喜欢看他们其乐融融的讨论。这一段又开始了省内房车游,如何找露营地的话题,今早我就收藏了一篇北安省游的游记,算是为向往的北安省游收集资料了。
有人批评道: 有些神经病天天在朋友圈里轰炸性的发链接,我有个表哥就是这样的神经病,一天十几二十条,时政的,养生的,文学的,搞笑的包罗万象,搞得我错过了几次其他人比较重要的朋友圈信息,幸好有个“不看他的朋友圈”选择,果断不看,从此眼前一片清净。我有个中学同学最近做起了微生意,天天发什么“嗨团”信息,卖鞋卖锅卖化妆品,和我不搭界,今早花几秒钟点了“不看他的朋友圈”,就这样简单。同样是做生意的,有些比较识相,不让人反感。比如帮我卖房的经纪,时不时地发现打球,健行,种花,美食等健康生活的照片,适度地推介一些房产信息。她曾经和我说过,时常微信上露露脸,刷刷存在,碰巧有人要买卖房子,又没有合适的经纪人选,正好看到她的发朋友圈,说不定就找了她,算是做市场营销吧。就算是这样,我也愿意看她种的美花花和健行了十几公里的“励志”篇。
还有人说:天天在朋友圈晒娃晒自己的女人,无所事事,人格缺陷。我朋友里还真有个天天晒娃的,不过是个男人 :-),还是个挺有成就的男人,晒的是一对Teenage女儿。两个姑娘昨天是说了什么好笑的话,前天是骑车多厉害,不过最多的是晒姐妹俩做的甜品,颜值高,品种多,还真是做的好,至少比我好很多。他很为这两个女儿骄傲,想一并分享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七大姑八大姨那一众亲朋。朋友圈是可以选“不让他看我的”,我被允许看人家私家秀,说明人家看得起我嘛,我也真心地为那些令人垂涎的甜点点过赞。一般来说亲人朋友同学在圈里分享的自己的旅游经历,生活乐事,人生感悟,我是喜闻乐见,认真点赞的。
我也发朋友圈,不是天天,也不是人人都让看的。朋友圈之于我,起到一个记事的作用,现在忘性越来越大,脑子里储藏不事了,只得借助工具记录,我发现朋友圈是个好工具,有图有文,还翻看方便。五月了还下雪拍两张发一个,今年的芍药开得好啊拍两张发一个,今天点心做得漂亮,好好摆个盘,拍两张发一个,当然诸如此类除了记录,也是向亲朋展示一下我的生活状况,嫂嫂说:还下雪,加拿大的冬天可真长啊!姐姐说:那年我去你们那儿,也正是芍药花开时。先生在后院搭个shed,也要朋友圈里晒一晒,晒shed是要记下啥时搭的。晒老公嘛,亲朋赞他能干,这是positive encouragement,以后类似的事情好更加积极:-)。还有就是旅行时发得最起劲,婆婆妈妈,嫂嫂姐姐那些关心我的一并可以知道我在哪,干什么,免得牵挂,也不用一一报告,闲下来自己还可以不时翻看,回味美好。
我还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订阅号,比较喜欢诗词天地鉴赏会,空闲时候,歪坐在院子的树荫下,看看天,瞅瞅花,拿着手机读读微信里推荐的应季诗词,感到很惬意啊。前几天读到唐-刘言史的五言绝句《立秋》:兹晨戒流火, 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真有为后面两句拍案叫绝的冲动,立秋后,我明显地觉得云朵越发地多姿多彩,晚霞也从热烈变得温婉,感叹:秋天又要来了。叹来叹去就这一句。诗人的“云天收夏色”绝了!再过几周,门前的夏花要渐渐凋谢,枫叶和Burning Bushes却会慢慢转红,我能叹的也就是:秋天真的来了。诗人写是“木叶动秋声”,一个“动”一个“声”多么传神啊。这首绝句我不曾读过,这位诗人我也不知道,这样应季应景的佳作是从微信里读到,我是开心的:快餐也能吃到集美味与营养一体的食物啊!从微信里学习诗词也许是件贻笑大方的事,可是我这个半退休的大妈,为什么要一本正经地捧本唐诗宋词学习,虽然我家的书架上还真有几本唐诗宋词。
微信如若真被禁(美国禁了,加拿大多数也会跟进),相信会有替代品,我也愿意学,应该也能学会,和美加的朋友交流应该不会受太大的影响,和国内的亲朋交流一定不会这么便捷了,最让我难过的是我的婆婆今年已经八十五了,再容易好用的替代品,或者现在就有的facetime等,她很难再学得会,她就不能随时“看看”我们了。
我只是把微信当成一个通讯工具,记事App,最多从中了解点国内信息,既不发表也不传播有关政治的内容,连经济活动都不曾涉及(没有国内的客户银行,没法建立微信钱包,扫码收付账)。我说它好也只是小老百姓的“好用”层面,当然我们要相信:人类文明总是螺旋式地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最新发的朋友圈:8月13号,晒我完成了春夏秋冬景致的四幅十字绣
问好清芬!
微信坐大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老人们开始用微信时,同样学得艰苦(包括我家91岁那位)。
过去国内禁其它软件时,西方没有这针锋相对地禁微信,我们才得以省下电话费。
但这不是没有代价的(微信的负面影响,他人叙述很多,不重复),所以是不可能持续长久的。
我们孩子生活的地方是清水富有的地方,老婆婆生活的地方才是“清水奇缺的地方”。
既然我们无法让老婆婆生活的地方得到清水,那就先确保我们孩子生活的地方清水长流。
先把孩子放到另一盆干净水中就不会发生“倒洗澡水连孩子也要倒掉了”。
建议你试试Messages,也可以送录像和图像的,我也是去年5月才知道的。在此之前,我用Messages时只送文字。
如果想实时视频,试试zoom。
其实很多人推荐了很多软件,真没必要死守微信这盆脏水。
就像许多人觉得国内的言论审查,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只要不说“反动”言论就没事)。但没有想到它在生产、科研、教育上会造成多大的打击。为什么中国的“老朋友”,净是些令人反感的国家?连德国、日本这些二战轴心国,都可以被世界重新接纳。反而推翻了封建社会、半殖民社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伟大王朝,却处处被人排斥?真的只是因为“太强大”了吗?
有人要以乱七八糟的借口强行断了它,再有什么替代品,也是一种对人家平静安详生活方式的一种粗暴的伤害行为。
由此就可以证明,这个APP的实质不是国家安全的隐患,相反是世界和平美好的象征。以安全为借口的不齿行为最后一定会伤害到大多数更加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