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在人口第二大国印度晃荡了25天。虽有脏乱差之说,可我还是很喜欢我的印度之行。尤其对喜欢拍照的人来说,那可是一块色彩缤纷的拍照乐土!短短的25天时间除了“咔嚓,咔嚓”充满好几张数码卡片外,更增添了很多新的见识和体验。其中之一就是对印度司机的车技和印度的道路使用效率留下深刻印象。
之前与来自印度的同学同事交往中,对他(她)们总的印象似乎是口才很好。但这次经过坐在多位印度司机边上,目睹了他们如何默不作声地无惧无畏地驾车穿行于大街小巷———时而擦车而过,时而擦人而过,时而擦牛而过,时而闪过小贩行人,时而避过坑坑洼洼,时而刹车让牛儿猴儿过街,时而驶上对面车道,时而驶下行车道,时而S形行走,时而Z形行走,。。。。。那是时时让人惊诧不断!也从而刷新了本人对印度人的印象。其中不得不佩服之处在于有时车间距离是控制在厘米级水平!明明看到要刮碰撞脸了,却转眼毫发无损相安无事。这虽让人心有余悸,但也让人不虚此行。人不是总要追求新异感吗?这无疑就是一种。在驾车的印度司机眼里,只要路上有空间就可钻行。完全没有什么逆行车道上不能行驶或一车道上不能并行两部车之说。所以常可以看到当逆行车道上车辆较少时,同向车道上的车会涌向逆行车道蹭个方便畅快。而当正逆车道上都有很多车辆时,则原来两车道的道路可以并行开上三或甚至四,五辆车。奇妙的是如此无序杂乱似乎时时该有事故发生,但在历时25天的时间里,只眼见了一次交通事故。这是否意味着其中也有一种源于自然的无为有序呢?
回来后在网上查了一下,印度每年因交通事故的死亡率大约为15-17/10万人,高于发达国家(9-11/10万人),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22-24/10万人), 属于中游。但这种看上去杂乱无章见缝插针的驾车默契和风格大概率可使印度的道路使用效率位居世界前列!
真是事事有正反,孰是孰非,也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了。
1,厘米级的车间距离
2,
3,
4,
5,3 或4车道上有6辆车
6,
7,因车道边上有一条稍平滑的路径,逆向行驶的一些车辆就来蹭个便利。
8,
9,正在平稳行驶,突然逆行道上转过一辆雄赳赳气昂昂的拖拉机。
10,斜刺里开出一辆五彩缤纷的大卡车。
11,稍打一下瞌睡,睁眼向前一瞧:出现了一堆牛屁股。
12,与牛为伍
13,前面是一队肩负重担慢行的驴
14,快车道上来了两头有棱有角的牛
15,收费站也有闲逛的牛
16,又来一头慢悠悠的牛
17,一个刹车,原来跳出一只猴!
18,路中小景
19,
20,
21,
22,
23,
24,铃声叮咚
25,从这辆小突突车下来了7个人!
26,美的注视
27,希望不会突然加速或快速转弯。
28,数一数似乎有7个书包。
29,一辆摩托上的三个相依为命的白衣大爷。
30,一次搭乘火车,按时应在下午5点出发,但坐车上等了2小时仍不见动静。满满的车箱里暗暗的静静的,没见列车员,只见车箱尽头的频幕上始终显示着“印度铁路欢迎您”。全车箱里的人基本都是当地人,不声不响很有耐心和涵养。可我这个不吃素的人终于耐不住这黑暗中的寂静,急匆匆地车内车外找列车员,可就是找不见!只能向边上的印度人询问。他们也不知什么原因,但对我说:“Don't worry,don't worry!It will move!(不要担心,不要担心! 火车一定会开滴!)。 是啊,火车一定会开滴!要耐心!静心静气半小时后,火车真的动了!
交通为主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