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佛学

本博客所有文章,均属于原创。对于佛学的研究,尚很浅薄。欢迎讨论,一起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正文

般若智慧

(2018-08-31 19:46:48) 下一个

般若智慧

IBDSCL, Jun. 9th, 10th, 2018, Nancy Yu

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宇宙规律国际佛学会,来聆听今天的佛法讲座!今天,我们开始一个新的主题 “慧”。“慧”,是智慧。佛说: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当我们持戒,因持戒而定力增深的时候,我们本自具有的智慧就会显发出来。何为智慧?慧是指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会、宇宙、现状、过去、将来,拥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修行有智慧,才能辨正邪, 才能明眼,才能不走偏路。智慧与世人说的聪明不一样,与世人所渴求的知识也不一样。

先来分享两则智慧小故事。

  • 盲人点灯
    一个禅师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行人之间难免磕磕碰碰,禅师也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远远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旁边有个路人说道:“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
    禅师也觉得非常奇怪,等那个打灯笼的盲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
    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
    禅师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你甚至都不知道灯笼是什么样子,灯光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
    盲人说:“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禅师非常震动地感叹道:“原来你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别人!”
    盲人沉思了一会儿,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我自己!”
    禅师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
    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别人碰撞过?”
    禅师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
    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撞到我了。”
    禅师顿悟,感叹道:“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身边啊!”

    禅思禅悟:点灯照亮别人的同时,更照亮了自己。这就是助人为乐的道理。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别人也就等于帮助自己。
  • 心无外物

印度的三藏法师自诩神通,他来到慧忠禅师面前,向他验证。
慧忠谦恭地问道:“久闻您能够了人心迹,不知是否属实?”三藏法师答道:“只是些小伎俩而已!”慧忠于是心中想到了一件事,问道:“请看老僧现在心在何处?”
三藏运用神通,查看了一番,答道:“高山仰止,小河流水。”
慧忠微笑着点头,将心念一转,又问:“请看老僧现在身在何处?”
三藏又做了一番考察,笑着说:“禅师怎么去和山中猴子玩耍了?”
“果然了得!”慧忠面露嘉许之色,随即将风行雨散的心念收起,反观内照,进入禅定的境界。无我相、无人相、无世界相、无动静相,这才笑吟吟地问:“请看老僧如今在什么地方?”
三藏再次运用神通,只见青空无云、水潭无月、人间无踪、明镜无影。
三藏使尽了浑身解数,天上地下彻照,全不见慧忠心迹,一时惘然不知所措。
慧忠缓缓出定,含笑对三藏说:“阁下有通心之神力,能知他人一切去处。可是却不能探察我的心迹,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三藏满脸迷惑地说:“请禅师指教。”
慧忠禅师笑着说:“因为我没有心迹,既然没有,如何探察?”

禅思禅悟:那些自恃能看透人间世事的人,往往只能看见事情的表象,而不能洞察世事的本质。无论你的心迹藏得有多深,只要存在,别人就可以探察到。只有心无外物,才能让人无所察觉。

在诸智慧中,般若智慧最为第一。般若智慧是超越世俗认识,与道相合,无比无等,穷尽无边。般若(bōrě)是梵语Prajna的音译。又译作“波若”、“钹若”、“钹罗若”、“班若”、“般罗若”、“般赖若”等,意为“终极智慧”、“辨识智慧”。是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智慧。

般若即是离妄。何以能离,不住妄心故。

以不住六识故,不著五蕴;不住七识故,离于五蕴,度一切有苦;不住八识故,离一切相,于一切法逮得清净;不住菩提一真如心故,离于身心,了知一真如心性同一切法性,得现清净圆觉。

菩萨以慈悲不舍众生故,离于身心,不舍身心,善调身心,具足一切善根;不住三昧而能示现诸三昧,不住禅定而能示现诸禅定;由此能入一切众生诸根性欲,为众诊病,随病授药,而无有疲厌。

菩萨不离于善根、慈悲而行般若。若离于善根、慈悲而行般若,即非般若波罗蜜,不能至彼岸故。菩萨不离菩提心而行般若。若离菩提心而行般若,即非佛法,为魔行故。

佛说的般若经有很多。比如,《大般若经》,《放光般若》,《摩诃般若》,《光赞般若》,《道行般若》,《学品般若》,《胜天王所说般若》,《仁王护国般若经》,《实相般若》,《文殊般若》,等等。我们所熟悉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是《大般若经》600余卷中的一节。

心经及所有般若经,是大乘佛法甚深之法。般若经的内涵以空性为主,通过对五蕴皆空,无四相的了解参悟,来解除烦恼的束缚,而得解脱。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即是《大般若经》的心髓,全部般若的精义皆设於此经,故名为《心经》。此经由浅入深地全部概括了《大品般若》的义理精要。 可谓言简而义丰, 词寡而旨深。 古来认为读此经可以了解般若经类的基本精神。今天我们就来诵一下《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阿弥陀佛!今天就到这里。希望今天所讲对大家有所启发。感恩大家!下周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