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的第一篇博文,写的是博物馆。没想到今年成了我的博物馆年,两次出行欧洲,参观了众多博物馆。其中走访法国梵高之城阿尔勒、重返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参观梵高柏树展,是非常难忘的经历。我对绘画没有深度研究,对梵高也仅限于几幅名作的观赏,但我不是附庸风雅追赶时髦。我喜欢博物馆,拓宽视野学习知识;我愿意去了解名画的作者和画作背后的故事,从而增进艺术修养、提高欣赏能力。
美国著名博物馆你去过多少?(一)
美国著名博物馆你去过多少?(二)
十年才完成打卡:世界四大博物馆
阿尔勒Arles 是法国南部一个非常宁静古老的小城,仍然保持着十九世纪的原始风貌和许多残存的古罗马遗迹。阿尔勒的麦田,星空,葡萄树,阳光,彩色的房子,是法国众多绝美小镇旅途中不可错过的亮丽风景。梵高曾在法国南部生活过两年的时间。1888年2月,他来到阿尔勒小镇,对当地高耸黝黑的树木产生深刻印象。1889年5月,他住进阿尔勒郊外圣雷米的精神病院,着手将所见的景物绘制于画布之上。如火焰一般燃烧的树木,不仅点燃艺术家的想象力,也成为梵高艺术表现力的代名词。在阿尔勒旅居的十五个月中,这个不被世人理解的画家绘制了200多张作品,这是他一生中最多产的时期。
不少人是跟着梵高的踪迹寻访阿尔勒的,我服从同行人的大多数,没有坚持走全程。刚读了网友心中之城有关阿尔勒之行的游记,和心城同感!走在小镇街头,看到曾出现在梵高画笔下的景物,当时心情是伤感压抑的。同日我们还去了离阿尔勒不远的莱博历史小城 Les Baux-de-Provence,山顶上有一座10世纪城堡,很大一片遗址。山脚下的光之采石场(Carrières de Lumières) 是一个沉浸式多媒体声光体验艺术中心,正在展出《From Vermeer to Van Gogh, the Dutch Masters》和《Tintin, the immersive adventure》。(阿尔勒和莱博游记将开另篇)
感谢网友la-vie,你的攻略和游记给了我们很多信息很多帮助!
为纪念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诞辰170周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于2023年5月22日-8月27日,举办《梵高的柏树》(Van Gogh’s Cypresses)特展,这是全球第一个以梵高作品中的柏树为主题的展览。汇聚了来自全球多家博物馆和私人珍藏的44件梵高柏树题材的油画、水彩、素描及书信作品。展览以崭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梵高的作品,通过技术性研究分析画作中的细节,揭开梵高名作背后的故事。
梵高仅仅经历了37年短暂的一生,艺术创作时间不超过10年,给世人留下了超过800件油画、1000多幅素描。这些作品,在梵高生前无人喝彩,1890年梵高去世之后,这些作品逐渐被人认识,其后名满全球,各大博物馆争相收藏。
“《梵高的柏树》,是首场展览专注于艺术家对高耸树木的独特视觉——艺术史上最著名的树木之一——为这个主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角,几乎与他强烈的原创表达力同义。一系列令人惊叹的作品将阐明梵高对该地区火焰般的常绿植物的迷恋程度,在法国南部的两年里,这些植物不断激发、激发和激发了他的想象力:从他最初看到“高大而美丽的植物”阿尔勒的“黑暗”树木,到圣雷米的精神病院充分发挥其令人回味的潜力。《麦田与柏树》和《星夜》等标志性画作成为这一历史性展览的核心作品”。
梵高名作《星夜》(The Starry Night)和《麦田与柏树》(Wheat Field with Cypresses),均创作于梵高在圣雷米疗养院时期。其时梵高经历过很多孤独甚至割掉耳朵的痛苦,在疗养院的经历,也许是他人生中最不孤独的短暂时期,也是他的艺术创作最繁荣的时期。梵高代表作《星夜》和《麦田里的柏树》,自1901年以来的首次同台展出。
这个梵高特展,并不是大规模的回顾展,而是通过梵高作品中一个主题提出,探索梵高如何将生活中所见的树木转变成具有巨大魅力的艺术符号。梵高的《柏树》按时间顺序排列在三个展厅中。相关绘画和图画的主题分别追溯了艺术家对一个主题“柏树”的渐进探索,这个主题在两年内一直保持着吸引力,对他来说同样令人着迷和挑战。展览汇集来自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布鲁克林博物馆、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荷兰库勒-穆勒博物馆等多家知名收藏机构的藏品。许多作品都是非常罕见、从不出借的真迹,都是梵高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珍贵画作。这次展览能把这些作品集中到一起,实在太难得了!
我有幸赶上了这场艺术盛宴。而一些朋友没能亲临其境欣赏《梵高的柏树》,我拍摄了一些展品照片,存留在此供参考:
↑↑2023年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梵高的柏树”展览
↑↑《圣雷米的麦田》
↑↑《罂粟花田》
↑↑《星夜》(The Starry Night),1889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收藏。
↑↑《星夜》画前总是人头攒动
两幅《麦田里的柏树》此次同时展出:
↑↑《麦田里的柏树》(Wheat Field with Cypresses)1889年,由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麦田里的柏树》(Wheat Field with Cypresses)1889年,由伦敦国家美术馆收藏
↑↑梵高代表作《星夜》和《麦田里的柏树》,自1901年以来的首次同台展出。我拍摄的照片被人群遮挡住了,只好从网上找了一张《星夜》与两件《麦田与柏树》并肩展出的照片
↑↑《果园,桃树和柏树》(Orchard with Peach Trees and Cypresses),1888年,是由私人收藏的
↑↑《阿尔勒花园》(Garden at Arles),1888年,由荷兰海牙美术馆收藏
↑↑《柏树》(Cypresses),1889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柏树》(素描)
↑↑《柏树和两女子》
↑↑《阿尔皮耶圣雷米附近的两棵杨树》(Two Poplars in the Alpilles near Saint-Rémy),1889年,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
↑↑《普罗旺斯的乡村夜路》(Country Road in Provence by Night),荷兰库勒-穆勒博物馆藏
↑↑《吊桥》(Drawbridge),1888年,科隆瓦尔拉夫-里夏茨博物馆收藏。这张是网图,记得我拍了却找不到。
********************
阿尔勒梵高咖啡馆:
莱博历史小城 Les Baux-de-Provence,山脚下的光之采石场(Carrières de Lumières) 正在展出:
我喜欢看但没什么研究,只是记录一下。
我其实就是记录一下。这个特展有几幅是难得一见的,其中有一幅私人收藏,标明不得拍照我就没拍。
我可记得淡然对名画点评是颇有造诣的,你以前的美术馆纪实很有深度。
惊喜看到大鱼现身!自从你领养了你家猫王后,见你就太不容易了!
可可的文笔画笔俱佳,对梵高画作的理解远超常人!
问好可可!
感谢暇西带我们欣赏这次美好的展览。让我都想去阿尔勒了:)
记得你今年的意大利游记,以不同主题的形式记录走过的路看过的景,真是很棒!
握手琴音,我也喜欢幅梵高的鸢尾花!
追忆也有自己喜欢梵高的理由,这两种颜色都挺亮眼,蓝色也是我的最爱。
我也是从这个展览才知道梵高对柏树的迷恋。
弄弄是个爱思考会思考的人!
“现代”、“当代”的区别,我也记不住,查了很多次,又被近代搞糊涂了。干脆用个懒办法,不是说“活在当下”吗,当代就是现在时,哈哈!
抄录:近代,1840(鸦片战争)-1919(五四运动)。
现代,1919-1949。
当代,1949以后。
这是历史学界的传统分法。
大不一样呢!特别是油画,层层的油墨,厚重的笔触,我的照片实在没法表达出来。
谢谢平等兄!你的新小说构思巧妙文笔流畅,厉害!
是啊,梵高的一生穷困潦倒,最终自杀身亡,相当悲惨。想到曾读到这段评价梵高的话,“ 但他把他的痛苦磨难,转化成了画面上热情洋溢的美。痛苦是容易表现的,但糅合热情和痛苦,来表现人世间的激情,喜悦,壮丽。前无古人,也许也后无来者。” 感动。
苏苏的评论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觉,喜欢!
问好,周末快乐!
沈香总是送来温暖的鼓励,迟到的总是我,没能及时回复大家的热情。
沈香还在台湾,以为你已经回到美国了。我以前对博物馆的特别展览不太关注,认为那些丰富的藏品还看不过来。这次看了“柏树集”,深感行家举办的特展,让众多观众受益匪浅。
以前没留意过他笔下有那么多柏树,学习了。
问好夏曦,周末愉快
这么巧,刚在你家看西雅图呢!很喜欢那部不眠夜的电影。
看到你们那里又要有飓风了,松松保重!
禾儿也是神笔画家,你们写评语比我深刻得多!
去南法是有个机会,匆忙出行的,自己也没想到收获满满。谢谢禾儿!
读你的跟帖有一种感动,采心的女儿有神奇的画笔,猜想采心在绘画上也有很深造诣!
问好采心!女儿去远方读研究生了,一定为她骄傲又万分不舍吧?
问好麦姐!我去南法前,也看了《至爱梵高》。梵高37年短暂坎坷的一生,令人唏嘘。
谢谢临帖留言。
惊喜看到等等,好久不见,问好!
等等学识渊博,文采奕奕。你的留言应该写篇文章,可是看到你关博客了,真可惜。
“天时地利人和运气,缺一不可“,总结精辟到位。
谢谢YY!祝贺你开电台,专业播音员!
问好迪儿!出门透透新鲜空气~疫情两年没有出远门,在家工作节约时间,积攒了不少假期。
“画画和任何创作性的活动一样,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灵魂和内心”,迪儿对绘画很有感悟!
蘑菇一语中的,这种主题画展真是很棒,对行家和菜鸟都有吸引力。所以场场爆满,人群踊跃。
欢迎新朋友!喜欢你的率直,你太谦虚了。
《麦田和柏树》,我也比较喜欢色彩鲜艳的那副。
丹哥的留言,写得真好:“在什么心情之下,可以把对光的印象用如此跳脱的色彩,精确的传递出自己不稳定的情绪和自己情感上强烈的波动”。
看到了,食品做的很高级呢!
谢谢若蓝鼓励!
才知道若蓝不仅文笔优秀,声音美丽,绘画也很有功底!
如生活所说,南法非常值得再去小住一阵的!如果不是时间有限,实在流连忘返。
再谢生活那些功德无量的旅行攻略!
问好丹哥!
很高兴看到荷姐临帖留言。去法国应该比较方便,祝愿荷姐能如愿以偿。
荷姐在大都会看到《星夜》,可能也是一次专题展览。前两年的沉浸式梵高画作光影艺术展览很轰动,让人融入其中。
我没去过荷兰,这次看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参展了好几幅画呢。
“他的一生短暂而坎坷,却最终站在了艺术的巅峰”,水星兄的词语中含有丰富的哲理。
小树说得对,梵高的画似乎有魔力。
水星兄,请喝杯薄荷茶:)
改错:然后最想张开双臂拥抱的————然而最想张开双臂拥抱的。。。
不要意思,刚回来,脑袋像是还在飞机上,迷迷瞪瞪:))
讲真,走到包括文艺复兴时期在内的古典画面前,钦佩得想敬礼,然后最想张开双臂拥抱的,还是印象派画家。尤其是梵高、高更、塞尚,罗特列克等后印象派画家,那不是用技巧画,而是用生命铺就。尤其是梵高,他的每一笔,都是浓烈粘稠到不可化解的躁郁。那是他的病,也是他的能。。。
喜欢这个主题,再次感谢暇茜!
暇茜:前段日子未见,就猜想暇茜背着包包出游了,也相信茜茜定会给我们带回囊中鼓胀的干货。谢谢你给我们带回了你亲眼见的“梵高柏”,还有那张“让漩涡似的云飘在紫罗兰色雾里”的The Starry Night,以及带有你独特感受的美好分享:))
疾病带给他痛苦,但也赋予了他无与伦比的灵感,发病的那段时间,他一天有时能创作出两三幅画作,漩涡状和明亮的对比色彩就是那个时期他作品最鲜明的两个特点,只可惜他身前只由经纪人弟弟卖出了一幅画,而且史学家对于卖出的那幅画还颇有争议,因为有说法是弟弟为了鼓励哥哥而杜撰出来的这位买家。如果梵高不那么快自杀该有多好,曾经被普遍认为过于前卫的梵高在他过世后那么快就被欧洲广泛接纳,他错过了自由派艺术家们的春天,而他是他们的代表,不然世界可以多出多少他的杰作而他也至少能知道他的作品会成为经典不朽之作。天时地利人和运气,缺一不可。
看梵高的作品,总会有心里一震的感觉,这种感觉,在你贴的作品中,又一次得到验证。画画和任何创作性的活动一样,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灵魂和内心。
是啊,遇到心中喜欢的作家和作品,得厚着脸皮申请水星兄给让点地方,我也要坐前排欣赏。
2021年在休士顿看了沉浸式梵高画作光影艺术展览。
谢谢暇西好分享,让我不出门就能欣赏到世界著名画家梵高的珍贵名画和它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