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关于川普发动的贸易战,没什么新的消息。川普的征税商品条目还在酝酿中,中方除了搞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反制措施,就是媒体在表态。西方媒体和经济界的头面人物几乎一边倒的反对贸易战。
BBC:世贸组织表示美中贸易战或造成“严重”经济影响
美国搞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财富》杂志的报道中,提到了1930年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作为发动贸易中没有好结果的反面教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个关税法案值得扒一下。
1930年6月17日,美国总统胡佛签署了《1930年关税法案》(The Tariff Act of 1930),因为法案的主要支持者是共和党众议员威利斯·霍利和共和党参议员李德·斯姆特,所以又叫斯姆特-霍利关税法。
威利斯·霍利(左)和李德·斯姆特(右)
根据该关税法,美国对3218种进口货物征收关税,887项原有的关税被提升。美国统计署后来的研究发现,到1932年,美国关税税率提高了59.1%,有37%的进口商品需要被征税。如果算上免税商品,总体税率在1932年是19.8%,在法案生效前的1929年是13.5%。
美国的贸易伙伴开始打击报复。加拿大在法案生效前一个月就通过了自己的关税法案,对占美国对加拿大出口商品总额30%的16中商品征收关税。英国不得不加强帝国内部的贸易联系以及和法国的关系。魏玛德国提出自给自足的口号。看上去貌似影响不够大?要知道,当时的世界还是被几个老牌殖民帝国把持着,光是英法两家加上英联邦和殖民地就占了地球大部分面积了。
这波操作对美国的对外贸易打击巨大。1929年, 美国出口额为54亿美元,到了1932年只剩下21亿美元;进口额从44亿美元减少到了15亿美元。这段时间内,美国对德国的出口额减少了1.81亿美元,自德国的进口额减少了2.77亿美元。之所以把德国单独拧出来,是因为魏玛政府不久之后就在内忧外患之下倒下了,希特勒上台,德国开始成为战争策源地。
当时的美国是“世界工厂”,而且享受贸易顺差。美国从全世界进口原材料和配件,加工成成品,再卖出去。所以美国的制造业也惨遭陪绑。针对进口亚麻籽油的关税,挫伤了美国的油漆产业;针对钨的关税挫伤了钢铁产业;针对酪素纤维的关税挫伤了造纸业;针对云母的关税挫伤了电子元器件制造业。
美国在那时候就是汽车制造大国,福特等第一代制造业大亨影响力如日中天。但是美国汽车也有大量零部件是进口的,其中800种零部件因为关税法而被征税。当时像毛纺织业这种“低端”制造业还没有转移出去,全美有500家工厂用进口羊毛制造便宜的布料,雇佣了6万名工人。现在因为关税法,进口羊毛的关税增加了140%。
关于美国政府这轮操作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主流经济学界有两个看法。其一,正是《1930年关税法案》引发了经济大萧条。从法案的立法过程来讲,1929年5月28日,法案在众议院通过,当时就引发了股市的一轮下跌。不过随后开始回升,并在9月3日达到381.17点的新高。但是随后就是10月29日的暴跌,史称“黑色星期四”。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贸易壁垒的立法,人为制造市场恐慌,造成经济硬着陆,政府难辞其咎。
股票崩盘后,人群聚集在纽交所前。
其二,虽然该关税法不是大萧条爆发的主要原因,但是无疑加深了经济危机,通过贸易壁垒将经济危机传导到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并延缓了复苏。知名经济学家、诺奖得主克鲁格曼说:“保护主义真正的作用在于在生产恢复的时候阻止贸易的恢复。”
1933年,反对关税的民主党总统罗斯福上台。1934年,《互利关税协议法案》签署生效,罗斯福政府开始通过双边谈判消除贸易壁垒。所以《财富》文章认为,这次贸易战以美国的失败和主动调整政策告终。
有意思的是,在立法过程中,关税法遭到了美国经济学界和企业家的强烈反对。1930年5月,1028名经济学家联名请愿,要求胡佛总统否决关税法案。汽车大亨福特亲自前往白宫,希望说服总统不要搞贸易壁垒,他说法案是“经济上的愚蠢行为”。然而都没什么用,共和党总统和共和党控制的国会一意孤行,构筑起了贸易壁垒。
川普的“昭和参谋”之一: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
今天在美国发生的一切与这一幕很相似。同样是共和党总统和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同样是保护美国就业和产业的口号,同样遭到主流经济学家和媒体的反对。只是美国已经不再是“世界工厂”,而是一个债台高筑,贸易逆差高达8000亿美元的国家。中国反倒成了世界工厂,或者说世界的流水线和加工车间,类似当年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位置。
班农说中国是30年代的德国,这个锅我们不背。相比起来,发动贸易战、派出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访问台湾、在南海搞“航行自由行动”挑衅的美国倒是有点像德三。你说说好好的一个国家,怎么就沾染了昭和习气?
只能祝愿世界和平了。
本文为独家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www.dooo.cc)。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