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情都应该是有模式的。比如吃饭,我妈常说我吃相难看,吃东西太慢,仿佛没有食欲的样子。我想告诉她,这个形式的背后是因为我咽下去的是难吃的东西,连真诚的吃相难看也是我的错?(真诚的吃相?好像有什么不对)
再比如说起床,也有很多种模式。可以脚先着地,也可以手先着地,或者鲤鱼打挺翻身起床,又或者先趴着,再慢慢的滚下床,甚至可以翻滚几周花样下床。
痛苦也一样。每一种痛苦的模式都不同。失恋的痛苦和失业的痛苦不一样。病痛和心灵的哀伤也不一样。我正在经历的是一种长久的,与日俱增的痛苦。是对自己失望的挫败感。
我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怪物。渴望成功,又不愿意为成功作出努力。渴望爱情,又无法长久的去爱一个人。渴望进步,又懒惰得像一头猪。什么都想尝试,却一事无成。
小的时候厌恶学习,终日混日子,同时又鄙视身边埋头苦学的同学,深深的为自己的叛逆而自豪,坚信有一天我将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是不是觉得我是一个很可笑的人?是的,我就是一个可笑又愚蠢的人。不要同情我,也不要不好意思说出来。我面对我自己也是觉得荒诞可笑,只想找个大点的棍子扇我自己的脑袋。
当然一切都是我自己的臆想。所谓的与众不同啊,所谓的鸿鹄之志啊。不过是我逃避现实,不思进取,不愿意付出的借口。人总是要有一个接纳自己的借口,要么原谅自己,要么活不下去。
当然我也假装坚信我只是生不逢时,满腔热血,胸怀大志,可恨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
当别人都进入牛逼的大学,默默的收获他们努力得来的成果时,我开始恐慌,步入逃无可逃的境况。我想出国。是的,如果不出国,我会堕落,会死。
我的父母并没有很多钱,但是出乎意料的答应了我,并没有对我的能力表示任何的怀疑。这期间除了父母以外的所有人都表示不理解,一个女孩子,这样一个女孩子,在家坐吃等死不是很好吗?找个有钱人嫁了不是很好吗?非要挥霍父母不多的钱财跑出去留学吗?这种纨绔子弟的作风你们家也配吗?
我觉得这些亲朋好友的想法一点都没错。所幸的是我的父母顶住了各种压力,给了我探索世界的可能性。
临行前的那天早上,我在院子里洗头发,我母亲在屋檐下洗衣服,她对我说:“在外面无论什么时候遇到什么挫折,要想到家,妈妈是永远爱你,永远欢迎你回家的。”
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好像一个玻璃瓶子突然打碎了。过去的几年里,我经历了许多人生的低谷,最低谷的时候,我回家了,我知道,妈妈永远爱我,无论我多么的不完美,多么的失败。
在国外的生活并不像我想象那样可以展翅高飞。我只是很不要脸的用父母的血汗钱出来看了看这个世界。原来欧洲的古堡真的那么美丽,石板铺成的路面,随处可见的喷泉,金发的小孩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美好得如同一副油画。那些复杂的建筑,和宫崎骏童话里的画面一模一样,有轨电车路过时,带着清脆的铃声,还有街边咖啡店飘来的香味。
原来真的是这个样子的。
然后呢,我只要知道原来真的是这样吗?
显然不是。我是要来证明自己的。至于证明什么,我也搞不太清楚,毕竟,我也无法横扫阿尔卑斯山,占领卢浮宫,将英国女王送上断头台,废除君主立宪,建功立业,扬名海外衣锦还乡之类的。
无数童年时的在电视里敬仰过的地方我都去了。原来都真的是这个样子。有的也不过如此。
但是,这不是我的目的。我是要来证明自己的。这条路,有别的模式。
不能再向父母要钱,不能回头。一切都变得真实起来。这期间经历了很多的挫折,一度陷入抑郁陷入社交障碍,当然都是我咎由自取,因为自己的固执,愚蠢和懒惰所导致的。那些艰难困苦我当然不会忘记,此时却也还是无法讲述。
后来,我拿到了学位,也有了一些工作经历,但我依然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无可救药的loser。没有改变的是我对自己过高的期待,完全不符合我的资质,和伴随而来的深深不满,愤世嫉俗,对一切都倍感失望。
也许我真的该脚踏实地,做好每一天该做的,然后花时间大吃大喝,好好睡觉,好好的去爱一个人。
读书的时候抱怨没有自由。以为工作了就有了自由,工作了发现自由更少了。出国前很想出国,出国后很想回国,回国了又想赶紧逃离,刚坐上飞机又开始思念。没有爱情渴望爱情,有了爱情又寻找空间。
为什么?这种痛苦的模式,很可笑。叔本华说,人类欲望满足了开始无聊,得不到满足便痛苦,人生就是在无聊和痛苦之间摆动着。无聊和痛苦我都不喜欢,两者别无他选的时候,似乎我更倾向于痛苦。
我想,我的痛苦的模式是矛盾。是懒惰和理想的挣扎。如果少一点不切实际的追求,懒惰一点也无妨。纵然是理想过高,奈何我勤奋不怠,孜孜不倦,有志者事竟成呢?
只能选其一。痛苦的模式才可以终结。
其实你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我真的该脚踏实地,做好每一天该做的,然后花时间大吃大喝,好好睡觉,好好的去爱一个人。"
别的都容易,怎么去好好爱一个人是门学问。首先要找到一个好男人。丫头有没有试试网上找找?我有至少三个女同事在网上找到了她们的丈夫/未婚夫,都在一起很多年了,过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