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考尼曼先生在《思考— 快与慢》中提到快速思考涉及多种偏见,让人不知不觉中理不清事物真相。胖头思忖着与爱子交往时存在多少偏见呢?
首先想到的是CONFIRMATION BIAS(确认性偏见)。最近木头成绩断崖式下滑,原因未知。如前文所述,犬子才资平平,苟于言谈。INS时代的孩童,心事你完全不知。上周向其母提出转学,家中又掀起小风波......大学时看《荆棘鸟》,记得主人公麦琪困惑而忧郁地质问妈妈:“为什么你们一定要偏向自己喜欢的小孩哪?” 胖头反思着,对蜜蜂过于偏爱?幼女、性格乖巧加上伶俐的鬼马风格?不尽然,关键因素是自己心中圈定了人设,并天真地期望凭借温暖的氛围及遗传因素的影响,儿子理所当然的成长为最让人自豪的模样。这不就是典型的确认性偏见?先画了轮廓,然后一点点从孩子身上去发现和探索;说一无所获过于偏激,可胖头最期待的其实是自己内心中的COPY(复制品),比如说木木表现出内敛、韧性、擅交流的特性。这个偏见,需努力克服。
下一个想到的偏见叫WSIWTI: What you see is what there is,ignoring unknown information。(只看到你看到的,忽略不知道的信息)。此偏见无处不在,因为视野有限,我们根本无法看到整体。想到电影《一一》中十岁的洋洋指着相机里拍摄的各式人群的后脑瓢说:“因为你们看不到,我拍给你们看喽。” 那么,胖头所看到的爱子,能代表全部的木头么?当然不是。所以,有必要对其忘性大于记性;木然间整日无语;凌晨四点起床打球而期末考试应付了事而耿耿于怀?真正的内心丰盈、温柔而善良的小公子虽沉默寡言,但应有其他的渠道让彼此心灵的窗户打开?胖头鼓励自己继续探索。
再就是HALO EFFECT(光环效应)。闲时与傻妹偶尔嘀咕:“这大木头整天佛系,不言不语,像我们俩谁呢?是不是得去瞧瞧心理医生?” 同确认性偏见类似的是,带有色眼镜看世界,会偏离真实的颜色。昨晚在油管上听钟孟宏与张大春聊天时说道:“为什么小孩六七岁那么活泼可爱,到了十几岁变成你不认识的人,有时还那么让你不舒服?” 成长的过程是曲折而复杂的,我们的青少年时代心理不也是跌宕起伏么?在PSYCHOLOGY TODAY网站上看到文章说,青春期男孩往往比女生感到更多的无助感,因为男孩天生在理解、表达情感方面就逊色许多;文章还建议同男孩交流要采取多种方式,一定要保持眼神接触+ 简短语言+ 温和语气+ 鼓励表情,因为观众的心里不知道云游到何方。另一个学到的明确的建议是长篇大论一点用没有。(傻妹同学开车途中对父子俩大加教诲并于交通灯前猛踩刹车乃常态!:-)) 男孩模仿爸爸行事风格,女孩学习妈妈。拿句很东北的话就是:做,就完了!
有点讽刺地是,每听到傻妹分享鸡娃案例,胖头优雅又淡定地随口附和,其实心里着实为育儿绩效沾沾自喜。最近的情势让慈父自信心备受挫折,某天竟失态地同爱子开着不合时宜的玩笑:“大木,学习要实在不行,连COLLEGE也整不上,咱也不用上火。加国没有那么大生存压力和职业内卷,不行,我买点好糖果,介绍你同隔壁菲律宾的阿兰叔叔学做木工算了?你看,他家后院又是TREE HOUSE,又是滑梯,多有生活情调”。 儿子眼神惊诧,嘴里喃喃道:“啥,木工,这也太......”
周末备下宴席(酒香油炸花生,海盐煮毛豆,韩式白菜辣汤面),搭配珠江啤酒(无醇),爷俩庆祝十年级与十七年级顺利毕业。“你妈都没去过上海,哎!知道么,第一次从北京去上海,我都懵了,太繁华啦。有趣的是,那里最有名的阳春面,一点都不好吃。” 胖头有点凡尔赛。“啥面,阳春面?不明白啥意思?不过,明年我们一定得回国,我想尝尝阳春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