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大花与小木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宗教哲学 听后感

(2020-05-30 15:38:44) 下一个

傅佩荣教授在《宗教哲学》的公开课中,用哲学思考的方式来反省、分析并评判宗教。虽只听到简介仍很受启发,并做笔记如下:

人生最怕的五个字:重复又乏味。(相关内容详见《虚无主义的危机》)

宗教是信仰的体现,为了解决理性无法解释的问题(除了自然界与人类之外的属灵的世界)。属于文化层面。教授说起宗教是温和、包容的,谈到经验原则:“在没有合理的怀疑之前,我相信我的经验。”因此,如果见到某人说相信如何如何并快乐&内心平静,大可不必诘问其何为真正的快乐与内心平静。

三位著名哲学家对于宗教的定义:1)Cicero(106~43 BC)认为是Relegere(拉丁文):To read over, to think over devine things. 阅读并思索关于神灵的事;2)Lactantius( 260~340): To bind to God.与神紧密相连;3) Augustine( 354~430): To choose again in God lost by sin.对于因罪而失去的神之重新选择。

一神论Monothenisum: 犹太,新教与伊斯兰三大宗教;多神论Polythenism,古罗马传说中众多的神;交替神论Thenotheism:印度如季节交换而交替的神。

文化的三个层次与人生相对应:衣食住行等为器物层次,对应身体的需求如手机、科技等,越为先进越好;制度层次对应心灵的需求,如法律,规章,习俗等。无完美制度,普世观点是尊重人权,自由并有保障。常有“南橘北枳”现象发生;三是理念层次,关于理想或观念方面。举例:北欧在器物和制度文化方面极为发达,为何产生高自杀率?是理念层次出了问题。

人生的限制有三类:痛苦,罪恶,死亡。通常,九岁的孩子知道自己必将死去,之前只是看到别人的死亡。

面对以上问题,人要坚持乐观的活下去,要有一定的创造性。创造性从外部来,如朋友或家庭等,变化不定,不可靠;内部的有从书籍、宗教等。宗教试图提供从根源来的信仰支撑。

信仰是人与超越界的关系。主要功效是为了提升道德,灵的净化。

内存界(Immanent): 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用感觉&理性可掌握的部分。 内存界之外的即为超越界(Transcendence)。

怎么知道是超越界?为什么要知道超越界?教授讲到宗教通过默念,祷告等获得的个体的神秘体验。SPIRITUAL PEACE & JOY BEING ABIDE WITH GOD。

成为宗教的五个条件:1)有教义,是回答如宇宙形成,人的产生、意义和去向何方等真理。不容辩解,违背理性思维。如佛教的“缘起性空”,“轮回”,基督教的“末日审判”,“上帝造人”; 2)有仪式,背后都有关于神的故事;3)戒律:比法律、道德均更高阶。法律、道德心中所思不付诸行动不成问题,但宗教戒律要求人从意念就摒弃所有的私念或邪念,对普通信徒是极大的挑战。可确有相当部分的通过艰苦实践,成就非凡品格;4)有团体进行专门训练,执行教律并传道;5)有简易的学理可以与初学者交流。

总之,无论何信仰,都须当事者积极将所学投入日常生活,提升心灵,带来生命上的质变。圣经讲到重生如婴儿一般。庄子说“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意为将来自身与心的干扰降到最低,让灵的部分最接近于神或道。德国诗人赫尔德林这首《人,诗意地栖居》被世人广为称道,诗人穷困交迫,内心只为追求神的灵光。

          人充满劳绩,但还

  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我真想证明,

  就连璀璨的星空也不比人纯洁,

  人被称作神明的形象。

  大地之上可有尺规?

  绝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大花与小木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ily' 的评论 : 感谢评论。我感觉学到了好多,其实。宗教其实并不那么神秘,尤其对于内心渴望安抚的人群。
ily 回复 悄悄话 收益了。 我也听过很多遍, 谢谢你的文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