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卓游世界

走四方, 路长长, 海茫茫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走四方-大唐寻踪 (上)

(2018-12-22 19:59:25) 下一个

1.一千多年前在世界的东方为人类文明谱写过辉煌篇章的大唐王朝,已离我们渐行渐远了。尘归尘土归土,但是滚滚红尘始终伴随着这片热土!火能焚毁,水能淹没,土能覆盖,风能吹散,但灵永恒!

 “长相思,在长安”。长安,是华夏文明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的国都,秦山渭水,俊彦络绎;关中沃土,豪杰孕育;汉殿唐宫,人文荟萃。这里是“犯汉者,虽远必诛”的王者之家,这里是“天之可汗”的京师国都,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足下起点,这里是万国倾慕的世界大城,这里更是文人骚客诗赋神往的终极之地。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时隔24年我再次寻访长安城,再次寻觅我梦中的大唐…



 

2.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大唐国都长安城的地面建筑物早已所剩无几,今天的西安城仅是唐长安城的一小部分。近年来经过考古发掘并整理规划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让我们有机会遐想大唐皇城的雄姿,从这些断墻残壁破土堆中,你能悟出这里曾经的繁荣和沧桑。
  
    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是唐长安城内三大宫城,其中规模最大的即是大明宫,因其位于隋唐旧宫城太极宫(大内)之东北方向,又称“东内”。唐朝二十二代皇帝,除高祖、中宗、少帝、睿宗和哀帝外,其他十七位皇帝(太宗、高宗,武则天、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都曾在大明宫朝寝。在安史之乱前大明宫是皇家夏日避暑兼办公之地,安史之乱后成为皇帝固定的理政朝寝之所。宫内发生的许多重大政治事件,直接关系到唐王朝的命运,为唐王朝240余年间的统治中心。 大明宫位于唐长安城郭北外禁苑的东南部。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再建而成。唐末多次遭战乱破坏,天????元年(904年)军阀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强行拆毁长安宫殿和民居,将长安的建筑材料悉数水运至洛阳,大明宫沦为废墟。
   大明宫占地约3.5平方公里,相当于今天北京故宫的四倍多。宫城设置丹凤门等11座宫门,其中东、西、北三面宫墙外还有夹城。这是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复原重建的丹凤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让我们走进去看看。

 

3.大明宫建筑布局大致遵照《周礼》的朝寝制度,以宫城内三道东西向宫墙分为前朝、后庭两部分。前朝区域建筑以中轴线对称布置,由南往北前后依次为外朝的含元殿,中朝的宣政殿,内朝的紫宸殿等。后庭区域以太液池为中心,蓬莱殿、玄武殿居于中轴线上;麟德殿,三清殿,金銮殿等大型建筑排列在周围地势较高处。大明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巅峰,由唐大明宫所开创的宫殿建筑布局方式,奠定了东亚中古及其后的古代宫殿制度,成为之后的华夏历代皇宫的典范。明清的紫禁城也正是延续了这种风格。
  这是从微缩景观来一睹当年的丹凤门,进入丹凤门过了龙首池便到了大明宫最壮观的大殿-含元殿。

 

4.含元殿是大明宫中轴线上南起第一座大殿,建于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殿堂坐落在龙首原的南坡三重高台上。东西两侧有翔鸾、栖凤两阁和供大臣上朝的龙尾道。两阁之下是南北排列的东西朝堂、钟鼓楼和左右金吾杖院等。殿与阁之间有飞廊连接。殿前至丹凤门间有广场和专供皇帝出入宫城的御道。这一组建筑构成了大明宫辉宏而庄严的外朝听政区域,是大唐的皇权象征和国家标志。含元殿毁于光启二年(公元886年)这是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5. 据考证,含元殿殿堂的基址东西长约77米,南北宽43米,高约4米,占地约3300平方米。殿堂东、西、北三面用约1.3米厚的夯土墙围隔。整个大殿座落于约10余米的高台上。这是含元殿遗址。

6.含元殿的柱础及夯土墙遗迹

 

7.过了含元殿正北的内庭广场就进入了宣政门和宣政殿。宣政门距宣政殿130米,是含元殿到宣政殿的必经之路。唐文宗在位期间,曾秘谋诛杀宦官,结果以失败告终,即历史上著名的“甘露之变”。当时,唐文宗就是从宣政门逃往宣政殿,并关紧宣政门,才得已逃脱杀身之祸…


 

8.宣政殿是大明宫中第二大正殿,是进行常朝、新帝即位、册封太子、科举殿试、读时令等活动的地方,有时皇帝也在此接见外国使节。这是微缩景观园中的宣政殿。

 

9.宣政殿遗址是大明宫遗址内一处迄今未能进行考古发掘的重要基址。据查,该殿遗址位于含元殿遗址正北300米处,北距紫宸殿遗址95米,破损严重。通过在遗址的覆盖土层上部构筑砖石基台,基台上用栽植的树木模拟建筑的木柱,展现宣政殿柱础布局。

 

10.作为内朝寝区正殿的紫宸殿是皇帝日常办公的场所,群臣在这里朝见皇帝,称为“入阁”。这是紫宸殿遗址和模似柱、梁、枋、檩、鸱吻等传统建材,并显示建筑的规模、轮廓和空间形象。

 

11.紫宸殿作为帝王的寝殿,有很多秘事记载于史。晚唐时期,大唐政权摇摇欲坠,外有藩镇割据,节度使拥兵自重;内有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可谓内忧外患。长庆四年(824年)正月末,唐穆宗身患重病,在服用道士炼就的“仙丹”后一命呜呼。二月初,年仅十六岁的皇太子李湛继位,是为唐敬宗。唐敬宗在紫宸殿正式受朝听政。这个少年天子登上皇位后,非但不理朝政,还终日吃喝玩乐,今天在殿前击球,明天去教坊听歌。白天喝醉了打人骂人,晚上又到禁苑中打猎狐狸。结果,上台才两年半,就被几个经常陪他打球饮酒的宦官杀死在深夜的紫宸殿中…
  这是紫宸殿遗址

 

12.微缩景观中A为宣政殿,B是紫宸殿,C是望仙台(由南向北)

 

13.望仙台闕楼

14.延英门遗址

 

15.延英殿位于紫宸殿西,是唐朝后期皇帝召见宰相及重要官员的地方。自唐代宗开始,皇帝如果遇到大事咨询臣下,或者宰臣有奏折上奏,就在延英殿进行,史称“延英召对”或“延英论事”。

这是延英殿遗址。

 

16.延英殿遗址及殿堂内部模拟

 

17.跨越了大明宫的三大殿就进入太液池湖区。太液池又名蓬莱池,湖面面积约一万六千平方米。图中小岛为蓬莱岛。

 

18.根据考查,在太液池周围可能有环湖长廊。池底淤泥中曾出土过精美透雕的石栏板。

 

19.1998年至2010年间,考古工作者先后对太液池遗址进行了6次考古发掘和整体勘探。考古表明太液池曾分西池和东池,池底最深处距现代地表达5米多。西池平面略呈椭圆形,池面约14万平方米,池中偏东有一个土丘,高5米多,即蓬莱山遗址。东池呈圆形,池面约3万平方米,两池连接处宽约3米。

 

20.麟德殿是大明宫内规模最大的一处宫殿,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664年)。以前、中、后三殿串联形式布局,是宫内接见外国使节、宴会乐舞、设立道场的主要场所。据考证,整个大殿建筑面积达六千多平方米,大殿基台有上下两层,旁边的郁仪楼和结邻楼都建在7米以上的砖台上,由回廊和飞楼与主体相连,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21.想像一下大唐皇帝在麟德殿里宴会乐舞的情景……

 

22.除了佛教,大唐统治者也崇尚道教。建于大明宫内西北侧的三清殿便是宫内的一处道教场所。曾经的三清殿建筑面积在四千平方米以上,是建在高台上的楼阁式建筑。这是三清殿的微观模型。

 

23.三清殿已近大明宫北缘。玄武门广场及玄武门遗址在大明宫最北端的重玄门内。“玄武”是镇守北方的神兽,是由龟和蛇组成的一种灵物,龟在古代是长寿和不死的象征。
    说到玄武门,大家会立马想起“玄武门事变”。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附近设下埋伏,杀死长兄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的所有男性后代,自成为皇太子。八月份迫使高祖李渊退位。大唐第一场宫廷喋血剧由唐太宗李世民成功演绎。但是事变地点不是这儿,那是发生在隋唐旧宫太极宫的玄武门,事发时高祖李渊正在宫内的北海池


 

上泛舟。

24.1982年大明宫遗址出土的重玄门上的鎏金铜铺首

 

25.出了大明宫,来扒一下大唐第一号主角李世民同志的革命野史: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598年1月23日生于陕西武功县,少年时期即参加革命,曾经在雁门关营救过杨广委员长。后参加晋阳起义,指挥革命军解放长安,统一全中国,雄居世界之东方。历任排长、师长、总参谋长,陆军元帅。世民同志在建国的道路上枪林弾雨,九死一生。建国初期,世民曾大义灭亲,一举粉碎了建成元吉反革命集团妄想篡党夺权的野心,取得了建国以来第一场路线斗争的胜利。当时斗争相当激烈,现行反革命建成元吉等反动派均被镇压。事后世民冷静分析国际国内形势,觉得这次斗争把人民内部矛盾变成了敌我矛盾,搞了扩大化,最终为兄弟们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并让自己的亲骨肉过继兄长家以续其革命之香火,并帮助照顾弟媳杨氏多年。626年7月2日任代总统,9月4日后正式担任总统。
    世民同志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了振兴大唐的事业,鞠躬尽粹,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拓展疆土,为大唐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就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世民同时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对魏镜子更是以礼相待,就算和魏老总当面推桌子骂娘,事后还是“只要他说得对,就照他的意见办”,决不抓辫子扣帽子打成反革命。执政后期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大胆探索一条有大唐特色的使大唐人民长生不老的道路,身体励行,但功亏一篑,不幸于649年7月10日在终南山之含风殿与世长辞,52岁不到就去了见牛克思。由于古埃及先进的木乃伊技术已失传,最后世民与最亲密的战友长孙氏及200位革命同仁共葬于京城远郊的九嵕山革命公墓。
  有些伟人是几百年才会出现一个,我看世民是几千年才出现过一个的。看看华夏六千年,有谁人能站在他右边?

 

26.公元644年,唐太宗命阎立德在骊山脚下修建汤泉宫,一百多年后的公元747年唐玄宗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并更名为“华清宫”,成为大唐帝国供唐玄宗和杨贵妃沐浴玩乐的一处重要的行宫。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逐渐荒废。

 

27.背依骊山的华清池九龙湖

 

28.华清宫望京门

 

29.1982年4月在修建贵妃亭时偶然发现了唐代浴池遗址,之后发掘出土了由海棠汤、御汤、太子汤、星辰汤和尚食汤组成的大唐皇家汤浴遗址,填补了国内隋唐考古的一大空白。这是随后兴建的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汤池遗址上的殿堂均为保护古迹而建,当年的宫殿早已荡然无存了。

30.星辰汤,建于唐贞观18年(公元644年),是唐太宗的浴池

 

31.这是星辰汤遗址,当年池壁似山河,蔚为壮观。汤池与其南的魁池形以北斗七星,故名星辰汤。

 

32.莲花汤,又名御汤九龙殿。建于公元747年(唐天宝6年),曾是唐玄宗的沐浴汤殿。

 

33.这是挖掘出土的莲花汤遗址,汤池呈长方形,两层台式,青石砌成。据史料记载,当年汤中有安绿山献上的用白玉雕刻而成的石莲花。

 

34.海棠汤,又名芙蓉汤,俗称贵妃池,也建于唐天宝6年,是特供杨贵妃沐汤殿。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里这样描述当年的情景: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

35.这是海棠汤遗迹,青石砌成形式海棠的汤池小巧玲珑,不知是否难为了当年身材丰腴的肥环?汤池底部曾出土了一汉白玉雕刻的莲花底座,底座上连着喷头,下部由陶水管与温泉水相连,形似我们今天的淋浴喷头。想想贵妃娘娘活得有多超前,最后上吊也值了!

 

36.在“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贵妃娘娘塑像背后,可见一处当年温泉泉源。

 

37.唐玄宗冬幸华清宫时,随驾而至的大批人马也有相应的汤池,诸如太子汤和尚食汤。近年来挖掘出土的华青宫梨园遗址内也供梨园弟子沐浴的小汤遗址。

 

38.大唐的第四号主角是烈女克星唐玄宗李隆基同志,他是大唐寿命最长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小时候时常给二号三号主角的爷爷奶奶表演节目。他们走后,基哥的仕途并不顺,原本帝王相与他关系不大,那是他大伯家的事。偏偏他奶奶是超级烈女,把他大伯家搞得阴盛阳衷,大表哥被逼着上了梁山,尔后大伯母和表姐联手把大伯做掉了,眼看着韦则天就要出来了,基哥一气之下和姑姑结成了统一战线,一举拿下了大伯母和表姐,咔嚓了奶奶的贴身女秘书(不是那对鲜肉小秘哦)把皇位抢来让老爸先过了把瘾,再找了根绳子把姑姑给挂了,自己曲线救国接替退休的老爸。玩得正嗨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逃难途中把替罪羊的妹妹、前儿媳妇兼自己最亲密的伴侣甩了…最后在长恨歌声中以77岁高龄依依不舍地谢了幕。大唐这出戏高潮迭起的上半场就这样无奈地结束了!

 

3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40.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大唐长安城地面建筑除了大小雁塔这对难兄难弟外已基本上不复存在了。小雁塔,真名荐福寺佛塔,始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09年间)。而荐福寺是在唐高宗驾崩后百日时为纪念高宗而建的(684年)。多灾多难的小雁塔原来有15层,地震震毁两层。千年间三次地震震裂塔身,又三次自动复原,堪称千古一绝!云南大理三塔,就是小雁塔的近亲!大唐时期那里是南诏国王的天下。
  这是从我们住的宾馆窗外看小雁塔,在西安的最后一天想去参观小雁塔,结果人家周二休息闭门谢客!


 

41.长安城内和小雁塔遥遥相望的是大雁塔,当然正如上幅照片所见的那样,小雁塔周围已被群楼包围,他俩再已无法相望。始建于唐永徽三年(652年)的大雁塔位于大慈恩寺内,是为了保管唐玄奘从天笠印度带回的数百经书而建。“雁塔”出自“埋雁建塔”之典故。武则天在位时重建成七层塔,但之后毁于兵火。现在的七层方形塔身实为五代后唐时期(930年左右)的造型,但唐风依存,毕竟大唐到后唐年代相去不远。在明朝成化(1466年)、万历年间(1604年)曾进行过大整修,并在后唐塔身外加砌了一层塔身。因此小雁塔虽然个子矮小,却是大哥!

 

42.这是大雁塔和明清时期重修的大雄宝殿,慈恩寺在北宋时期已毁。

 

43.离大雁塔不远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世界著名的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的国家级博物馆,馆藏文物达37万余件,以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而享誉海内外。馆藏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中有十一件出自唐代。时隔24年我再次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除重温最精彩的镇馆之宝-唐墓壁画外,就是有幸欣赏到了何家村窖藏珍宝。
这是鎏金铁芯铜龙,1975年西安市南郊草场坡出土

 

44.三彩凤首壶 馆藏文物

45.彩绘骑乐俑

 

46.三彩牵马俑及三彩马
   渭南富平县节愍太子墓出土

 

47.唐三彩载乐骆驼俑,通高58厘米,长41厘米,1959年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造型新颖浪漫,富有想像力:驼扬首而立,驼背架一平台,并铺有菱格纹长毯,上载有乐舞俑8个,7男为乐俑,1女为舞俑。乐俑均面向外盘腿环坐平台四周,手中分别执笛、箜篌、琵琶、笙、箫、拍扳、排箫7种乐器,全神贯注地演奏,女舞俑婷婷玉立其中,轻拂长袖,边歌边舞。这是典型的盛唐时期的作品,舞乐者身穿汉族衣冠,使用的却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乐器,表现的是流行于开元、天宝时期的“胡部新声”即胡汉文化融合后的新舞乐,类似我们今天八九十年代的港台乐舞…
这是陕博十八件国宝之一。



 

48.三彩梳妆女坐俑,高48.5厘米,1955年西安东郊王家坟唐墓出土

49.三彩女立俑,1959年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

 

50.摩羯纹金长杯,重174克。1970年西安太乙路出土。摩羯是印度神话中一种长鼻利齿、鱼身鱼尾的动物,被认为是河水之精、生命之本。公元四世纪末传入中国,隋唐时期,摩羯的形象日趋中国化。

 

51.1970年在位于西安南郊的何家村一地窖内,发现并出土1000余件珍贵文物,其中金银器271件,有舶来品、仿制品和唐人的创新品,是唐代文物的一次集中发现,也是丝绸之路的一次重要发现。
  在兵慌马乱的危险时刻,皇亲国戚或达官贵人将这些宝物埋藏在地窖里,期待逃难回来再来取用,然后或是主人再也回不来了,或是地窖上面的建筑已面目全非了,总之,这些宝物与它们的主人再也无缘相见… 在陕博的十八件国宝中有四件便来源于此。以下文物均出自此地窖,让我们走近看看。
   这是鸳鸯莲瓣纹金碗,高5.5,口径13.5 厘米,厚0.2厘米,重391克,共二件。两件金碗均锺击成形,造型、纹饰相同。碗身满饰珍珠地纹,腹部捶出双层仰莲瓣,每层10瓣,上层莲瓣中分别錾鸳鸯、鹦鹉、鸿雁、鹳翎、鹿、狐、獐、兔、鸭等珍禽异兽,周围饰草花;下层莲瓣内刻忍冬花草。莲瓣之间的空白处则饰如意云头纹和各种姿态飞翔的禽鸟。碗内腹底刻宝相花。碗足饰方胜纹一周,碗?刻飞鸟一只及数朵流云。两碗内壁各有一行墨书,标明重量,一为“九两半”,一为“九两三”(实际重量均为九两半)-可见是两只全新的金碗。这两只金碗的构图、装饰、錾刻工艺既代表了唐代金银器的典型特征,也借鉴了西方金银器制作风格,如碗壁浮雕状凸起的双莲瓣纹,即是同时期粟特(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银器中凸瓣装饰。迄今为止,中国出土文物中金碗并不常见,而这一对精致的金碗实属珍贵!这也是十八件国宝之一。

 

52.鎏金舞马衔杯纹皮囊式银壶,通高14.8厘米,重549克。银壶的造型采用了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和马镫的综合形状。扁圆形的壶身,顶端一角开有竖筒状的壶口,上覆莲瓣状的壶盖,盖顶和弓状的壶柄以麦穗式银链相连。在壶身的两面,以模压的手法,每面捶出一匹翘首鼓尾、衔杯匐拜的舞马。提染、盖及舞马纹饰均鎏金,灿灿金色与灼灼银光交相辉映。皮囊或马镫式壶是唐代东北方的契丹民族的日常用品,在辽金时代的墓葬中时有发现,这是首次发现在唐代,是中原汉族与契丹等各族人民文化交流的物证。这是十八大国宝之一。
    舞马是盛唐时期宫中驯养会随着音乐表演舞蹈的良种马,每年八月五日千秋节玄宗生日这一天,朝廷在勤政务本楼下举行盛大的舞马祝寿表演活动,舞马随着《倾杯乐》的节拍踩踏进退、腾跃旋转,曲终时衔杯跪伏表示“祝寿”。安史之乱后,祝寿停止,舞马也逐渐消失。

 

53.素面金盆,口径28.9厘米,重2075克。金盆洗手估计是用这号!

 

54.水晶八曲长杯

 

55.凸纹玻璃杯,是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唯一一件玻璃器。中国古代玻璃工艺发展滞后,古代人认为玻璃比宝石、黄金、白银更珍贵。这一件估计是来自于波斯的玻璃器。据考证,此类玻璃器皿,均为吹制成型,并在器壁上装饰环纹,其工艺及装饰手法为典型的波斯萨珊王朝玻璃器特点。在罗马玻璃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萨珊玻璃器,隋唐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再经中国进入其他东亚地区。

 

56.镶金兽首玛瑙杯,高6.5厘米,长15.6厘米,何家村窖藏出土。
材质为酱红地夹橙黄、乳白色玛瑙,层次分明,晶莹鲜润。杯呈弯角形,状如一尊伏卧的兽头。兽似牛,却生两只弯曲的羚角,装饰奇特,有浑然天成之感。口部镶有可卸下的笼嘴形金帽,杯中之酒水亦可由此流出,这是一件极其珍贵的古玉雕艺术品。中国古代所产的玛瑙品种多以白、黄、淡青者居多,红色甚是罕见。而红色玛瑙多产自中亚、西亚地区。象这样?部设流及兽首装饰的角杯并非中国传统,而是起源于西方,由古希腊、波斯、中亚地区渐次传到华夏中原,因此此杯对研究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是陕博十八国宝之一。

57.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金230克。

 

58.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通高24厘米,重1879克。此银罐锤击成型,花纹平錾,通体装饰,图案华丽。以鱼子纹为地,腹部正、背面各以鹦鹉为中心,四周绕以折枝花,组成圆形图案。左右两侧以鸳鸯为中心组成圆形图案。提梁辖入焊接在罐肩上的两个葫芦型的附耳内。所有图案均鎏金。盖内有墨书,标明了紫英和白英的两数,说明这是个贮药罐。在大唐帝国,由波斯、天竺等国输入的鹦鹉是宫廷贵族饲养的宠物之一,是唐代的金银器禽类装饰的主题。

 

59.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 唐 王维

 

60.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 唐 杜甫

 

61. 此夜此歌如此酒,长安月色好谁看。 - 南宋 汪元量

 

62.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唐 黄巢

 

63.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 唐 杜牧

 

64.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 唐 韦庄

 

65.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 唐 杜甫

 

66. 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 - 北朝 温子升

 

67.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 唐 李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newbin 回复 悄悄话 还是那句话: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一切随风而逝!
chunfengfeng 回复 悄悄话 唐朝到了安史之乱,就如入秋的天气。介绍翔实,叙述感人诙谐,多谢好文美图!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