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评说

版权说明:欢迎非商业赢利目的转载转贴我的文章。转载转贴时请注明唵啊吽笔名和博客链接。
个人资料
唵啊吽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资治通鉴》卷五 评说 (10):白起坑赵卒背后的军事原则

(2006-06-06 15:57:37) 下一个

原文11

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

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脣也,脣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甕沃焦釜然。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义救亡国,威却强秦。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齐王弗听。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急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评说11

长平一战廉颇坚壁不出是赵国抵御秦国的上策。秦国因此用离间计让赵王任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挤掉了据守长平的老将廉。然后白起以骄兵之计,诱赵括大军出营,分隔包围,截其粮道。秦军把占领区十五岁以上的居民送到赵军粮道上吃粮(“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赵军缺粮求救于齐而齐又不接济,赵军绝粮四十六天,四十万大军投降秦军。白起恨上党军民极力抵抗,将赵降兵四十万活埋,只放了二百四十弱兵回赵国。赵国顿时从军事大国变为边缘化的弱国。

 

长平一战固然是赵括战术上不会用兵的后果,但赵国失败的命运实际上是赵王昏庸和赵相平原君无能所致。赵王不知自己要什么,也不知自己能得到什么。廉颇守土,寸土不让,面对乘胜的秦军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还梦想出击占地,是无理期望。就是因为赵王不审时度势,痴心妄想,才使秦国得以实施离间计。秦军知道赵括无能,赵括母亲苦苦相劝说赵括用不得,赵王和赵相竟然坚持用赵括,可见赵王不知人甚已。

 

赵王从接收上党十七城起就显示出没有大局观念而只看到眼前蝇头小利,收上党而失韩国联盟。长平据守初期派郑硃向秦国讲和又是不自量力,向秦国伸橄榄枝而使得诸侯顾忌赵国。前两步已经使得赵国在国际上孤立无援,然后在撤下廉颇老将,自废武功。不知人、不知己,不知大势,断送赵国大好河山。

 

秦国劳师远征,补给困难,所以利在速决;赵国卫国守土,上党军民一心,利在坚持。廉颇坚壁是赵国上策,赵王和赵括不耐烦廉颇坚壁,不知道秦军更不耐烦。赵括出击,正中秦军下怀。即使没有赵括战术失误,放弃坚壁策略就已经注定了赵国的失败命运。

 

为什么白起坑了四十万赵降卒?这里边存在一个严重的军事原则与政治战略原则的冲突。这里,我们要从战争后勤谈起。

 

范雎远交近攻战略,按计划应该是近攻韩魏,远交赵齐楚并在赵楚之间分奶酪。这样占领的实地就可以转化为富国实力,而且到前线的补给线不会太长。赵贪韩上党之地,使得秦军势态忽然变成了远攻赵国,一下攻到山东(不是今天地理概念)。百万大军远离秦国,辎重补给线必须经过韩国或魏国,这样秦军补给由秦国接济就不现实了,唯一的办法是就地解决军队补给。

 

长平战役打了三年,当地粮食生产不能好到那里去,这就形成了秦军与当地居民争食的局面。秦军截了赵军粮道,不像其它战役一样把粮草烧了,而是把老百姓赶到粮道上吃饭,赵国送多少粮草,一点不浪费,都吃掉了。可见当时秦军粮草多么紧张,把城里粮食充军粮,让老百姓去吃赵国粮道上的粮。廉颇再坚壁三个月,秦军很可能得不战自退。《孙子兵法·作战第二》云: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4】。这有如围棋中间拔花顶二十目。秦军吃掉赵军四十万军队四十六天口粮,顶秦军百万大军半年口粮,这当然是按实力此强彼弱来计算,不是秦君真的多出了半年口粮,而是就局势计算赵军必败无疑。

 

白起忽然得了四十万降卒,白起会怎么处理呢?白起是军事家,辎重补给是他日常筹划的事情,兵势这么好,完全可以乘势围邯郸,可计算起粮食来,就无法承受为四十万降卒养伤的压力。这四十万是饿了四十六天的病军,不单要吃粮,而且要耗费医药。白将军是军事家,不是政治家,不像乐毅,赶老百姓到赵军粮道上吃饭已经是很慈悲了,军中补给无法善待这四十万降卒,得不到善待的降卒以后必然要造反,于是白起干脆把他们坑了。坑卒还有其它作用动机,在此不作讨论。

 

白起坑四十万,军事上是必然之举,政治上则给秦国灭亡埋下了颠覆的种子。同样道理,日本侵华,军队补给从日本运来吗?不是,而是在中国就地与民争食,还要吃好的,鬼子进村习惯性第一个行动,就是抢粮抓鸡,找吃的。抢一次就种一次仇恨的种子,抢一次就种一次仇恨的种子,鬼子种下的仇恨多了,遭遇的反抗也多了,镇压于是升级,最后就发展成三光政策。为什么日军在南京屠杀三十万居民?撇开政治因素和主观动机不说,其客观效果之一,就是在军事上腾出三十万日军的口粮。这就注定远征侵略是非正义战争,是军事原则注定的。日本的男人都出来打仗了,女人都到兵工厂加班了,日本粮食生产能好吗?中国战火燃烧,粮食生产能好吗?吃饭的嘴要相应减少,杀的是什么人,这个算数很好算,这样的历史事实日本修改教科书是赖不掉的。

 

战争将经济领域最重要的资源用于破坏而不是生产,从而加剧人类社会冲突矛盾。如日本侵华,青壮年人力资源不生产,而且破坏中国生产,生产总量就下降了。而人口还得吃,日军在中国与民争食,所以日军侵华是非正义、反人类的战争。美国拥有当今最先进的高科技生产力,可惜这些人类最先进的生产力相当大一部分没有用于造福人类,相反,用于生产不能吃不能穿的导弹,打一颗导弹百万美金就报销了。看到非洲国家武器遍地而饥荒频发,就知道当今国际秩序的反人类因素:生产力用于破坏而不是建设。战争从某种意义上就是打后勤,看谁能扛得住谁,看谁能够在经济总量减少的情况下维持补给。

 

廉颇坚壁持久战,是赵国挺的时间长,秦国无法扛下去,按廉颇打法,秦军必败。类似地,抗战时为了对付对付日军就地补给的“三光政策”,国军提出玉石俱焚的“焦土政策”,如火烧长沙和花园口黄河炸堤。共军提出“坚壁清野”【3】,半夜用剪刀把炮楼边上的麦子也收割掉。从军事角度来说,“焦土政策”和“坚壁清野”是一回事,就是打击日军就地补给,但实施上“坚壁清野”只能是共军游击队发动和保护群众才能做到,因为鬼子进村抢的是老百姓的鸡和粮,八路军武工队组织老百姓将粮食和牲口藏到山里,所以坚壁清野比焦土仁义多了。“焦土政策”给大后方增加难民,同时增加了国军自身补给的困难。为什么抗战越打八路军越壮大,不是八路军不抗战,而是八路军抗战战略正确,才使得自身不断强大,使得日军负担越来越重。老毛《论持久战》算计的就是日军补给,而能实施“坚壁清野”打击日军补给的就是共军。用国军伤亡惨重来论证国军抗战而八路军不抗战,就有如说赵括抗秦而廉颇不抗秦一样,似是而非。赵括损失四十五万赵军,就是抗秦英雄吗?廉颇坚壁,就是不抗秦吗?赵括大将阵亡而廉颇没有阵亡就能说明赵括抗秦而廉颇不抗秦吗?

 

白起坑赵卒,军事上合理政治上不合理,是典型以军事原则牺牲政治原则的案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集解何晏曰:此为破赵之功小,伤秦之败大,又何以称奇哉!【5】何晏此说可以理解为白起坑卒的军事胜利抵不过政治上的损失。共军越打越壮大,很打程度是由于军事原则服从长远政治战略,并在部队中实行政委和指导员制度来保障长远政治战略。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少数民族政策,优待俘虏政策,群众路线等等都是政治路线,也只有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和志愿军能够做出宁死保护群众利益的行为、做出军事原则服从政治原则的行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毛泽东的伟大军事发明。美国至今不了解共军战斗力来自何方,也不愿意去理解,美国民众不理解为什么一些美国俘虏不反共了,就制造出洗脑妖术理论来解释美国俘虏的亲共行为。共军的战斗力,强就强在坚持长远政治战略原则,强就强在士兵理解和贯彻政治原则,强就强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伟大军事发明。如果白起百万大军能做到与当地居民同甘共苦,与四十万降卒同甘共苦,秦国或许不至于二世而亡。

 

唵啊吽2006527日改于文学城

 

参考链接:

1http://www.tydao.com/suwu/2002/1215-10.htm

2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39594.html

3http://www.sxjgdj.gov.cn/60/web/guanjc/guanjc-18.htm

4http://wenhua.jztele.com/szbf.htm

5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73.ht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唵啊吽 回复 悄悄话 回“中国民兵”:为君为相,重在知人善任。秦使离间计,就是希望赵任用赵括。赵王和平原君不知人而中秦国之计。

接受上党十七城,使赵国代人受过,也是平原君的主张所致。
中国民兵 回复 悄悄话 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但赵国失败的命运实际上是赵王昏庸和赵相平原君无能所致。
我觉得这里好象和赵相没什么关系!
pidengzei 回复 悄悄话 不错,高论,有道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