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0)
2018 (292)
2020 (164)
2021 (362)
2022 (344)
2023 (441)
老子说生有涯知无涯。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苏格拉底说我自知我无知。
神会大师说知之一字众妙之门。
。。。
一个知字,有这么多大人物的阐发,为啥?因为知很重要。重要到啥程度?重要到人天分界都从此起。
为啥?
先给知分个层:
一是知识的知,是对内容的知。比如糖是甜的醋是酸的,这是知-----有这方面的知识。月亮是啥味的?这是不知-----没有这方面的知识。
二是知觉的知。是对知识本身的知。我知道时我知道,我不知道时也知道---两者都是知。昏了没有意识了,这是不知。
三是对知觉的知,这是最深层的知。有意识时此知反映有意识,无意识时此知反映无意识,生时此知反映生,死时此知反映死。此处明白,就超出生死了。
然而意识的捕捉力只能到前两层,到不了第三层。因为第三重知是知觉的本体,而知觉没有办法知觉知觉不存在的情况。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白天不懂夜的黑。以白天喻知觉,以黑夜喻无知觉,而昼夜赖以存在赖以显现的空间就是最深层的知。在这个意义上,知觉是没有办法体会最深层的知的。
知觉的内容,比如酸甜苦辣,只对味觉有意义(或者更宽泛地说,只对能感知它们差别的感官有意义),对容器来说,这些差别就没有意义,对度量衡来说也没有意义。这种相对性,中国古代的名家其实早有深刻的研究(比如鸡三足,火不热,离坚白,白马非马等等)。后人搞不懂名家立论宗旨,以为他们试图搞哲学结果沦为诡辩。其实他们是在论述知觉的范围。
易言之,知觉的内容只对知觉本身有意义,有非常大的局限性,根本不是绝对的“客观真实”。无论你吃过多少辣椒,无论你多坚定地认为“辣椒辣”是真实情况,“辣椒辣”都只味觉的感受,而不是辣椒本有的品性。纯就知觉内容本身而言,在它没有被知觉之前,它就只是没有任何具体属性的“混沌相”-----连确定的相也没有,因为严格地讲,“相”也是知觉的结果。
相应而言,知觉本身(比如味觉或者意识)就是对混沌相的局部的感应能力。比如竹筐可以盛土不能盛水,木桶可以盛水不能盛气,塑料袋可以盛气不能盛土。知觉就像是这么一些容器,在混沌相中捞来捞去,视觉就捞到形象色彩,味觉就捞到酸甜苦辣,意识就捞到好坏与善恶,逻辑与知识-----谁也没有出离混沌,但是谁也没有捞到混沌本来的样子。意识格式化出了语言,语言中产生了混沌这个词,但说混沌时,已经是语言与意识,而不是混沌本身了。
知觉本身又是怎么产生的?知觉本身其实没有“产生”,它是第三层的知的一部分。与混沌相相应,第三层的知不是指思想、思维或者心脏或者大脑,而是完整的周全的知。完整周全的知同时遍知一切,知生的同时知死,知局部的同时知整体,知现在的同时知过去未来,知知觉的同时知无知觉。因此,第三层的知注定与我们头脑意识的知不同-----我们只知显明的一面,而第三层的知同时知晓幽暗隐秘的一面。如上所说,白天不懂夜的黑,我们的知更无法了解白天黑夜知与不知“同时”存在的情况。
这是一个坏消息,也是一个好消息。
坏消息是在第三层知上意识知觉用不上。
好消息是我们能用上的知觉已经是第三层知的一部分了-----它不在整体之外,不在觉悟之外,不在神圣之外,而就是整体,就是觉悟,就是神圣本身了。你明白时第三重知就在明白里,不明白时就在不明白里,知时就在知里,不知时就在不知里,醒时就在醒里,睡时就在睡里,烦恼时就在烦恼里,快乐时就在快乐里。明白与不明白,烦恼与快乐,都是混沌整体中的一个点,这个点突出出来一下,那个点突出出来一下,突出或者不突出,显现或者消失,都在整体中。无论如何,这个点和整体,都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这就是最根本的实际。